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多世纪来,西方学者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现根据莫蒂默·钱伯斯的《罗马的衰亡》等著作提供的材料,对他们的有关论点作一简要评介。 一 偶然事件论 近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所著《罗马帝国的衰退和灭亡的历史》一书(共6卷,第1卷1776年出版,最后3卷1788年出版)中说,罗马的衰退是过度扩张的自然结果。繁荣孕育着衰退的种子,随着征服的扩张,毁灭的因素也跟着增  相似文献   

2.
公元476年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路斯的退位往往被看成罗马帝国衰亡的标志性事件,研究者们对这一事件有各种不同的理解。5世纪后期和6世纪前期的史料表明,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将476年事件看成罗马帝国衰亡的标志性事件。对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一个完全独立于东部朝廷的"西部帝国"并不存在。476年以后,奥多阿克和狄奥德里克等帝国西部的统治者们也仍然以罗马帝国的名义进行统治。但是,到6世纪前期,罗马帝国东部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476年罗马帝国西部政权灭亡"的观念,这一观念的起源与当时罗马帝国西部和东部之间复杂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谭晓慧 《湖南文史》2012,(10):17-17
古罗马人发达的冶金技术以及对使用金属铅的偏爱为罗马帝国的衰败种下了可怕的祸根。他们把金属铅广泛应用于建筑、军事和装饰上。除此之外,铅还被当作贵重金属渗透到古罗马贵族生活的各个方面。铅开始被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玩具、铸像、戒指、钱币、化妆品、药品和颜料。各种餐具、厨具或器皿也大量使用铅质材料。  相似文献   

4.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其衰亡原因一直备受关注。中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人口下降论,土壤枯竭论等不下几十种主流观点,但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与社会风尚的沦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究社会风尚的沦丧与罗马帝国的灭亡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罗马帝国灭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一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路途,是伴随本族人口比例的持续降低走完的。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城市,但外来民族如希腊人、犹太人等,没有被选举权或很少有选举权,他们主要从事工商业、演艺、家仆等工作,基本无权参与政治与军事活动,当然也就谈不上在这方面的影响力。至于信仰方面,除了犹太教排他性太强不时遭遇反排斥外,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混同在罗马人的多神教中,各干各的,零零散散,未能对政府构成和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丝绸西销导致罗马帝国经济衰落说是学界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梳理这一观点的源流、脉络,分析这一观点所依赖的基础,是探究的重点。研究的最后结论是:进入罗马的中国丝绸不但数量少,而且对帝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撼动罗马帝国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李悦 《神州》2012,(15):53-54
西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3世纪左右爆发了3世纪危机,隶农制发展,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奴隶、隶农不断爆发起义,帝国政府目益加重暴政和赋税,帝国大厦分崩离析。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内部奴隶起义和外部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很快崩溃。  相似文献   

8.
西罗马帝国的最终命运如何?这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近代以来,在帝国是否衰亡的问题上,先后有中断说、连续说、转型说、晚期古代说出现,在过去的几年内,中断说又重新高涨;在衰亡的原因上,则有自然衰败说、偶然说、综合说、地理位置说、自杀论等多因素理论,以及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单主因论等;在蛮族与罗马的关系上,有入侵说、征服说、迁徙说、收留说、融合说等。在蛮族进入罗马产生的影响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分歧;西罗马帝国的命运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科发展、研究者的价值取向、时代发展以及民族观念等都深深伴随着该问题探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寿撰《三国志》,素有曲笔之称。《晋书·陈寿传》云:“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亮长子)又轻寿。寿为亮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龙的学者不少,但是许多事实证明,大家研究了半天,连龙与虎都没有分辨清楚(图1、图2有明显区别,却同样称虎),就定名称,写说明,出图录,甚至洋洋万言地写报告,出论文。一个是虚拟神物,一个是实有其物的自然界猛兽,人们对它们演绎的宗教功能不同,两者混淆,其结论的可信、正确程度可想而知。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模棱两可龙虎难辨的造型,但我们至少在所涉研究中应该客观表述,实事求是,不要轻率结论。以当前最集中、最典型、最有必要厘清的对像应该是蟠螭,因为它与虎、龙、  相似文献   

11.
清嘉庆末叶,福清五九都院西村庠生林弥高,因和老百姓一道反对县衙多收粮税而被抓捕,并株连几十人,院西祠堂和部分村民的房屋被放火烧掉,酿成了一起惨案。这个惨案惊动了全省和当时的皇帝,但事后,制造这一惨案的各级官员均没有被追责。另外,林弥高在狱中撰写的奏本遗稿《御控官吏虐民,指陈征粮积弊疏》,上诉的内容或许都是事实,但奏本遗稿不是他本人撰写的。本文试着辨述民国《福清县志》所谓院西惨案各级官员被追究责任的史料,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13.
“梅州”名之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说:“州本地有梅峰、梅水,即谓以山水得名’’;有的说:“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及梅溪,故以梅为名”;有的说:“梅州得名实由于当时本地有‘梅溪’(即今梅江)、‘梅口镇’(即今松口)”有的说:“‘恶溪’改称‘梅溪’、‘敬州’改称‘梅州’,都是取义于‘梅王封地’而来”。还有的说;“当地盛产煤,煤、梅谐音”……  相似文献   

14.
“新工艺运动”说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工 《东南文化》2001,(9):48-53
1875~1910年间新工艺运动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新工艺运动如何从中国化内部寻找现代美术的变革途径,并从非主流的工艺技术层面开辟对内和对外交换的资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传统美术的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汤都亳问题,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十分热闹,认识分歧很大。这次争论是从偃师发现二里头文化开始的。偃师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有人认为这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有人则认为二里头文化三四期是早商文化。特别是二里头文化的第三期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遗址,更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都认为这里是一处王都。持夏文化观点的人认为二里头是夏都,持早商文化观点的人认为是商都,再具体一点,即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商汤都亳的西亳。赞成偃师西亳说的人很多,发表了不少  相似文献   

17.
正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十一日,宋军孟珙部与蒙古军塔察儿部攻破金国的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见亡国在即,乃自缢于便殿幽兰轩,临死之前,金哀宗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做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也无恨。所恨的就是国家社稷到我而绝,与历来荒淫暴乱之君同样亡国,为此让人愤愤不平!"那么,金国的灭亡和金哀宗到底关系大不大呢?南宋为何要与蒙古联合攻击金国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公元1206年春,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号成吉思汗,而后四处征伐。因为成吉思汗的死敌克烈部与西夏长期交好,故成吉思汗在杀死克烈部领袖王汗之后,便将西夏列入了自己的征伐视野。公元1209年,铁木真借口西夏收留克烈部贵族并且不纳贡赋,发动了对西夏的战争。蒙古大军出黑水城,强攻兀剌海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儿子李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督兵5万阻击,但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陵大报恩寺塔,乃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但由于天灾人祸,该寺历史上迭经兴废,谜团始终不断,清代咸丰年间兵燹使之化为一片瓦砾。但它究竟毁于咸丰四年(1854)、还是咸丰六年?是被太平军、抑或清军毁坏?至今一直存有不同说法。金陵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遗址公园目前正处于紧张的考古、复建之中,因此厘清这些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曼在罗马加冕称帝,在欧洲西部复兴了罗马帝国。如何选择帝号、如何获得合法性,是时隔三百余年之后复兴的西部帝国所必须要面临的重大挑战。查理曼如此,他的后代们也是如此。因为分割继承的传统,帝国的疆域变动不居,总体趋势则是越来越小。至9世纪中叶,皇帝路易二世实际上仅仅控制意大利中部和北部,此后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控制罗马城的加洛林王室成员即可称帝。在这个过程中,对罗马教宗的控制与依赖,携手并进,使得加洛林帝国实际上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即依靠加洛林统治者在罗马被罗马教宗加冕,成为名副其实的正宗皇帝。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复兴的西罗马帝国还属于自4世纪末开始的罗马帝国基督教化的漫长进程中一个独特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