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宏伟 《沧桑》2010,(1):132-133
中国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礼制文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是一种等级分化十分复杂的政治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标志是都城的出现,而形成的时间,则是夏朝之前的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2.
城市区志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在前进的时代面前,无论是响应中央号召还是贯彻《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生态文明都应成为城市区志记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徽省16个省辖市为例,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资源节约、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7个方面对城市区志中生态文明篇的记述内容进行概念性的探讨,试找出共通的大体框架,利于编纂成全面、客观、系统的城市区志。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明本质上是一种礼制文明,中国古代的国家社会是一种等级分化十分复杂的政治社会。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的标志是都城的出现,而形成的时间,则是夏朝之前的尧舜禹时代。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03,(5):4-8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之间的地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文明之一的两河文明,其中最辉煌的是巴比伦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建造出了被称为古代文明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但是,随着美英战机呼啸而至,《一千零一夜》的故乡面对的则是战争和死亡,而伊拉克古老的文明也开始遭遇战争的浩劫!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仅呈现在当代,同样呈现在过去的历史长河里,因此探究历史上不同文明的特殊性非常重要。西欧文明始于公元5世纪,初步成型于11—15世纪,源于古代日耳曼传统、古典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不同质的文化。日耳曼人的马尔克村社制度是欧洲文明的胚胎;古典文明,尤其罗马法促使中世纪个人权利概念逐渐形成并进入公法领域,成为法治社会的广泛基础;基督教的政治哲学及政治斗争结束了神圣王权时代,有助于建构起上层政治框架。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三要素熔为一炉。逐渐生成西欧文明的雏形。很明显,西欧文明是次生的、混合的文明,其创生过程也是不同文明的融合和嬗变过程;16世纪后衍生为资本主义文明,后者表现了不凡的创造力,冲击了整个人类社会,同时也显现了与生俱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邱四平 《南方文物》2023,(4):222-237
印度河文明的政治形态一直是世界考古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自1921年至今研究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分别是研究起步的1920—1960年代,百家争鸣的1960—2000年代,新旧交织的2000—2020年代。在印度河文明政治形态的研究中,新的考古发现、研究范式的更新和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推动的关键因素。目前已能确定印度河文明为一个早期国家社会,在一段时期可能有一个覆盖整个文化圈的政治实体。相较于世界上其他早期文明,阶级分化较不明显。印度河文明存在军事组织,可能有神权加持的领袖。印度河文明政治形态仍需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平 《文物世界》2013,(1):52-5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为文明时代的起点确立了一个终极标准。不过,学术界对野蛮和文明社会的分界线却有着不同的解释,诸如城市、铜器、文字等等都被指为构成初期国家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文明时代是一个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的概括,有一些文明因素起源很早.  相似文献   

8.
张莉莉 《攀登》2013,(4):40-43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恰逢其时。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等协调发展,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正>一.《文字与早期文明》亨利·摩尔根将文字作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期进化论的文明社会标志。在《城市革命》中,柴尔德将文字作为城市与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并称之为人类知识的革命。文字发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使人类的知识得以永恒,且便于时空上的远程传播。它帮助人们克服了经验和知识口耳相传的局限,使知识的积累加速,成为社会向更高层次文明发展的基础。对于考古学而言,文字又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透视我们祖先的思想,而不必完全从他们的物质文化来间接窥视他们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韩真 《福建史志》2006,(4):21-22
精神文明建设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向全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与物质文明并列的“两个文明”建设是近二十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贯奋斗目标,二轮修志.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精神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地方志中所反映的精神文明是狭义的.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题之下,经常性的章、节(或条目)是“思想道德建设”、“创文明新风”、“组织机构建设”、“文明单位选介”等等。显然.“精神文明建设”的牵扯面较广.有文化(文明与文化的内容最为近似,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建设属政治范畴)、社会(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等。正因为如此.从收入《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方志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河南省志》和秦皇岛、芜湖、淄博、宜昌、潮州等五个设区市市志的篇目看.“精神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竟有3种安排法:一是独立设篇,如《宜昌市志》和《潮州市志》,与“文化建设”比邻;二是置于“文化建设”卷下(《河南省志》),或“文化”之栏目下(《秦皇岛市志》);三是置于“社会生活”篇下(《淄博市志》),或“社会”篇下(《芜湖市志》)。  相似文献   

11.
唐尧文化在古国文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 《文物世界》2005,(5):16-22
进化论者摩尔根最早提出来“文明”一词,他认为文明社会与蒙昧、野蛮恰好是相反的概念。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阶级社会和国家的出现是文明进程的核心,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1]。苏秉琦先生考察中国文明起源和西方的差异,从宏观提出了古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12.
一、大米与小米严文明先生著述等身,其中《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是严先生1991~2000年间有关研究文章的结集,也是先生较近阶段关注课题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正如书的命题一样,我们可以将严文明先生的这本书浓缩成为两个大的论题:中国农业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农业的发生是人口增加、社会复杂化和中国文明及中国传统长期而稳定的农业社会形成的基础,因此两个题目既可以分开来处理,也可以联系起来观察,都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考古中的热门话题。其所以如此,一是考古学家和学术界对这样重要的学术问题一直很有兴趣,二是相关的新发现比较多,三是目前中国考古经过多年的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敦煌与西域地区,是世界上几大古老文明集中(或曰唯一)的交汇之地.而文明的交融,往往伴随着人口迁徙、经贸往来、政治争斗、宗教传播、战争较量而进行,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也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自古以来,我国敦煌与西域地区的文明交汇,无论对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变革、繁荣,还是对...  相似文献   

14.
陈石 《贵阳文史》2013,(4):12-1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同年,《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也由国家发改委首次批复实施,贵阳在未来8年间将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5.
《大英县志》是记载大英县域1840年以来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反映大英县“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文献。该志按横分门类、横排竖写的体例结构,设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等27篇,计划完成120余万字。《大英县志》编纂工作于2006年5月启动,预计到2009年底完成.分启动准备、资料收集、征求意见、志稿初撰、总纂定稿、志稿送审、出版发行7个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存在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解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从自然与社会的动态关系层面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阐明东方的生态文明可以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启成先生《中外神话与文明研究》是一部关于中外神话、文明与文化的综合性的论文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如《论西王母及其历史变迁》、《共工的历史演变及其评价》、《蚩尤与黄帝新探———汉苗蚩尤与黄帝神话传说之比较》、《颛顼神话传说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国际政治学界引起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中国学者对它的评论大多局限于政策性的评价与立场性的批判。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对于如何看待冷战后全球政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论范式。本文试图从学理上与政治思想上对“文明冲突”范式的理论假设前提、该范式的内涵界定以及文明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做出客观评析。  相似文献   

19.
吴城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兴旺,手工业高度发展,商业贸易活跃,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往来。繁荣的社会经济,促使社会各阶层分化和早期城邑的兴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文明形态,成为长江中游地区一个辉煌的文明中心。吴城古城便是这一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0.
申明淑 《神州》2013,(34):38-38
何谓文化?余英时说:文化“即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精神生活方面的事,如思想、学术、宗教、艺术之类,而关键尤其在‘方式’两个字上。”(《论文化超越》)布鲁姆说:“文化是人的野蛮天性与他从自然状态走向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学会的一切艺术与科学的统一体。文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恢复了人类最初的完整性,在这个层次上,人的能力能够充分发展,在他的自然欲望和社会生活道德规范之间不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