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雷池的前身是古彭蠡。过去人们总认为,今天的波阳湖就是古彭蠡。后来经顾颉刚、谭其骧、张修桂三先生的考释,认为古彭蠡与今天的波阳湖没有什么关系,而新彭蠡的形成,是由于古彭蠡发展演变成为雷池后的结果。其实清人马徵麟在《长江图说》卷九中也曾指出今天的波阳湖不当为古彭蠡,这是正确的。但他引《战国策》:“三苗之国,左洞庭右  相似文献   

2.
中西民族特征溯源——中西历史比较研究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在地理位置上各据东西,在社会制度上迥然相异。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等,中西两大民族的性格、气质各具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西方民族的冒险精神。本文想就中西古代(上古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各自对这两大民族特性的形成所起的不同作用作一个粗略的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其周围有宽广的湖滨平原,富有鱼稻之饶。过去一般认为鄱阳湖地区开发较晚,同文化发达较早的中原地区相比,古时这里只是一片“荒蛮服地。”据史书记载和传说,远在夏代,鄱阳湖周围是古三苗族的重要活动地区。《战国策·魏策》中记述道:“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商周之际,古越族已在这里定居。东周时期  相似文献   

4.
夜访蠡岛     
正以前的蠡岛,有一个华南虎培育基地。后来,搬到上方山动物园了。现在,蠡岛回到了岛的本身,湖水、迷离的夜色,临水的古建,以及石湖琴社里传出来的隐隐琴声,让蠡岛散发着古朴、自然的美。石湖越堤的中部,有一岛,曰"蠡岛",是为了纪念越国大臣范蠡而建——相传,功成身退的范蠡携西施就是从石湖泛舟归隐太湖的。也许,这只是后人的附会,不说也罢。不过,镶嵌于湖心深处的蠡岛,坐拥长堤绿水,若碰上细雨绵绵,一眼望去,山岚氤氲,如梦若幻,甚是江南。而今夜,我披着夜色去蠡岛,却是一趟听琴之旅。  相似文献   

5.
彭祖属古代神话传说之人,但对彭山县之得名及彭祖寿长八百于民间影响颇大。 关于彭祖其人,早见《国语·郑语》,昭德说:彭祖为陆终第三子。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载:“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其索引注:“彭祖即陆终氏之第三子,篯铿之后,后为大彭,亦称彭祖”。“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晋葛洪《神仙传》说:“彭祖乃上古颛瑞之孙,姓篯名铿,善导引行气。尧时封于大彭,至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  相似文献   

6.
从13世纪黎文休的《大越史记》到15世纪吴士连的《大越史记全书》,越南国史的书名和基本结构确定下来了。但从修史的全局来看,这还只是整个工程的前半。又经过其他史家的继续工作,主要是17世纪范公著的“续编”和黎僖的“追加”,它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最后的完成,产生了今天我们手中阅读的《大越史记全书》。  相似文献   

7.
越民族作为一个古代民族,经历史沧桑,在春秋战国时与夏、商、周、楚诸民族,以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而形成为华夏民族,最后于西汉时发展,转化为汉民族,而消失于历史舞台,但是,其风俗文化,却转化嬗变为中国风俗文化的一部分,形成汉族风俗文化中别具一格的江浙风俗文化.早在夏、商、周三代之时,分布在从江苏、浙江到两广乃至云贵高原这一弧形地带的百越集团,因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长期以来处于“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的状态.但是,由于历史的机遇和地理位置的优越,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比较学的角度,以古代艺术中充满浓厚原始宗教情绪为背景,将楚文化艺术与墨西哥古印第安文化艺术看成是当时历史时期制约下的精神物化现象.并旁及美洲其它古印第安文化 从中找出二者异同,探究其形成原因.一、两种艺术之比较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沿着不同的民族之路形成不同风格.但由于人的基本属性和人为因素,使得越古老的民族.其审美机制和审美内涵越相  相似文献   

9.
崔博  李杨 《黑龙江史志》2014,(16):66-67
明清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正统宗教与民间信仰亦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古武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西部重镇,这里民族成分复杂,宗教派别林立,民间宗教亦在适应社会需要、迎合群众心理的情况下遍地开花。本文旨在对明清两代武威地区之各民族及其所奉宗教进行描述,探蠡各教派以及政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域,都会随着其历史的起源与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民风民俗与地域文化。而所有这些不同的民风民俗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相加,才形成人类文化的整体,形成世界。所谓一国对另一国的侵略或者消灭,烧杀抢掠还只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你的族群。而是从文化上消灭你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大美鄱湖     
春晓 《旅游纵览》2020,(5):22-25
正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这是学生时代对鄱阳湖最深刻的印象,多年后,有机会亲自前往鄱阳湖,才发现其实它比我想象中的更加饱满。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鄱阳湖的古称很多:彭蠡泽、彭泽、官亭湖、扬澜、担石湖,从这些古称中可以知晓,鄱阳湖原来不是如今的规模,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在汉代,鄱阳湖北湖形成,汉唐时期,鄱阳湖一直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隋  相似文献   

12.
李海龙 《神州》2014,(6):7-8
《山海经》被人们称为“上古奇书”,是一部上古百科全书,里面记载的自然地理和神话等对我们研究上古先民对自然的态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上古先民的朴素自然观影响深远,这些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打下了基础,对于提倡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罗卫忠 《南方文物》2010,(2):156-158
<正>早在先秦时期,博弈活动就成为古代中国一种奇特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现象。六朝时期,随着各民族交流机会的增多,各民族习俗文化的融会贯通,社会物质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博弈活动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并形成奇特的博弈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对后来中国习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广,仍然值得今天的人们玩味。  相似文献   

14.
林艳 《中国土族》2008,(2):19-21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一个民族形成、发展的重要标志。上古之时,人类没有文字,所以结绳记事,直到古代中国和美洲玛雅文明时代,人类才有了文字。黄帝的史官仓颉将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挖掘、整理,后人将其称为“造字圣人”。由此,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文字,中国的历史也就掀开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龙圣 《民俗研究》2013,(1):115-123
白帝天王信仰在清嘉庆以前并非今天湘、鄂、川、黔土家族聚居地区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经嘉庆及此后历次神明“标准化”的推动,才成为上述地区普遍流行的信仰。因此,将其作为土家地区自古遗留的共同文化论证土家族是一个民族并不合适。尽管如此,各土家地区仍然存在相似的三神信仰可证明土家族有共同的文化特征,而白帝天王只是这一共同特征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吕咏梅 《神州》2011,(1):39-40
我们的生活日益富足,适当消费无可厚非,但是节俭的概念似乎已渐渐远去。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实际上,物质匮乏,饿肚时期,距国人并不遥远。古人的勤俭我们今天谈勤俭,不妨从文化根源作一探究,然后再谈危机拯救。任何民族皆视勤俭为人所必备之美德。我国上古著作《礼记》中"货恶弃于地,力恶不出于己身",第一句言俭,第二句言勤。合在一起就是勤俭。这是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文明。马丁·路德的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与清华研究院桑兵各民族相传之上古史,大都有逐层增建的过程,如筑塔,如积薪,时间越后,附加越多,虚伪成分越甚,真相反不易得。古史辨派的疑古理论,用于上古神话传说大体不错;其偏在于治古史时一味破坏,疏于建设,不能从伪材料中发现真历史。陈寅恪研究蒙古...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神州》2011,(22)
今天才有机会把这个故事亲自告诉刘心武先生。——陈丹青首次自曝很荣幸看到刘心武,因他30年前就是刘心武的粉丝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台湾虽然很小,但其实是有内在的丰富性的。它有很多不同的面貌,很多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台湾作家、时评人张铁志怀揣着搭建两岸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用较丰富的考古材料,论述了江西境内存在于商殷时代的土著文化——万年类型文化,这一文化后来与当地另一支商文化——带有浓厚的中原文化色彩的吴城类型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传承悠久的越文化.作者认为,福建黄土仑遗址发现的一批商周时代的遗物,实际是万年类型文化南播的结果,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福建境内的越文化与江西境内的越文化是否有着渊源上的关系?福建境内的青铜时代文化是通过什么途径与中原文化发生联系的?越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又是如何接受中原文化的诸因子的?  相似文献   

20.
刘雪娇 《神州》2013,(35):9-9
《蠡堤随想》有柔美的意境和优雅的内涵,其为文或以典传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直抒胸臆,皆以范蠡和西施美丽的爱情传说为载体,以蠡堤传承千年的人文精神为内核,全方位的表现了蠡堤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整篇文章融史,事,诗,思于一体,却不拘一格,流思婉转。将蠡湖秀丽的自然美与雅致的人文美融为一体,将千年的传说和美好的现实转为一炉,读为之令、神为之清、气为之爽、心灵之悠然怡然,美哉妙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