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配合陇海铁路宝兰复线陕西宝鸡段工程,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发掘了宝鸡建河墓地,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秦墓的发掘,是目前为止在陕西境内最西端、甘肃境内最东端的渭河北岸有关秦人踪迹的重要发现,为今后寻找秦人自西向东逐渐迁徙的足迹,乃至对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翔实的第一手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6,(9)
"陕西是我国民族文化活动最早的一个地区,省东靠近黄河渭河一带各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甚多;其他散布各地的名胜古迹,古墓葬以及历代图书、美术、工艺品等更属不少。目前三门峡水库陕西  相似文献   

3.
<正> 泾河、渭河是黄河中游的两条支流。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在陕西省老潼关附近直接注入黄河;泾河则在陕西的长武、郴县一带汇合了众多的树枝状分布的支流之后,折向东南,最后在关中盆地注入渭河,故为黄河的二级支流。两河流域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在甘肃华池县赵家岔首次发现我国第一块旧石器后,又陆续出土了不少古人类材料和旧石器。至今,在甘肃、陕西两省已有近二十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使我们有可能对泾渭河流域的旧石器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及与邻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平原,舒缓宁静的渭河谷地,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漠漠黄土之下,掩藏着无尽的兴衰故事。为了寻找早期文明的蛛丝马迹,考古学家们付出了持久而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平原,舒缓宁静的渭河谷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漠漠黄土之下,掩藏着无尽的兴衰故事。为了寻找早期文明的蛛丝马迹,考古学家们付出了持久而艰辛的努力。但先祖似乎是在和我们捉迷藏,偶然的发现总是多于有计划的发掘,珍贵的宝藏总是在人们最不经意的时候灵光闪现,给这一搜寻过程凭添了几分戏剧色彩。一个平常而略显庸懒的冬日  相似文献   

6.
陕西眉县白家遗址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白家村位于眉县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渭河北岸,西距常兴镇2.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1公里,西、南距渭河各1公里。遗址的大部分被压于现代村落之下,只有东北部分尚为农田。据踏察,该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20...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附近古遗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渭河从市西5公里余的宝鸡峡谷口向东流经市区,千河、金陵河、玉涧河、峡石河、六川河南注于渭河,太寅河、塔稍河、清姜河、石坝河、伐鱼河、同峪河等北流入渭河。渭河与各支流沿岸均有许多大小不等、临水靠山的阶台地,大多数台地上都保留有比较丰富的古文化遗存(图一)。1984年春,宝鸡市考古队对37处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考古调查,不少遗址内发现多种文化并存的现象,现按文化性质和时代的不同介绍于下(本文器物标本均为采集所得)。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12)
<正>陇山又名"大陇山"、"六盘山"、"鹿盘山"、"鹿攀山"等,地处宁夏和甘肃南部、陕西西部,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在陇山西麓的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名,叫马家塬,千百年来它一直默默无闻于历史的长河当中,但是2006年一次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却彻底打破了它久远的宁静与安谧。马家塬的考古发掘缘起于2006年的一起盗墓行动。2006年7月,张家川回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关中的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关中地区处在渭河下游,渭河谷地也称为关中平原。这里是渭河冲积形成的黄土地带。远在战国时期,人们就评价它为上等的土壤。平原区以北为黄土台原。黄土台原在东西连绵起伏,由南向北呈三级阶梯状,逐渐升高,台原上部均覆盖有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0.
陕西地区腰坑葬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亮 《东南文化》2007,(5):24-32
现有资料表明,陕西地区腰坑葬俗最早发现在耀县北村,时代约在商代早期偏晚阶段。同一时期,河南地区的腰坑葬俗已经开始由中原向黄河东西两岸地区伸展,传统的殷商文化借助渭河之便进入陕西,并把腰坑墓这一葬俗带给关中地区,乃至甘肃陇东地区。由此,全面了解腰坑葬俗在陕西关中、河南豫中、甘肃陇东的联系与发展,对揭开当时社会的真实历史面貌以及民族的变迁演变提供了某些线索和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新石器时代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博》1997,(3)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陕西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主要包括沙苑文化和老官台文化.曾被认为是中石器时代的沙苑文化以狩猎经济为主,时代距今约1万年左右,是陕西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遗存集中分布在关中大荔渭河与洛河交汇处的沙丘地带,在已发现的20多个地点中都未见陶片,遗物均暴露于地表.沙丘底部的地层里往往杂有零星炭粒,属于全新世堆积.在遗存的大量细石器中,有船底形、楔形、圆锥形石核、石叶、小型刮削器、石镞等,尤以制作精致的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镞等石片石器最具特征.另外,还发现了介于现代智人与现代人之间、轻微石化的挠骨.部分学者认为,沙苑文化是黄河中游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兴乐坊村隶属于陕西省华阴市桃下镇,西南距华阴市约10公里(图一)。遗址位于兴乐坊村南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河。该遗址是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遗址南北宽约500、东西长约600米,面积27万平方米。为配合潼(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建设,陕西  相似文献   

13.
杨乃运  李晔 《旅游》2007,(12):30-35
地窨是中华古民居中地下民居的一种。它也是四合院民居、窑洞民居。是穴居时代民居形式的发展和延续。是传统民居中最原始、最传统的一种。地域性很强,分布在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黄土高原地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烟雨麦积山     
在甘肃东南部与陕西汉中相接连的地方,有一片浩瀚的林海,林中有一座矗立了千年万年的山,山里有一座静坐了1600多年的石窟──麦积山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被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 走进麦积山,就走进了秦岭山脉。我们脚下就踩着了长江、黄河两条水系最大支流──渭河、嘉陵江的源头。同时,我们瞬间就拥有了两种色彩,一种黄色,一种绿色。黄色是渭河流域北面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它让人想到一种历史画卷。而旋转180°,我们面对的则又是一片充满新生命的绿色天地,它有8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5.
正渭河,从渭源发端,流经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陇西、武山、甘谷、秦州、麦积,在陇山与秦岭的夹峙下,冲出宝鸡峡,行向一片坦荡的关中平原,最后在陕西潼关汇入黄河,蜿蜒奔流了800多公里。在中国的中部腹地形成了一条由西向东的生命线,滋润两岸,造福秦陇人民。渭河,黄河最大支流。这条河不算长,也不算大,但却连接着整个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收藏着古老的文明和深邃的文化。有人这样说:  相似文献   

16.
陕西宝鸡市西关外的纸坊头村位于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玉涧河从村西断崖下南流入渭河,两河相夹的台地西南部为一处古遗址(图一)。玉涧河东岸断崖上暴露出不少灰坑和陶片,村南断崖上暴露出大量陶片堆积和几座西周墓葬,墓内小件铜车马器裸露在外,逢天雨常常被冲刷而下。1981年秋季,断崖下村民院内窑洞因天雨而坍塌,发现"(弓鱼)伯簋"等10余件西周初期铜器。  相似文献   

17.
陕西麟游古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麟游县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北部,西、南、中部为山丘,东、北部是南北走向的带状残原。县内河流以页岭为界,南北分流。岭北诸河汇入泾河;岭南诸河汇入漆水,经永寿、武功流入渭河。1986年春,麟游县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县境内漆水流域的周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图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史前半坡文化的鱼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幼萍 《文博》2002,(5):13-17,21
在我国史前文化中,距今7000年——5000年前的渭河流域地区,主要是陕西关中地区和甘肃东部、河南西部的部分地区,处于考古学文化的仰韶文化时期,并且在这一时段中先后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等,为论证的方便,本文在此暂将这样一个连续的文化系列称为半坡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了清代陕西较重要的产业——农村畜养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的地域发展特征,牲畜市场的结构与分布,牲畜输出,初步匡算出清代陕西的年牲畜交易量。指出清代陕西农村畜养业具有普遍性的特点,遍在的农家耕畜需求以及作为交通工具役使,促进了农村畜养业的发展。另外,本地地近塞北,处于农牧分界地区,陕北部分州县半农半牧,故畜牧业发达。牲畜的交易与地方良种培育具有地缘优势,陕北"佳米驴",关中"秦川牛"、"关中驴"、"关中骡"在清代均形成地方品牌,是清代陕西对外输出的牲畜良种,在全国颇具知名度。这里每年牲畜交易十分频繁,牲畜市场发育最完善。清末陕西年牲畜交易量大体在20-40万头之间,牲畜税是地方商品中征收最多的税种,也构成陕西地方财政最重要的来源与补充。从这一点来说,它也是清代陕西地方经济发展有别于其它经济发达省区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风雅磐安     
王琪 《丝绸之路》2010,(23):26-28
磐安位于甘肃省甘谷县,它是个风雅之地,好山好水,山是朱圉山,水是渭河水。古镇人家依山而建,沿河而居。这山,阅尽风霜,沉积着岁月的成熟;这水,过尽千帆,流淌着千年的传说。有人,在平静的渭河上,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有人,在起伏的朱圉岭上,寻找历史散落的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