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2月,《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分别报道了河南濮阳出土“华夏第一龙”,这一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它为研究龙和龙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证据。近年来,笔者搜罗资料,竭尽愚钝,试图对华夏第一龙的原型、华夏第一龙的创作者、华夏第一龙的实质和华夏第一龙形成的原因等作一符合史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龙原本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历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化身。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对龙有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方方面面,就以地理实体和自然物来说,逶迤的山脉称之龙、弯曲的河道也称之龙;高头大马称之为龙,婆娑的枝干也称之  相似文献   

3.
浦江板凳龙     
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被称为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民族是吉祥、尊贵、勇猛的象征。虽然世上是否有龙之存在,尚待考证,外形如何亦无人得知,但中国人深信,长久以来老祖宗传承给子孙们的龙的图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龙,这个在我国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实际存在的动物,古往今来,却以出神人化、千姿百态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直到今天仍然是凝聚华夏子孙、激励我们民族发奋图强的精神动力。 但是龙的形象是如何起源的?又龙的概念如何?含义是什么?其原来是否就称之为龙?至今仍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所以,龙这一动物,始终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积淀很深,意义隐晦的难解之谜。因此探明龙的起源和实质以及它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影响与作用,有着重大的学术及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略抒己见,以飨读者。 龙的形象是什么?中国古…  相似文献   

5.
《旅游纵览》2007,(4):2+1-4
<正>炎黄二帝是中华文明的始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帝是太阳神、医药神,黄帝是最高的统一之神、公正之神、文明之神。五千多年前,炎黄二帝邙山结盟.使炎黄两族结成一体,形成了华夏族的雏形,在黄河流域肇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炎黄二帝作为这一群体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开拓创业的化身。因此全球华人均以炎黄二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自称为炎黄子孙。1987年经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倡议,在中国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同盟山上兴建炎  相似文献   

6.
龙的文明——龙的传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瑞兽、图腾和精神的偶像来崇拜,龙的文明成为几千年来不朽的民族之魂。那么龙在中国起源时是什么样子?究竟有没有龙?这是一个大课题,非短短小文所能说清楚。但在历史的发展中,龙是实有其物的,并且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其形体,不然何以几千年来人们延绵不绝地崇奉它,把它作为古老中华民族的远祖和精神象征呢!  相似文献   

7.
李宁民  马宏林  周萍  齐扬 《文博》2005,(5):108-11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均出生于天水,因此有"羲皇故里"之称.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创始人,在历史上位列三皇之首、五帝之先,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  相似文献   

8.
宋艳秋 《收藏家》2013,(2):35-40
铜镜的种类很多,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镜子,是中国古代铜镜中的一大类型。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中国夙有“东方巨龙”之称,龙文化曾是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从龙的观念到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龙纹作为铜镜的一种主要纹饰,一直贯穿铜镜的发展历史,上启战国,下迄明清。传承演化,历代不绝。  相似文献   

9.
从文字学角度看"龙岩",追本溯源,研究"龙"、"岩"二字的字形演变,探讨其本义并阐释其得名之缘由。通过解字说文,揭示"龙岩"这一地名和"龙文化"的密切关系——"龙"字地名是"龙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中华龙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古往今来,神州大地上到处都能见到龙的身影。它能大能小,随时变幻,或奔雷挟电,腾飞于九天之上;或偃伏俯仰,潜隐于江海之中。虽是虚幻之物,但从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都对它顶礼膜拜。由此产生的龙文化蔚然大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我国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一个伟大民族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华南古越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秦汉以后历史形成的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夏商以后的华夏族和秦汉以后的汉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汉代以后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国内各民族,均部分或全部接受华夏和汉民族文化,大都尊华夏和汉民族的祖先——炎帝与黄帝为共同的祖先,广义上称为炎黄子孙,共同缔造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2.
从城堡、土楼、围龙屋看客家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南徙遗民进入隋、唐,继流人、侨人、浮浪人等诸呼称后,在粤北、粤东北、和赣南、闽西等处地方,便出现了一支以“客”相称的客家人族群。这些客家人族群,他们面对中原华夏、汉民族历史中所创与所兴行的各项物质、精神文明,各种礼俗制俗,不独都已忠实作出了继承,而且还以此文明、礼俗、制俗作为他们族群子孙生存、处世相依的纲领、理念,下面围绕着他们居屋中的城堡、土楼、围龙屋(含围屋)三省建筑形式所创出的科学文明与儒家建筑思维表现,试作一不完全材料的揭橥,与此并为他们忠实先祖承传作出彰表。《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  相似文献   

13.
滚滚黄河,奔腾不息,孕育了智慧、尊严、英雄的史诗,历代先人们创造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今天,满布于中原大地繁星点点般的文物古迹,正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而矗立于黄河之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河南博物院,则是这个载体的荟萃之地。它以大量的文物精品、现代化的陈列手段,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华夏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4.
李茂盛 《沧桑》2010,(1S):25-26
<正>高平,又名长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它雄踞太行之巅,仰身潞泽之间,面对千里中原。在这块土地上,播五谷、创耒耜、教稼穑、尝百草、兴医药、疗疾伤、开日市、制陶器,开启华夏文明;在这块土地上,经历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平  相似文献   

15.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吉祥之神。“龙”的形象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却一直被视为帝王皇权和封建权威的象征,同时,也是宫廷建筑、皇室生活,神祭祀等代表皇室或供皇室使用的建筑、器皿、衣物、文书上专用的装饰图案。龙不仅常常出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七百进士地域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贵州人才蜂起,以“万马如龙出贵州”之势,角逐于华夏的科举场上,创造了“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三鼎甲(状元)一探花”的骄人成绩。可谓“俊杰之士,比于中州”。如今这些黔中才俊的大名仍镌刻在北京孔庙、国子监的碑柱上,常常吸引游人驻足谛视,勾起他们思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17.
常素霞 《文物春秋》2001,(4):22-26,29
中国在世界上被称做“东方巨龙”,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可以说,中国龙乃至龙的起源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的肇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共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整个中国的历史时空就是一个神龙腾飞的时空。无论是作为物神的崇拜还是帝王的尊严,或是平民百姓生活的装饰,龙的形象都是不可缺少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主题。特别是用极为珍贵的玉料琢制的玉龙,更加深蕴着历史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因为玉材料本身就是倍受先民钟爱的宝物、神物,是古人思想、意识观念的载体,所以用玉雕琢的龙,就更加显示出它的高贵、神奇,并体现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8.
徐静 《沧桑》2010,(5):56-57
全球化的一维性掩盖了多元性的民族认同,追求西方现代化的先进性移动了中华民族认同的重心性。伴随着全球化的普遍性和中国大发展、快发展要求的不断凸显,中华民族认同危机显现,华夏民族文化的特性被忽视甚至被移除。其根本原因是民族认同的元认知意识——文化政治思维的缺失。因此,加强民族认同,确立明确的文化政治思维是实事之必需,更是华夏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强大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雪涌 《世界遗产》2012,(1):98-99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重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则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所尊崇的文化符号.有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意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起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甲骨文的“龙“字.商周青铜器的龙纹.以及玉件上雕的草龙,都呈现出一种长躯、  相似文献   

20.
<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和华夏悠久文明的载体。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实现与中国人民的心灵沟通、实现文化对话,并进一步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桥梁和工具。弘扬汉字文化,发掘汉字文化的深厚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