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寻梦式的自我回归,大概可以归结为两种相关联的形式:即由人生的原点出发或不断返回。它最终复辟的永远是作者本体的人生远景和理想,出发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2.
政治结构的历史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与西方世界政治制度的差异是一种根本的或结构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权力、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这个三角关系的不同组合。中国封建社会有一种独特的现象,即春秋战国以后,以小农经济基础上逐步游离出士(儒生)这样一个多少摆脱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类的起源,国内理论界历来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依据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学说,将人类产生的基本原因归结为“劳动”,本文称其为“劳动说”;另一种则依据现代达尔文主义强调生物进化的决定因素在于突变、选择、隔离等遗传学机制的论点,将人类起源归结为进化生物学问题,本文称其为“遗传说”。龚缨晏先生的《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命题》属于后者(论文刊载于《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并分别为人大夏印资料《历史学》1994年第9期和《新华文摘》1994年第9期全文转载。本文简称为“《命题》”。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命题》)。  相似文献   

4.
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首先是一种政体实践,以罗马共和国为典型。发端于希腊的古典政治思想把它归结为混合政体,和君主制以及民主制严格区分开来。因此,它不仅是对君主制的反对,也是对民主制的反对。以此来看,古代共和主义和现代共和主义具有十分不同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2008年长春市主城区各警区(共74个)内的8种常见犯罪,并对其进行了基于主成分的因子分析。基于日常活动理论(routine activities theory)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不同主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异状况,并结合各地段人口集聚、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特征,探究各主因子的内涵、关联和空间格局的成因。结果表明长春市2008年8种常见犯罪可以归为3个主因子上。其中主因子1在伤害、诈骗和偶发性暴力犯罪上载荷最大,可以归结为经济活动主导(或就业主导型)型因子;主因子2载荷最大的犯罪包括抢劫、抢夺和扒窃,可以归结为商贸、餐饮、文娱活动主导型因子;主因子3载荷最大的犯罪包括入室盗窃和机动车盗窃,可以归结为居住活动主导型因子。  相似文献   

6.
罗明荣 《神州》2012,(21):87-87
许多同学常常把作文练习的失败归结为不掌握写作技巧,如不知道怎样审题立意,不知道怎样选材组材,不知道怎样遣词造句,等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析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对策与成效。  相似文献   

7.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巫术。因为对大自然和自己身体缺乏了解,原始人类将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归结为上天的旨意,于是沟通人与天之间的巫师便应运而生。“巫术是一种被歪曲了的自然规律的体系,也是一套谬误的指导行动的准则;它是一种伪科学,也是一种没有成效的技艺。”虽然自中世纪就有了对女巫的审判,但对女巫进行大规模的驱逐是在宗教改革之后,即现代早期国家和现代科学形成的时代。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3日,美国《科学》杂志刊发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共同署名的社评文章《中国的科研文化》。文中,两位科学家指出了中国科研经费分配的问题:“关系”起了太大的作用。他们认为,科研经费分配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正在减缓着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其中的问题,一部分要归结为体制,一部分要归结为文化”。  相似文献   

9.
冉亚 《神州》2012,(33):14-14
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归结为一句,那就是真、善、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不慕荣利”并不等于说他从来没有过建功立业的志向,其实陶渊明的少年时代也是渴望兼济天下的。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旗人生计问题的研究讨论中,旗人自身的奢侈行为无疑被认为是造成旗人贫困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对旗人奢侈原因肤浅的讨论却很容易让我们把旗人奢侈现象简单归结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而忽略清朝统治者针对旗人制定的政策对旗人奢侈习惯所产生的影响。深入探究旗人奢侈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次问题,有助于对清代特殊政策对旗人影响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1.
Since about 8,000 years ago in China, humans started to hold ceremoni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heaven and reverence for heaven at low-lying terraced landscapes or on circular mounds on the hilltops. Typical archaeological features and remains of such activities can be noticed at the Gaomiao, Niuheliang, and Lingjiatan sites, indicating that a somewhat complex cosmology and definite concept of reverence for heaven and acts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heaven had well begun in the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s in the Neolithic Age, which continued, with success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nd even into the the whole ancient China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concept of reverene for heaven co-evolved with ancient astronomy, which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s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philosophical thin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cient China. Like the veneration of the dead, it has become the core cultural ge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相似文献   

12.
在熙宁变法期间,当天变灾异发生时,宋神宗不敢放弃对天的信仰,不敢放弃天人感应说;王安石徘徊于天道自然观与天人感应说之间,也没有能力说服宋神宗接受他的天道自然观;反变法派则借机大肆攻击,恰中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弱点。天变灾异使安石变法陷入困境,是熙宁变法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筱芳 《史学集刊》2005,(2):24-28,23
春秋帝崇拜式微,天信仰几乎取代西周天帝信仰。天作为春秋至上神,其突出的特点是权能的广泛性、意志的权威性和赏罚的道德性。春秋天命和天道是天的意志的固定表达方式,从“天”的意志到“天命”到“天道”,是一个从天神的意志到冥冥之中的命运到社会自然法则的转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天的人格色彩愈趋淡化。春秋天信仰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作用犹如双刃剑,既维护又破坏,具有道德约束、心理平衡和精神支撵功能以及认识功能。春秋人不求在天信仰的精神世界中获得永恒,而是理性地寻求对现实的信念、生活态度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皇帝封禅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祭教合一的封建时代,皇帝举行隆盛的封禅典礼,既是构成皇权存在合理性、合法性的普遍逻辑性法则和终极依据,又是皇位正统和大一统所必须的文化表征.在儒学思想演绎和阐释下的封禅仪式过程和象征意义,不仅是一种政治秩序和制度模式的构建,而且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16.
隋璐 《南方文物》2014,(2):121-124
堆塑长颈瓶是一类特色鲜明的随葬明器,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其本身不具备实用功能,主要通过造型、装饰、铭文、内盛物及摆放位置等因素构成组合,象征天门,整体上传达了引魂升天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的历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自尧制新历起形成了实质上与巫史文化对立的历政文化,这标志着中国古人对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并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人哲学,故历政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在先秦学术中,真正继承历政文化精髓并使之升华的是儒家之学,渊源于历政文化的阴阳五行之学则最终沦为一种“舍人事而任鬼神”的“小数”。  相似文献   

18.
“The Central Kingdom” is pregnant of poli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of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was believed that whoever controlled Zhongguo (the Central Kingdom or China) would be the legitimate ruler over Tianxia (the realm under heaven or all under heaven). It was the contention for “the Central Kingdom” among the varieties of dynasties, notably those established by the Han-Chinese and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ern borderland, that lead to the alternation of dis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the territory. It was not until the Qing Dynasty that the unified “Central Kingdom” composed of a variety of ethnic groups turned into the ideal “realm under heaven” with “the Central Kingdom” at its core, which naturally put an end to the formation of territory in ancient China. Translated by Chen Dan from Zhongguo Bianjiang Shidi Yanjiu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2007, (3): 1–15  相似文献   

19.
颛顼"绝地天通"历来被视为原始宗教的重大改革,从文献学、民族学角度来解读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据考古材料论定龙山文化时期骨卜的普化暗合"绝地天通"所反映的巫觋功能的专门化。这就科学确定了"绝地天通"的年代学意义。而含山凌家滩玉龟和玉版"龟卜"的种种迹象,说明在接近颛顼时代之前",原始八卦"也已经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20.
赵琪 《史学集刊》2012,(3):116-122
从《尚书·周书》的诸篇诰辞中,我们可以看到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政治家们已经得出天命以民心为依归的观点,并以此来解释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递嬗。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了该思想,并进一步以其来解释三代以前的历史递嬗。司马迁在思考天人之际时,既继承了周公、孟子的上述天人思想,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常";同时又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思考,并以此来解释古今历史递嬗中的"变",从而最终做到"通古今之变"。在此,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实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这正是他能够"成一家之言"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