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成木 《江汉考古》2003,(2):82-84,F003
武汉市文物商店集藏着大量的古代青铜镜,其中有日本铜镜十数枚,形制有圆形和圆形带柄,也有异形镜。装饰题材以松、鹤、竹、梅吉祥纹为主体。均有铭文。日本铜镜带有我国宋代铜镜遗风,其铸镜艺术起步较晚,我国铜镜艺术开始衰落时,日本铜镜艺术则渐趋成熟与发展。但昙花一现,很快衰落。通过文中介绍的铜镜,本文初步勾勒了日本铸镜概貌及日本铜镜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日本出土了三种中国工匠陈是(氏)铸造的纪年铭铜镜,它们的布局图像和国内流行的同类镜有明确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出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设计理念上的重大变化,它们和中国铜镜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巫文化已经介入。卑弥呼女王提出铜镜上的图饰设计要求,陈是具体改动、制作。在他改动的铜镜上,留下了相关文字和特有的图饰,也留下了他和徐州铜镜之间有机的链接及解开早期日本三角缘神兽镜起源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古代铜镜中,有9件日本江户时代(相当明清之际)铜镜,其形制、纹饰与中国古代铜镜类似,对探讨中日文化交流,以及铜镜的源流、递变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 1.铭文铜镜6件。绝大部分有“天下一”等铭文。“天下一”铭文习见日本桃山、江户时代。或作“天下一作”、“天下一藤原作”、“天下一若狭守”、“天下一藤原光长”、“天下一因幡守”、“天下一松村因幡守”等。  相似文献   

4.
李军 《南方文物》2004,(1):33-37
一、由“三角缘神兽镜”引伸的问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发掘的一些古纹中,相继发现了大量的古铜镜,其镜背内区主题纹饰为半浮雕的神仙和神兽的组合,外区由两周锯齿纹带及一周复线水波纹相组成,边缘断面呈正三角形,并且形体较大,一般直径在20厘米以上,日本考古学界称之为“三角缘神兽镜”①。有关资料表明,截止1998年,在日本已出土的这类铜镜已达485枚,伴随而出的还有一些三角缘佛像镜,这些铜镜存续年代大多都在公元三至四世纪初,且出土区域主要集中在日本畿内一带②。三角缘神兽镜的考古发现引起了中日考古学界的普遍关注,从目…  相似文献   

5.
从日本丹后地区出土中国四神铜镜看其对邪马台国研究的影响胡晓丁今年3月中下旬,日本京都府弥荣町和峰山町交界处的大田南五号古坟出土了一枚青铜方格规矩四神镜。铜镜上所刻“青龙三年颜氏作竟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详朱爵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寿如金石宜奂王”的39...  相似文献   

6.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十●小林行雄著韩钊李自智译第二十九章古坟时代的葬制(三)古坟时代的坟墓,从外形到内部设施,有各种各样。随着时代的推移,墓葬结构发生变化,随葬品也有所不同。具体来说,早期古坟中以随葬铜镜、装饰品、利器等为主。晚期古坟中铜镜的随葬...  相似文献   

7.
论三角缘神兽镜所见古代日本对江南文化的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坚 《东南文化》2000,(1):69-72
三角缘神兽镜的研究是中日两国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认为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吴镜传统在日本的延续,它是经南路进入日本的吴地铜镜本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军 《南方文物》2004,(1):33-37,18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发掘的一些古纹中,相继发现了大量的古铜镜,其镜背内区主题纹饰为半浮雕的神仙和神兽的组合,外区由两周锯齿纹带及一周复线水波纹相组成,边缘断面呈正三角形,并且形体较大,一般直径在20厘米以上,日本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八日,位于日本国京都府峰山町、弥荣町交界处的大田南五号坟出土了一枚铭文规矩四神镜,铜镜直径17.4厘米,方形钮区饰有乳丁,乳钮间有十二干支  相似文献   

10.
汉代铜镜中的TLV纹,早在上个世纪之初即在日本学者原田叔人编撰的《泉屋清赏》中就被称之为规矩纹。由此可知,把铜镜中的这种纹饰首先命名为规矩镜的应是日本学者。  相似文献   

11.
李经谋 《收藏家》2008,(1):57-62
铜镜是古代人们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除了实用价值外,还是精美的工艺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及精神文明的凝聚体,它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考古、艺术、收藏、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古铜镜日渐受到收藏家和鉴定家的重视。本文介绍郑州未来铜镜艺术馆的一些珍藏,  相似文献   

12.
青铜古镜表面层富硅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微量分析、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反射光谱等分析手段对16块古青铜镜残片的合金基体及表面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表面层内Cu含量低于基体,而Sn.O的含量则明显增高;表面层内有Si元素的富集,并且是以SiO_2非晶形态存在;对于不同种类的青铜镜,表面层深度不同,含Si量有差异,其表面光亮度和釉质感亦有区别。对古铜镜颜色的变化,SiO_2的保护作用及铜镜表面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对古代青铜镜铸造质量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佐以实验论证,指出古人在铸造青铜镜的过程中,在烧制好陶范以后采用了“热出冷浇”工艺。  相似文献   

14.
论早期铜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西省 《中原文物》2001,16(3):28-36
本文通过对考古发现的齐家文化、商代、西周、春秋早期铜镜的系统整理分析,探讨了我国早期铜镜的起源地、定名、类型及相关问题,进而论证了我国早期铜镜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1990年春,在山东省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附近发现汉、魏晋时期的墓葬三百余座,出土铜镜110面,据其主题纹饰特征分为13类。从中可以看出汉、魏晋时期铜镜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其流行的趋势,也反映了南武城地区手工制造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6.
王纲怀 《收藏家》2008,(6):33-37
二.尚方铭莽式镜 尚方铭莽式镜作为一种标准体系,在前文“总述”部分已有较多的讨论。表一两类尚方镜铭文格式虽有不同,但铭文内容的主题思想基本一致,先是定位铜镜由来和夸奖铜镜质量,而后主要是祈福求祥,其顺序通常是先子孙、后父母、再自己。全部铭文内容比较简单,容易释读。下文着重对其铭文内容的释读与区别作些适当补充。  相似文献   

17.
郑曙斌 《收藏家》2011,(1):31-36
湖南地区出土的铜镜数以千计,可以管窥古代铜镜的兴衰历史。其中长沙战国墓出土的楚式镜,是全国同时代铜镜出土数量最多、品种最齐的地区。汉代长沙是西汉长沙诸侯王国的都城,出土汉镜数以百计,造型、纹样和意境全面创新。魏晋南朝时期的古墓,在湖南境内发现不多,镜子也寥寥无几。隋唐铜镜的发现逐渐增多,到唐末五代时,  相似文献   

18.
明清铜镜在继承宋金民间铸镜传统的同时,其纹饰及铭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普通人士的心态,融入了市井文化内容,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乾隆时期,清宫内府铸制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宫廷用铜镜,其工艺精湛,纹饰别具一格,是铜镜艺术的一枝奇葩。本文通过对明清铜镜造型、纹饰、款识与铭文、特殊工艺镜、仿古镜以及清宫内府造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勾划出其时代特征,并对形成这一特征的社会根源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代青铜镜的复制研究发现,古代铜镜镜面凸起的原因,是与镜背的镜钮、浮雕及镜缘等的大小及厚度有关。战国镜的镜钮既小又薄,其镜缘都是横截面较小的镜缘,可直接磨成平面,不致出现铸造缺陷。东汉至六朝之间,其镜钮都较大,为使磨制出的镜面没有铸造缺陷,须将镜面中心少磨削、外围多磨削。这样磨削加工的结果,就形成了镜面凸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