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尚书》辨伪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课题。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判定今本《古文尚书》为伪书,而同时代的学者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为《古文尚书》辩护,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古文尚书》之伪,今日已成定论。《冤词》成为毛氏学术生涯中的败笔,其结论本身已无价值可言。但是他在论辨当中崇实黜虚,纠正了不少辨伪者的错误,从学术史的角度讲,这部表面看起来与辨伪针锋相对的《冤词》,恰恰对《古文尚书》辨伪的深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将新出清华简《金縢》与传世本及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证成王即位时已为少年,"襁褓说"不能成立;周公"居东"为"避居"而非"东征"。汉代古文《尚书》较之今文《尚书》,更接近原初的《尚书》本。孔子没有删订过《尚书》,也没有作过《书序》。清华简《金縢》以"志"为名,表明公元前300年前后,《尚书》尚未成书。清华简本《金縢》所记周公事迹最为素朴,应是较早记载周公历史的史籍。今传本《尚书》应不是汉代的《古文尚书》本,或根据今文说改造过。《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来源芜杂,其关于周公历史事迹的记载存在诸多错乱之处。简本《金縢》与《史记》关于周公历史记载的差异,反映了周初特别是周公历史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不断层累叠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历史研究》2007,(5):95-118
明朝中期,梅鷟著成系统考辨《古文尚书》的第一部专著《尚书考异》,逐一抉发晋以前文献中与《古文尚书》经文蹈袭雷同之处,但无法确证原创与抄袭。故考辨《古文尚书》的要点,并不在于发现多少蹈袭雷同的证据,而是需要为《古文尚书》辨伪确立一个有说服力的逻辑基点。有了这一逻辑基点,作伪举证方能显示其应有价值。《尚书考异》可能由梅鹗撰就,由梅鷟续成之。  相似文献   

5.
《尚书》传至魏晋,始有伪作羼杂其间,学人对此长期莫辨.至有清一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问世,才确征晋梅赜所献《尚书》搀杂赝品.然阎氏此著,学人多以《古文尚书疏证》称之.如《四库全书总目》、《清史稿·阎若璩传》、《书目答问》(张之洞)、《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新版《辞源》《辞海》等言及阎氏此著时均作《古文尚书疏证》.经考,《古文尚书疏证》系《尚书古文疏证》之误.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藏简《尹诰》篇是失传了的《咸有一德》,但不是古文《尚书》中的《咸有一德》,非常重要,其内容目前可以基本疏通。由其内容来看,其中已经有建立在"君权天授"、"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民本思想,这是孟子思想的源头。从其内容上也可以说明清华简《尹诰》篇不伪,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古文《尚书》中的《咸有一德》则确系伪书。  相似文献   

7.
古文《尚书》真伪之争是学术史上最棘手、最难以解决的学术公案,而对先秦时期《尚书》传流的考察,是揭开古文《尚书》真伪之谜的前提与基础。清华简《保训》形制、字体与《尹至》、《金縢》等篇明显不同,因此《保训》并非是先秦《尚书》或《逸周书》的佚篇。清华简《金縢》篇"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不是篇题,而可能是《金縢》篇的序言。相传孔子编订《尚书》,《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清华简中《尚书》与《逸周书》部分篇目并存,形制相同,清华简的时代断限是战国中晚期,郭店简《缁衣》也将《逸周书》与《尚书》并称为《书》经,《汉志》"《逸周书》为孔子删书之余"的主流说法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8.
《文献》2021,(3)
《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国家图书馆藏题为"黄宗羲辑"的《授书随笔》,实为方中履的《古今释疑》。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力辟黄宗羲授阎若璩《尚书》并撰成《授书随笔》之说,认为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所说的《授书随笔》当为误传,黄宗羲根本未撰写过此书。万经《辨志堂新辑书经集解》引用《授书随笔》十则,为黄宗羲确曾撰有此书之铁证。梁启超称《授书随笔》为辨伪《古文尚书》之作,乃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之先导。然万经所引十则,分别是对《舜典》《大禹谟》《皋陶谟》《胤征》《仲虺之诰》诸篇义理之阐发,其中《大禹谟》《胤征》《仲虺之诰》皆在伪古文二十五篇之内,并有为伪古文辩护之语,则此书非辨伪《古文尚书》之作。  相似文献   

9.
主要结合出土文献、传抄古文以及《莽诰》篇对《尚书.大诰》中尔时罔敢易法一句进行讨论,从而论证了《莽诰》篇相应词例中定是佱(法字古文)的讹误,并讨论了《莽诰》篇所据《大诰》的底本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有《尚书》、《逸周书》和佚书20多篇,其中清华简《金縢》能和伏生所传今文《尚书》直接联系。从清华简来看,现在不能证明,也不能反对孔子编百篇《尚书》之说。但是清华简足以说明东晋以后的古文《尚书》没有历史根据。清华简中,《尹诰》、《尹至》篇有很多的用词和语法同今文《尚书》中的《夏书》和《商书》是一样的。清华简里没有《尚书》和《逸周书》的差别,因此我们对《逸周书》里面若干篇书的估价,还应该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尚书》是儒家六经之一。但从宋代吴棫、朱熹等学者怀疑传世本《古文尚书》为伪书以来,历代学者围绕这部《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一直聚讼纷纭。清代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之后,经过四库馆臣及后世一些疑古派学者的大力推阐,阎氏把传世本《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的观点几乎被清代与近现代学术界视为定谳。到上世纪末,随着我国学术界的思想解放和学术视野的开阔,随着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出土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问世,人们对传世本《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和研究。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证明阎若璩论证传世本《古文尚书》为伪书的方法和结论在学理和逻辑上均存在漏洞和软肋,从而使阎氏的结论发生了动摇。虽然目前彻底推翻阎氏的结论为时尚早,但起码说明阎氏的结论远非定论,是可以继续探讨的。  相似文献   

12.
《尚书孔传》的作者及成书问题是长期以来学界争讼的焦点。通过《孔传》与《小尔雅》两书释词的比较研究,证实了孔安国确曾训解古文《尚书》,且其解经成果被收入《小尔雅》。而从传字本义、与《孔丛子》的联系、孔氏家学传承等方面看,今本《孔传》当是包括孔安国在内的孔家学者的集体作品,是汉代孔氏家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及于阗出土有《尚书》写本60件,主要为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写本,是研究中古时期《尚书》文本的重要资料。文章从隶古定《尚书》文本的发现、《古文尚书》的版本与分卷、《尚书释文》原貌、《尚书》与唐代科举、中原文化西传的实证史料诸方面对这批《尚书》写本所反映出的中古时期尚书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尚书》中"克""能"用法的穷尽性考察和分析,认为"克"与"能"在今文《尚书》中是并用的,两者在语法和语义上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着区别和分工。又通过对古文《尚书》中"能"与"克"的全面调查。发现古文《尚书》大量用"克"而几乎不用"能"。本文认为,这是作伪留下的痕迹。本文对这种现象的揭示为"伪古文《尚书》"这一结论提供了一条有力的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确立,与伪《古文尚书》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起先是后者受前者影响,渐渐地前者转而受后者支配。学者由审查伪古文案衍生出来"伪作之人""或云王肃,或云王肃之徒"诸种论说,颇近于"辨伪"之同时而孽生"造伪"之虚说。更重要的是,由于伪《古文尚书》公案在学术史上处于至关重要的枢纽地位,《孔子家语》伪书案愈演愈成为其中的一个子命题。在对王肃人品心术的怀疑上,在辨伪方法之挪用上,在将文本一析为二的思路上,在"一手"伪书说之运用推演上,学者对《孔子家语》的研究,普遍存在一种类似于伪《古文尚书》案一样的《孔子家语》伪书案锻炼成狱之心理趋向,产生了机械移植、推论过度、疏而不证、笼统混淆、牵强附会等问题。其间所滋生的王肃伪造五书之说,又成为近代康有为的刘歆"遍伪群经"说之肇端,影响广远。  相似文献   

16.
潘建安 《文史月刊》2011,(11):38-39
三国时,魏人王肃学问渊博,他冒充前人编写了好几部书,如托名孔鲋的《孔丛子》,托名孔安国的《孔子家语》和《古文尚书》,尤以最后这《古文尚书》影响最为深远。宋儒开始奉为座右铭的所谓“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淮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来自《古文尚书》的《大禹谟》。直到清代,才有阎若璩等人先后站出来揭穿王肃。  相似文献   

17.
毛远明 《文献》2000,(2):152-164
梅赜本《尚书》自宋代吴棫、朱熹开始怀疑,中经元代吴澄、梅鷟等考辨,至清代姚际恒、阎若璩、惠栋辈出,以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和精湛有力的论证,终于使梅本伪迹大白于天下."先汉今文古,后晋古文今"①成了学术界的共识.从此之后,学者的目光大多集中到"先汉今文"的整理研究.段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以下简称《撰异》)是这方面的力作.阮元编经学大丛书《皇清经解》时,在浩繁的尚书学著作中精选了12种,《撰异》被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三)所收《说命》三篇是一个在结构、内容、对话形式等方面与《古文尚书·说命》三篇存在较大区别的版本。《清华简?说命》三篇是一个完整的仪式记录,分为追叙式的序辞、训诫性的命辞和补记性的语录三个部分,叙事细腻生动,对话以王言为主,刻意塑造贤能之臣。《古文尚书?说命》三篇均为完整的训诰体,说理透辟明晰,对话以臣言为主,注重营构纳谏之君。前者价值在于仪礼存档,后者价值在于文体塑形。两版都体现了各自产生的文化背景,互相比较,亦可再次确证《古文尚书》《说命》篇之伪。  相似文献   

19.
《尚书·尧典》是一篇记载上古尧、舜事迹的历史文献。现存伪《古文尚书》的《尧典》(见《十三经注疏》)为汉代今文经 ,分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有一段四岳向尧推荐舜继帝位的文字 ,云 :“帝曰 :咨 !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 ,汝能庸命 ,巽朕位 !岳曰 :否德忝帝位。曰 :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 :有鳏在下 ,曰虞舜。”此段话中”明明扬侧陋”(下文扬侧二字皆用简体字扬侧 )句之文字和文义 ,学者们存有较多的争议。下面拟分析前修时贤之说 ,并略陈管见。经文”明明扬侧陋”之扬、侧二字 ,段玉裁以为伪《古文尚书》隶古定本原作仄 ,今…  相似文献   

20.
今、古文《尚书》的篇目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不少学者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但至今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我这篇文章,只想简要地谈谈汉代《今文尚书》的篇目问题。汉代的《今文尚书》,是指西汉初年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