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后的广西同其他地区一样,开始逐步向近代化方向发展。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粮食亩产值的估算,得出广西的平均粮食亩产值为白银1.64两,是同时期江南的二分之一,但是这一时期广西的亩产量却要远远高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相似文献   

2.
咸丰六年(1856),江南提督向荣死后,和春接替了向荣的位置。咸丰七年,和春当江宁将军。 咸丰十年春,太平天国天京会议后决定东进苏、杭,以解天京之围。和春任江南大营主帅,太平军破江南大营,和春逃到苏州进城不得,又逃浒墅关,当时,太平军正声势浩大地南下,和春已溃不成军,走投无路,只得在浒关上吊自尽。 堂堂主帅,为何落得如此惨败的下场? 清军所以有实力和太平军作战,他的粮饷来源主要在苏、浙。如太平军攻克常州,缴获大米四万多石,“粮台府库储银七、八十万,火药数十万斤”(《武阳志余》卷五《兵事》)。攻克无锡,“缴获粮食三百余万石”(《纪无锡县城失守克复本末》)。攻克苏州,缴获的粮食,白银更多了,1860年3月19日,太平军又攻克杭州,同日下丹阳,击毙消江南军务提督张国梁。  相似文献   

3.
雍正十年,江南沿海遭遇特大潮灾,对地区经济与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危及清政府财赋中心区域的社会安定。清政府动员各级官员积极赈灾,在主持救灾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和利用了省区间粮食供求变化规律,适时调控粮食供给,以维持灾区粮价稳定,具有较强的应对灾害破坏、落实赈济措施的能力。这次灾赈中的政府表现说明,在18世纪前期,国家是灾后救济的主要力量,也只有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有效组织,才能实现如此长期的大规模粮食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方志》2022,(2):F0002-F0002
《江南文明通鉴》旨在探索《通鉴》体例,既概括江南文明整体情况,梳理发展脉络,又突出人、事、物,提炼江南文明特点特色。《江南文明通鉴》所记载的江南文明起源、形成过程、发展轨迹和历史具象能够为读者勾勒出江南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在今天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为江南文明进一步提神增韵,发扬光大;能够为决策者参考、阅读者借鉴,在推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5.
张俊峰  李杰 《民俗研究》2022,(1):94-108
隋唐以降,"江南"不仅是地域概称,亦作为一种美称在北方地区广泛流行。根据各地被称为"江南"的缘由,可大致分为水利型、稻作型、文化型、富足象征型以及景观型。各种类型的"江南"并非泾渭分明,北方各地之"江南"多是几个类型的集合体,是为复合型"江南"。北方"江南"多位于自然条件优越之地,多数"江南"指代地域为一县之隅。"江南"本是对某地社会之赞美,但美称亦会转化为"实累",明代宁夏即为此例。综合来看,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江南"美誉的认可,缘于江南地区的繁荣兴盛,其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于富足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亦是传统时代北方民众对于"何谓江南"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探究江南文化,首先要辨明江南的概念。虽然学术界对于江南及江南文化的概念总是时空有别,仁智互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江南,远观有气势,近看有气质,细读有故事,回味有悲喜。我们从"江南"地区的各种方志中,最能读出故事来。一、江南文化的意象江南不断在变化。在近现代,人们心目中的江南模样,是小桥流水、春雨杏花的水乡,是稻鱼蚕桑的农副经营,是科举昌盛的簪缨世家,说不尽的才子与佳人,争妍斗奇的工艺与财富,  相似文献   

7.
江南文化书院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已于1988年7月5日正式成立.江南文化书院是由刘海粟、匡亚明、汪冰石、程千帆、梁白泉、李书有等人联合南京及江南各历史名城从事文化、艺术、学术、教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建立的.江南文化书院的宗旨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江南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承继和阐扬江南文化的优良传统,并通过对江南文化和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繁荣江南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江南·春     
《风景名胜》2013,(4):29-37
春天,去江南走一走吧,走进那多烟雨的江南,多燕子的江南,多流水的江南,多茶园的江南,多桃花梨花杏花油菜花的江南。  相似文献   

9.
江南的茶香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望着古朴的江南建筑,闻着浙淅沥沥的小雨,品着手中的清茶,好不惬意! 江南的水土养育了江南的人,江南自古出文士,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谈论古诗、抚琴听乐间,自然少不了那一杯清茶。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江南土布曾在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历史舞台上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洋布的冲击,仍是流行于广大平民百姓的衣料,屹立在民国时尚的浪尖,民国是江南土布工业化程度最高、发展最成熟的一个时期,本文主要通过对民国时期江南土布基本纹样的断代研究来分析总结江南土布纹样的规律,为当今把握江南土布纹样的特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江南的茶香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望着古朴的江南建筑,闻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品着手中的清茶,好不惬意!江南的水土养育了江南的人,江南自古出文士,那些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谈论古诗、抚琴听  相似文献   

12.
余同元 《史学月刊》2007,(11):53-61
明代中期以后,江南纺织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从业人数空前增加,清中期以后江南工业更为发达,从业人员也更加众多。根据传统工业从业人口增长这一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标准,分期估算明中后期到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工业从业人数,说明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于明代中后期的嘉、万年间,此后到清末民初是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江南文化是华夏大地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板块之一,其谱系源远流长,她从史前款款走来,活跃于当代文化舞台,并在迈向未来之路中坚定自信。江南文化之所以永葆青春,其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密码,故特梳理江南文化的历史演进、当代嬗变,展望江南文化的未来蓝图,揭示江南文化生命体中神性、武性、美性、文性、诗性、红性、惯性、智性、知性、显性、恒性、通性的文化特质基因,解读江南文化贯通长江文明、连通江海文明、融通东西文明的文化密码,进而指向江南文化哲性的终级属性,并以“月文化”来定位和诠释江南文化及其构建的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内涵,以期厘清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展示其当下的时代使命,阐析其新征程和未来的发展轨迹,对于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呈现江南文化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应,并作用其当代和未来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杏花春雨、草长茑飞、斜风细雨、乱花迷人——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典诗词中,你可以找到无数的华美词藻用来形容江南的三月。通常意义上的江南,指的是苏杭一带,大致是西湖、太湖区域。因此,从地理位置上而言,位于苏州之北、长江之南的虞山尚湖不属于江南的核心地带,但我们在这里却感受到了典型的江南文化的晕染。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文人话语中.扬州始终是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诗性审美对象。 古代扬州是一片典型的江南空间:温润潮湿、斜风细雨、绿柳杏花,她不仅与寒冷寥寂的白山黑水,粗犷荒凉的大漠戈壁.有着诗性江南与伦理北国的生态不同;还与蛮烟瘴气的岭南,天府之国的巴蜀,有着江南诗性文化深层结构上的细节差异。  相似文献   

16.
几许江南     
携一壶雅兴,看几度江山;携一轴山水,看几许江南。过去,我懵懂地拿起诗卷,原以为江南便是这样忆出来的。如今,我还是懵懂地拿起诗卷,却恍然,忘不却的是江南,记不下的还是江南。楼台、烟雨、酒肆、垂柳、古道,它们被莫名的搁置  相似文献   

17.
本主要依据量化统计,指出日军占据江南农村后,肆意屠杀江南农村平民有案可稽之数即达40万人,被烧毁的房屋达300万间以上。由于日军大肆烧杀、强征夫役、大量捕杀耕畜、破坏农具,造成农业生产耕作失时,整个江南农村失耕土地达百万余亩,失耕总人口近百万人,许多县份主要农产品产量不及战前半数。由于日军的掠夺,向来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江南农村,在日据期间长期处于米荒中,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况。整个江南农村的副业经济,包括蚕业、林业、棉业、渔业和手工业等均惨遭破坏,受灾破产的农村人口之多,为历史上所未有。尤为令人痛心的是,这场侵略战争打断了江南农村的现代化进程,阻断了江南农村的改良建设和社会发展。加上日军破坏了江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受灾与破产的农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愈加增进了江南农村的贫困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品江南     
陈珂 《南京史志》2013,(12):14-14
诗人白居易曾游历江南,将江南的一切都囊括到了这首诗中。自古到今,多少文人雅客为这江南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篇章。今日,我随着他们的脚步,再次游赏了这如诗如画的江南。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古代文人话语中,扬州始终是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诗性审美对象。古代扬州是一片典型的江南空间:温润潮湿、斜风细雨、绿柳杏花,她不仅与寒冷寥寂的白山黑水,粗犷荒凉的大漠戈壁,有着诗性江南与伦理北国的生态不同;还与蛮烟瘴气的岭南,天府之国的巴蜀,有着江南诗性文化深层结构上的细节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多少讴歌江南美景的诗篇一直为世人所传诵。其实,江南并非某个地域的确切名词。古城泉州的江南尽管不能与白居易笔下的江南相提并论,然而,作为一片正在开发的城市处女地,其生态环境、人文遗迹,却展示了古城泉州江南的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