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祝东 《丝绸之路》2012,(14):5-7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对中国及周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纵观历史上对孔子及儒家学说思想,有尊之者,亦有抑之者,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地位可谓升沉起伏不定。通过对孔子身份的确定,有利于我们认识一个相对真实的孔子,而孔子及儒家学派在后世的升沉,其实是现实政治的需要,这时的孔儒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孔儒,而只是一个符号——为政治利益所利用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
董祥勇 《黑龙江史志》2013,(23):167-168
孔子作为其先儒学的集大成者,在不懈的努力中创立了儒家学派,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调。孟、荀作为继孔子后影响甚大的儒家代表人物,分别对儒学理论作了丰富和发展,但孟、荀对儒学思想的阐发并不是按照同一理路展开的,尤其是在基点和角度等方面,两者相异甚巨。  相似文献   

3.
池桢 《史学月刊》2004,(6):120-122
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三者关于君主问题的论述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力图通过对三位思想家有关君主问题论述的具体分析,为其间的发展变化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  相似文献   

4.
费宏是政治家,而不以学术名家.他的学术思想以孔子儒学为基础,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接受丘濬的影响,心仪真德秀之学,推尊<大学衍义>.政治上,他与王阳明对立,因而在学术上,对王氏心学之诱惑愚诞、背弃圣贤亦持否定态度.他的政治思想体现在正君爱民的治国之道、严体宽济的刑罚之道、损上益下的富民之道、崇教进学的育人之道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后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除了“仁”的政治内涵外,孔子的养生观也是以“仁”为本的。在如何健康长寿上,他最先提出了“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 仁者何以能长寿?按照孔子的观点,“仁者”指的是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这种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德高望重,宽恕厚  相似文献   

6.
刘泽华 《炎黄春秋》2012,(10):71-76
一、"天王圣明"的思想意义在中国学界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认为"道"与"王"是二分的,在儒家看来"道"掌握在孔子手里,因此孔子是最高的思想权威。这种看法从孔子在世时就逐渐兴起。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论语·子罕》)后来孟子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更明确提出"道高于君",孔子则是道的化身,自然也高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领导思想,被朱熹高度概括为"三纲八目"。学术界认为,孔子仅仅是一位世间智者,其思想的最高层次就是政治伦理,受这一成见的影响,《大学》所具有的超越精神一直未能被发现。所以,从孔子整体思想出发,结合中国的哲学传统,重新阐释《大学》的"三纲",以发现孔子哲学的最高宗旨,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敏 《安徽史学》2021,(4):162-164
"礼乐之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学者陈昭瑛认为"礼乐之治"是孔子的理想政治,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徐复观认为"礼乐之治"是"儒家在政治上永恒的乡愁".①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提出一些个人见解.概括而言,孔子以"中和"为原则,以"德义"为灵魂,以"尽善尽美""天人合一"为最高审美境界,形成了他的一系列礼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刘洁 《丝绸之路》2013,(16):43-44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其道德修养为后世所称赞。《论语》较详细地反映了孔子的修身之道,既包含人际交往中的处世哲学,也涵盖个人自我修身的内容与方法。修身之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5,(3)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形成了儒、道、墨、法等诸多卓有特色的人学理论。其中以儒家的人学理论尤其是孔子的仁本主义人学思想最为系统、最有影响。本文集中阐述影响中国几千年,至今仍在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孔子的人学思想,以为今天之社会发展提供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梁启超1920年欧游回国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评价。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伦理和政治关系的研究,是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一、孔子学说以人格养成为目标梁启超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很高的评价。说:"中国文明实可谓以孔子为代表",如无孔子,"则吾史殆黯然无色。"认为中国人两千年来能凝为一体,"维持其不敝,实赖孔子为无形之枢轴"。[1]梁启超认为,孔子之伟大乃在其人格。他以孔子与世  相似文献   

12.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并非相互分离。政治标准即为士而不仕。在儒家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则说:“三年学,不至谷,不易得也”。(《泰伯》)因此,“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便是儒家指点给文人的一条虽非唯一但极重要的出  相似文献   

13.
李玉洁 《史学月刊》2007,(11):122-125
耻辱观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当人们在社会上的贫富强弱尊卑的差别出现以后,强势群体向弱势群体施辱,就使弱势群体感到羞耻。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对待耻辱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态度,即有不同的耻辱观。儒、道两家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他们的社会人生观也截然不同。今就儒、道两家的耻辱观进行比较研究,以就正于学术界的同仁和方家。一儒家学派的耻辱观礼、义、廉、耻皆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然而,在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把“耻”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相似文献   

14.
马冬玲 《神州》2013,(5):18-18
通过观看《孔子》这部电影,了解到孔子的治国之道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为政以德”以及“仁”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思想有着长远深久的影响,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思想都是从孔子的治国之道中演变而来的,要更加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史飞翔 《文史春秋》2014,(10):63-64
孔子与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横跨千古的两位思想巨人.他们分别开创了儒家与道家学派.从而一举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格局并进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将孔子与老子进行对比是一件十分有趣且意味深长的事。  相似文献   

16.
9月28日,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诞辰纪念日,今年适为孔夫子诞辰2560周年。一个月前,其家乡曲阜召开了"国际儒学大会",苏州、福州、东莞等地则举行了"读书节"、"读书月",其在表达当代读书人对孔夫子的追怀之情外,还在于引导世人珍视儒家经典,推广"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17.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实行"仁"的方法是"礼"。孔子的思想学说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和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同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的思想一直是我国社会规范建设、国家政治制度调整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孔子的“礼制”思想不仅对当时社会的和谐稳定起了根本性的、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具有准法律的作用.就是在法律日益完善的现代社会,孔子的礼制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和谐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究孔子的“礼”制思...  相似文献   

19.
荀子伦理-政治思想的-贯之道是"分"的思想."分"的要义是如其分而治理.普遍的"区分"或"分"的方法论,是荀子思想中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重要方面.分治的理念体现了荀子对伦理-政治融合关系的思考,其关键在于由人而政,关注人的自我完善,强调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荀子学说彰显了正名与尚学等儒家传统的主旨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小燕 《神州》2011,(18):89-90
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就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