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活社会精魂,增强志书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化是地方志传统的重要功能。首轮新编地方志书在体现教化功能方面有所欠缺。第二轮志书应增强教化功能,建议增加社会篇幅,充实教化分量;抓住重点特点,写好社会风尚;突破体裁惯例,增加人物入志分量;注重人文精神,写活经济部类;挖掘、统筹涉及人的资料,写活志书的社会精魂;使志书成为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地情教育和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的生动教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教化是伴随地方志成长的与生俱来的功能,教化、资政、存史功能三位一体,不可偏废.在记载历史时,要注意写好有关教化的内容,努力增强志书的教化功能.续志写好教化内容应完善篇目设计,拓展人文事类;突破体裁运用惯例,凸显人文内涵;加强以事系人,融人人文精神;突出时代特点,把握人文精髓.  相似文献   

3.
教化是地方志与生俱来的功能。东晋人常璩曾在桦阳国志·序》中说“夫书契有五善:达道义、彰法戒、通古今、表功勋而旌贤能”。这是对方志教化功能的最早表述。清代著名方志学者章学诚亦在《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中指出:“史志之风,有裨风教者”,能使读者看后“怯者勇生,贪者廉立”。旧志最能体现教化的是人物类内容,旧志编纂注重对名臣、名宦、先儒、乡贤、忠烈等人物的记述。同时,还注意收入具有教化作用的艺文、风俗等。如宋淳熙《三山赫》明嘉靖《浙江通志》、清光绪《嘉兴府志》等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篇幅的人物记载,均起到了彰善瘅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沧桑》2011,(6):144-144
陈曼平在《广西地方志》2011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教化是伴随地方志成长的与生俱来的功能,教化、资政、存史功能三位一体,不可偏废。在记载历史时,要注意写好有关教化的内容,努力增强志书的教化功能。续志写好教化内容应完善篇目设计,拓展人文事类;突破体裁运用惯例,凸显人文内涵;加强以事系人,融入人文精神;突出时代特点,把握人文精髓。  相似文献   

5.
从地方志“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出发,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根本目的着想,一些具备条件的省、市相继建设地方志馆,有的已经竣工开馆,投入使用。这是建国以来地方志工作的一大突破,是充分发挥志书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壮举。同时,又是一个地方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它可以形成向全国、全世界宣传一地地情一个重要窗口。这件事情办好,确实有益当代,惠及后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地方志工作者,经常考虑这样一个长期流行在方志界的话题:由于编纂地方志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也不可能紧跟现实,为当政者急需,也就有了"滞后"一说。由此派生出对志书资治、教化、存史的三大功能的理解,似乎也只能以存史为主了。  相似文献   

7.
汤欣瑀 《上海地方志》2023,(3):47-54+95
随着贵州内地化进程深入,清代成为贵州地方志修纂的高峰期,保存流传的地方志数量多。与前代相比,清代修纂的地方志体例趋于完备、内容趋于翔实。这一时期,贵州地方志中保留大量的灾害相关记述,除了专门设置《灾祥》篇目外,在《祀祷》《艺文》《物产》等篇目中也有灾害记述。不同篇目灾害记述的来源、繁简、侧重不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灾害灾情、灾害理性认知、禳灾祈福、灾害文学四类。灾害记述中隐含官方对自身正面形象的塑造,蕴含对民众安分守己、积极行善的教化引导。本文对清代贵州地方志中的灾害记述进行探析,分析文本所显示的灾害文化,透过文本看到官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编纂地方志的目的,是为发挥“资治、教化、存史”功能,是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故新编地方志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一部县志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除看这部志书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体例结构是否合理和完善,人志资料是否丰富,史实是否真实,是否突出了地方特点和特色外,还要看对上述诸因素借助语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民族化的重要载体。它记述一个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化全貌,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重要功能。自1981年10月中共四川省委决定成立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来,全省修志工作已历18个春秋。18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在今天获得了大面积丰收,省市(州)、县三级志书都已按计划完成或即将完成,这部包括80部分志和专志总计约3000万字的《四川省志》就是其中规模宏大、前无古人的区域志巨构。  相似文献   

10.
本是一位长期工作在地方志岗位上的老同志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体会章。作深有感触地谈了续志指导思想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大胆地对志书功能“存史、资政、教化”的传统定位表示置疑,提出要从“官本位”走向“民本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志》2011,(5):20-20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陕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继续组织实施《陕西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纂规划》,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功能,促进地方志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经省政府同意,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1年2月26日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陕政办发[2011]14号)(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2.
提要:对地方志功能的认识,涉及修志的动力,关系到修志的必要性,也关系到修志的内容。方志界对于地方志功能为资治、存史、教化,虽臻于共识,但有关法规、规定对地方志功能的重视、体现不够,而且在方志发展史上的演变有其规律,并各自负担不同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级地方志书只有突出记载重要内容方能流芳百世,控制二轮地方志书的篇幅是适应当今读者阅读的需要,记20年左右内容的篇幅不应超过记2000年左右内容的篇幅。二轮三级地方志书应突出记述的重点内容包括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内容,突出各篇中记述的重点内容,大事记中的重点内容,有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存史价值的地图、照...  相似文献   

14.
志书有“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只有通过阅读、使用志书才能发挥出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如何将新编志书、地情资料书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让其最大限度地为北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一直是北海市广大修志工作者苦苦思索的课题和孜孜以求的目标。借自治区第二届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召开的良机,我们对北海志书的编纂、发行和使用进行认真总结,以求抛砖引玉,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续志工作在很多地区已稳步推进,势头良好。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续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如何做好续志工作,更好地发挥地方志的“资政、存史、教化”作用,是每个修志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历史精华,是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具有资治、教化、存史功能。本文基于教化这一地方志、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有机契合点,对地方志的有效开发及其产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创新是地方志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期打破地方志文化传统思维定式,协调多领域、运用高科技、采用新设备,调动专业人员形成"大修志"的工作格局。"因需选题""按需施编",实现地方志内容"围绕中心"与"适应个性"的兼容并重。挖掘地域资源内涵,拓宽编纂路径,丰富志书种类,扩大服务领域,展示城市诸多资源优势,实现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功能,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地方志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婷 《文物天地》2021,(1):30-33
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仅有说明建筑名称的作用,也起到激励教化的社会作用,而起到教化作用的匾额可以脱离建筑,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在古代社会,匾额分为官匾与私匾,官匾就是皇帝钦赐、朝廷官员官方题写的匾,官匾之外的便是私匾。除了标识类匾额外,具有教化功能的匾额按匾文内容再细分,一般分为科举功名匾、宣扬高尚品德的宣教类匾额、体现家族荣耀及祝福高寿老人的庆贺匾、表扬清明廉洁的清廉匾,等等。  相似文献   

19.
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志工作的职责所在,更是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必然要求。《地方志工作条例》确立了地方志在经济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标志着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文革 《旅游纵览》2016,(4):312-313
地方志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我国存在的年代较为久远,早在古代的时候,我国历史上一些地理方面的大家就对我国各地方的一些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记载。在我国的典籍中,有关于地方志的典籍占了总典籍的十分之一,其数量之多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地方志的重要性。每个历史时期对地方志进行记载的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大多都比较重视地方志的资政功能、存史功能和教化功能。地方志在我国从产生到现在最少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地方志对现代研究古代的一些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对地方志旅游资料的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分析其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