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文博》2006,(4):52-53
易越石先生大著《石鼓文通考》行将出版,来信征序。我犹豫多时,因我几非名人,也从未给人写过序。但我最终还是答应下来,一则是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学习、研究秦文字,于石鼓文也稍有涉猎,略知其中甘苦:二则是近年来与易老成为忘年之交,多次通信讨论石鼓文年代,总有一些想说的话,因而写下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2.
唐兰对石鼓文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先生在20世纪40-50年代两次刊布对石鼓文的研究成果。从石鼓文的内容、语汇、字形、书法等方面推定其时代当在战国中叶秦公簋之后、诅楚文之前。黄奇逸《石鼓文年代及相关诸问题》认为,由于唐文对关键句子“天子□来,嗣王始□”的误断,导致唐氏对石鼓文绝对年代的误断。本文指出,目前所刊布的新成果、新认识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要修改唐兰先生已有的结论,材料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者尹博灵成功地将“千古之谜”石鼓文译成白话史诗.石鼓文是刻在10个花岩岗鼓形物上的先秦大篆古字.原石于隋末唐初在今陕西宝鸡县陈仓古道面世,后因风化残剥、历尽沧桑而缺字失行,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公元627年以后,这组极为特殊和珍贵的“古文化实物遗存”,逐渐受到一些帝王和学者的推崇,被誉为“万代石刻之祖”、“小篆之祖”、“中国第一古物”.迄今为止,石鼓文无法被直译成文,遂成千古不解之谜.郭沫若先生集前人研究之大成,于1939年发表《石鼓文研究》一书,考证石鼓文465字.它虽为当今海内外公认的“最完全本”,但尚缺200余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唐代,人们在古陈仓发现了十个刻有文字的鼓形石,人们叫它"石鼓文"。石鼓文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在广泛研究了各家学说后,认为以姚大荣为代表的观点比较有说服力。文章在简述了姚大荣二十一条论证后,本文笔者也从笔迹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石鼓文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鼓文自唐初为世人所瞩目,千三百余年以来,研求者多,且创见迭出。然而从考释、解说到年代、序次等诸多方面,皆聚讼纷纭而  相似文献   

6.
阎敏 《文博》2007,(6):65-67
一、石鼓的流传   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1996年伏天,一个绵绵细雨的傍晚,山东赵经都先生手执其所著《石鼓文新解》初稿缩印本,来委托我为之作评鉴。 当我第一次打开这本复印稿时,秀雅工致的楷行字迹,形神兼具的鼓文摹写,简练确切的语言,明晰精辟的论述,立刻吸引了我,使我赏心悦目,不忍释手。  相似文献   

8.
石鼓文刻年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石鼓文在我国文学史、书学史、金石学史、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书法史上.千百年来被书界奉为“石刻之祖”.“书法瑰宝”。正如康有为所说:“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所宗”。为习篆者圭臬。自从唐代在陕  相似文献   

9.
历经劫难的石鼓文黄剑华《石鼓文》是先秦流传下来的刻石文字。它采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籀文(又称大篆)书写,刻在十个馒头形的石鼓上,因而得名,被称为《石鼓文》。又因其记载的是古代国君游猎生活事迹,故又称为《猎碣》。石鼓属于花岗石质刻制而成,圆顶平底,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宝中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当推石鼓文。即闻名于世的“陈仓石鼓”(杜甫:《赠李潮八分小篆歌》)。唐以前,未见著录。《元和郡县图志》初载:“石鼓文在县(天兴县,即今凤翔县)南二十里许。……贞观中,吏部侍郎  相似文献   

11.
史树青 《收藏家》2003,(8):35-35
最近出版的赵经都著《石鼓文新解》(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6月),读后有几点收获: 一、该书纠正了鼓文“来嗣王始”的断句,王始为秦之称王开始,秦之称王在惠文王十四年,鼓文所记为惠文王太子赢荡(武王或称武烈王)在旧都雍城接受太子之嗣封是天子称王开始的时候,石鼓是他当时在雍都由傅师辅佐学文习武,留往雍都的纪念刻石。二、按石鼓残字及缺字,遵照内容、句例、声韵,补齐了十鼓全文,明确地注释了鼓文中的疑难字。作了注释和句解。  相似文献   

12.
石鼓唐初出土于陈仓,至今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自出土以来,人们就一直围绕其制作缘由、制作时代、字体、石鼓诗的性质、训释句读等展开讨论,特别是石鼓文的时代是所有纷争中的焦点和核心。  相似文献   

13.
《石鼓文新解》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鼓文新解》言“将十鼓全文补全、全文注译”,并考证了“石鼓制作年代、作者、书者和埋藏时间”。本文分析论证后指出该书存在如下问题:1、其对制作年代等的考证存在比附史实、证据不足、推测想象等嫌疑;2、其杂糅东坡伪本、宋拓善本校订、补缀石鼓的“填充题式”做法值得商榷,其《鼓文补全》的“学术成果”更有待检验;3、其“按纪事时间先后和轻重缓急”重新排定的“序次”仍需深入考证;4、其注释鼓文也存在“瑕疵”:“六书”术语的运用欠准确;解字释义往往于文献无据,似较主观随意等。因此,“序”文称《石鼓文新解》为“卓有成就的考古专著”、“研究成果较之以往各家,包括马叔平(衡)、郭沫若、唐立庵(兰)先生所著,有较大的突破”等,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和清朱善旂摹刻石鼓文砚,是两方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古砚。兹分别介绍如下: 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砚,圆形,直径19.5、高10.4厘米,石色苍黑(图版捌:1)。一砚面刻"而师"、"马薦"两石文,中夹"内府之宝"四字印(图版捌:2)。砚背刻"吾水"、"吴人"两石文,中间凹处阴刻隶书"石鼓"二字,篆书"子子孙孙用之永保"几字,下落"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三行九  相似文献   

15.
一、石鼓的流传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据文献记载,石鼓在唐代初年出土于陈仓,即今陕西宝鸡。此地有石鼓山石鼓寺,或许是当时石鼓的具体出土地点。另有文献记石鼓出土于风翔三畴原(今陕西凤翔之  相似文献   

16.
陈斐蓉 《收藏家》2007,(10):57-60
傅山是一位在中国书画史上极少见的通才,诗文、书画、篆刻、医学、佛道、经史、诸子、释老之学等无一不通,无一不造其妙。然而,世人知之甚少的是傅山更是一位音韵学、考据学和金石学上均有造诣的研究者。尤其是他对古老的石鼓文字  相似文献   

17.
1984年以来,洪湖市博物馆陆续征集到清末民初金石学家、书法家刘心源刻写的石鼓文刻石11方。经初步整理和考证,11方刻石均属两套石鼓文的残篇。其中,按二,四、六、九、十序号排列的5方,系刘心源摹白清代大学者阮元重刻本;另外6方以甲、乙、戊、庚、辛、壬等天干序号排列的,延刘心源摹白清廷南书房存本。在每一方石鼓文正文后面,都有刘氏“随其谬处订正”、“纠正旧释”的魏书考订注释。阮本第十鼓注释后和南本甲鼓正文后分别有刘氏所作小记和简跋。 石鼓文,是以土篆(即篆文)书写刻刘於10个鼓形石上,每一石刻一首四书诗,记叙言游形石上,每一石刻一首四言诗,记叙言游刻石。唐初发现於天(今陕西凤翔),今10石文  相似文献   

18.
袁玉生 《陕西史志》2004,(2):37-37,42
我国传世的石刻文字,以刻于秦石鼓的《石鼓文》为最早,为东周时期秦韵刻石。而宝鸡正是秦石鼓的故乡。秦石鼓为10个形似大鼓的刻石,石鼓呈馒头形,这是古代石刻中仅见的一例。其石质为花岗岩,颇为坚硬。秦石鼓的具体诞生时代,有好几种说法,但其是秦物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时当周平王元年(前770)。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乾清宫旧藏石鼓文和相关的御制诗文,梳理出弘历传拓石鼓、考证鼓文和新编,重刻石鼓几件史事。说明他本人对石鼓怀有浓厚兴趣,奉之为"千秋法物",同时他也从石鼓得到启发,一再阐明"述古兴贤"、"述古传今"、"重道崇文"的文治思想,并提出了保护、重刻和异地放置石鼓的具体办法。由此也推动了乾嘉考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鸿茹 《收藏家》2001,(8):53-55
友人林君从津门购得砚拓一轴,来天津艺术博物馆要求鉴定,经确认,这是著名篆刻家、传拓专家周希丁精拓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拓本。拓本长167厘米,宽67.5厘米,外题签“顾汝和精刻十石鼓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