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宗法社会发展到宋代,产生了大量脱离社会秩序的游民,形成游民阶层,在游民中产生了通俗文化、通俗文学.游民不同于宗法人之处,在于他们有反社会性、主动进击精神和帮派意识,义气是他们联系的纽带.产生于游民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学,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又为游民的组织、活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从游民文化看中国历史,是审视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两国当代文学中,都存在一个文学通俗化的问题,而且各自产生了自己的通俗文学系统,中国称之为通俗文学,日本称之为大众文学。那么,中国通俗文学和日本大众文学是如何界定的,两国对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的界定是否相同。笼统说,中国的通俗文学和日本的大众文学分别是两国对通俗文学所下的一般性的定义。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两国文学发展的轨迹,就会发现中国对通俗文学的界定和日本对大众文学的界定,不论在史学界定上、理论的界定上还是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界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一 当代中国通俗文学和日本大众文学都是特定历…  相似文献   

3.
任彦芳 《神州》2010,(6):36-38
拿到陈钧兄赠的《中国通俗文学艺术史》,立即展读,一篇绪论便把我深深吸引;短短几千字,便把中国通俗文学艺术史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我没有见过有哪个学者说得这样透彻的。他用的是通俗的语言,也正是全书的特色之一。它没有一些著作的故弄玄虚,洋洋洒洒,离题万里,到头来还没有说清楚,搞得读者晕头转向,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4.
晨光 《神州》2004,(11)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张桂琴,热爱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事业,在20多年的编辑生涯中,团结并扶植了大批民间文学及通俗文学作家。  相似文献   

5.
陈钧 《神州》2011,(2):48-50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青气满乾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武警少将、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冯凯文,正是一位清要高雅气节充满天地的优秀通俗文学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神州》2003,(5)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办,神州杂志社、北京中鼎盛华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今古传奇杂志社、啄木鸟杂志社、文化月刊杂志社、报告文学杂志社、橄榄绿杂志社协办的“首届中国通俗文学英才大赛”已圆满结束。经专家评审,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读王学泰所著《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得以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尚有另一个被史家所忽略的由游民群体组成的游民社会及其类同“三国气”“水浒气”的意识形态。据王学泰所论,游民主要是指那些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人们,居所不定亦无固定谋生手段,多在城乡间游动。其中大多数人有过冒险生活或艰辛经历。游民多数以出卖劳力为主,也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佣四业不居,而以不正当手段牟取财物者。游民中包含少数流氓地痞等腐败分子;一些知识分子突破宗法网络,流浪  相似文献   

8.
黄海霞 《神州》2010,(2):21-27
2009年12月9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第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文友们圣地欢聚,实际上是文学圈里的又一次联谊与交流,我们看到了通俗文学所取得的成就。现代通俗文学与通俗文艺的发展,从滋生、兴起到发展,都是在社会时代的变革中延续发展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内容与节奏的改变,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与特质,见证时代的发展轨迹与人物命运。而对于通俗文学与通俗文艺的雅俗分辨与争论,也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9.
韩艳 《神州》2011,(10)
2011年5月8日至12日,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六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暨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颁奖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抱着展望中国通俗文艺事业未来的宏大愿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通俗文  相似文献   

10.
《神州》2014,(1):112-112
<正>洞察社会矛盾,传播文化精髓;深层解析,通俗明了;大视角,高品位,近距离——《神州》是您永远的朋友。《神州》杂志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主办、神州杂志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  相似文献   

11.
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7,90(1):75-87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将近世宗族与中世世家大族加以比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封建社会后期理论影响下的宗族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宋以前的宗族与社会具有身份性,是世家大族掌控社会;宋以后的社会具有非身份性,普通官僚与民众地位上升并拥有宗族.新的研究注意到中世世系重视女系的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有所深化.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论下对于中国中世社会的研究,提出了贵族制、豪族共同体等理论,也值得借鉴.我们应当把宋以后宗族形成问题从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重新加以审视,关注宋明以来宗族的新与旧、南与北、官与民、国家与宗族、守旧与创新等问题,进一步充分占有资料,改进解读资料的方式,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乡村都市化与都市村民的宗族生活--广州城中三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乡村都市化进程加快,都市宗族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亦受到影响,传统观念的文化土壤、都市环境的心理适应以及经济利益的内在牵引是都市宗族得以存续的条件.然而,都市生活的浸染,致使宗族权力再度萎缩,宗族意识日趋消解.随着"城中村"的改造、"村庄的终结",都市村民的宗族生活必将转化为远离其传统载体的文化躯壳,并在跨越边界的社区网络中渐淡地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在源于氏族迁徙和追求氏族血统的徽州宗族社会形成中,歙县篁墩是一个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它曾是徽州几十个姓氏宗族的始迁地和保祖发祥地,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源自篁墩的宗族裂分是徽州宗族社会形成的重要机制,篁墩在徽州人的心目中,具有宗族圣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人克殷践奄后,创建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大宗的,包括同姓和异姓诸侯在内的宗法等级秩序.这种宗法等级秩序在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宗盟政体的构建,在意识形态上则表现为泛血缘文化或曰拟血缘文化的创造,即周人以姬姓周天子的血缘为核心的对异姓贵族血缘认同的文化.这种泛血缘文化集中体现在周人所创造的"德"这一宗法伦理价值观念上.西周的"德"与孔子的"仁"二者之间具有沿革承传关系及共同的泛血缘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河南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纪念仰韶文化发现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清 《中原文物》2001,2(5):41-52
河南境内仰韶文化可分为庙底沟、大河村、后岗、大司空、下王岗等多种类型.它从裴李岗文化而来,随龙山文化而去,其间与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互有影响.仰韶文化经历了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步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漫长历史长河,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Tim Cresswell 《对极》1994,26(1):35-58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reactions to the Greenham Common Women's Peace Camp. I argue that the media, local and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the Greenham women reveal geographical assumptions about “normality.” The peace women, by living away from home, on the edge of a military (and therefore masculine) establishment challenged accepted patriarchal understandings of “women's place” and were thus described as “out of place.” More specifically, the women were referred to in terms of hygiene, inadequate culinary ability, sexuality and hysteria. Each of these implies a gendered form of disorder in which social, 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boundaries have been transgressed. These reactions are plac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Bakhtin's formulations of the carnivalesque and grotesque realism. I suggest that the women, through their highly visible opposition to a patriarch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 represent a threat to neatly bounded official culture which finds its geographical expression in the formal territories of the courtroom and the air base. In conclusion this illustration is placed in the wider context of cultural/political protest. I argue that transgression, while serving to reveal normally assumed hegemonic landscapes, is restrained by already existing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17.
土楼是福建西南部以永定为中心的客家人的民居。这种民居非常特殊,有方形、园形。多为四层,中间为庭院。居民多属同族、同宗、同姓。它是北方因战乱而南迁的移民带来的。在东汉以后。北方战乱,大姓士绅多聚居建成坞壁,作为保护自己。客家人南迁到福建西南,在少数民族与荒野之中,也采取这种形式建筑以适应防守需要。永居的土楼在当地环境亦有发展,特别是园形土楼,形成独特形式。由于客家人聚族迁移此地,土楼既适应其特殊环境,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客家人以耕读为中心的强大内聚力的文化的发展。因此,土楼既是客家文化的一种外在景观,又是其文化内涵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8.
Drawing upon empirical data from a qualitative research project in Southeast Kansas, this paper employs feminist and decolonial theories to analyse the interlocking relationality of hegemonic masculinity, neoliberal ideology, social conservatism, rurality, and gun culture. The first goal is to shed light on the subordinating and marginalizing tendencies that arise as a result of gendered conceptions of gun use. The second aim is to illustrate how gun culture is normalized, and often valorized, through individualistic narratives of self-reliance, security, protection, and defence. The third objective is to interrogate the ways in which particular material practices and gendered discourses regarding gun use are reinforced by settler colonialism, whiteness, heteronormativity, enabledness, and nationalism. Finally, the paper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social hierarchies that are reaffirmed as a result of culturally embedded patriarchal, white supremacist, and neoliberal ideologies, and how rurality mediates the masculinist subjectivities that are produced in such spaces.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 ,大量移民迁入陕北地区 ,组成不同类型的村庄。来自山西大槐树的传说 ,其背景是国家掌握了开发陕北的控制权。清代前期 ,陕北宗族一系列仪式、制度逐渐确立和规范 ,这是当地儒生实践儒家伦理的自觉行为与封建国家以教化为手段控制地方社会相契合的结果。同时 ,陕北宗族发展中表现出宗族与村庄紧密结合的特征 ,也反映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宗族势力对贵池傩戏的作用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贵池傩戏盛演不衰,它以"社"为组织单元,由"社"下的傩神会承办,实质上由宗族势力举办,宗族不仅为傩戏的衍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对傩戏起了强大的组织与保护作用,使傩戏得以传承不缀;同时宗族势力又限制并束缚了贵池傩戏的发展,使之一直保持古朴的原初形态;因之,保护贵池傩戏的一切措施和机制,均应围绕着宗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