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耆英(1790-1858),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介春,在嘉庆、道光两朝,官运亨通。历任太仆寺少卿、内阁学士、护军统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鸦片战争爆发后,耆英调署杭州将军,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与伊里布同赴浙江与英军议和。1842年,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2.
丁希宇 《湖南文史》2012,(12):39-40
耆英(1790-1858),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介春,在嘉庆、道光两朝,官运亨通。历任太仆寺少卿、内阁学士、护军统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鸦片战争爆发后,耆英调署杭州将军,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与伊里布同赴浙江与英军议和。1842年,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3.
1842年6月的吴淞抗英之战,是鸦片战争后期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也是英国侵略军进入长江的开始。在这次战斗中,防守吴淞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和爱国官兵表现了坚决抵抗侵略、英勇保卫祖国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1842年3月奕经主持的浙东战事失败后,道光帝即从忽战忽和转而采取一意求降的政策。他一方面指示军机大臣对英军设法“羁縻”,一方面又任命耆英为钦差大臣,驰赴浙江前线求和。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态度软化,气焰更加嚣张。璞鼎查等英军首脑认为,“沿海地区的胜利,不足以震撼清廷和各省城的大官员们,于是决定溯江而上,向南京进发,必要时,就占领这个中国的故都。他们希望这种胜利可以使大官员们出来谈判。”南京是东南重镇,  相似文献   

4.
喻芳 《湖南文史》2008,(7):37-37
汉藏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是同甘共苦的兄弟民族,在清朝,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的武器相差甚远,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  相似文献   

5.
汉藏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是同甘共苦的兄弟民族,在清朝,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的武器相差甚远,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  相似文献   

6.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相差甚远,再加上几十年的太平盛世,缺乏实战的洗礼,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军一路北上,先后攻陷了舟山、宁波、定海等地,随后又占据了吴淞,逼近南京城,清朝南北交通命脉——京杭大运河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  相似文献   

7.
浴血鸦片战争的藏族远征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难当头,2000藏军增援东南沿海战场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相差甚远,再加上几十年的太平盛世,缺乏实战的洗礼,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军一路北上,先后攻陷了舟山、宁波、定海等地,随后又占据了吴淞,逼近南京城,清朝南北交通命脉——京杭大运河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1840年底,清政府的调兵令传到了远离前线的藏族聚居区——四川嘉绒(今阿坝州)汶川县三江乡土司索衍的手中。面对国家危难,索衍当即决定,派瓦寺土司守备哈克里,会同大金土司阿木穰等人,率藏军开赴东南沿海,协助清军保家卫国。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甚至世界历史影响深远。赫德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积极参与了清政府的备战,帮助清政府筹措战争借款,帮助购买军火,支持洋员参战,并为清政府提供了各种战况与情报。在中国连连失利的情况下,他又倡议英国调停。日本拒绝调停后,他一方面建议清政府继续抵抗,另一方面却更为积极地支持中日议和,不断为促进议和与换约成功而献策,希望早日结束战争,防止日军攻陷北京,保住他的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而耆英是1842年至1848年清政府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耆英外交活动的研究开始起步。学术界对耆英的评价分为三类,即完全批评、完全肯定以及部分批评部分肯定。争论主要围绕耆英禁烟态度、耆英与基督教弛禁、耆英处理中英冲突问题、耆英与"协定关税"条款的签订、耆英外交理论是否正确等方面展开。历史有其客观性,历史研究尤其是历史人物研究应本着客观全面的态度,要论从史出。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的商人从明代中叶到清代初年,就在张家口一带经商。其中有8户商家被清政府封为“皇商”。 清顺始元年(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为控制蒙古族活动,沿长城一线设防,不准蒙汉人自由出入长城。为限制蒙汉两族民间经济方面的来往,清政府采用限制与拉拢的手  相似文献   

11.
道光二十一年(1841)初,鸦片战争的战火再度漫延到珠江口一带。广州城岌岌可危,清政府调兵遣将仓促应战。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一)晚,靖逆将军奕山盲目令清军偷袭英军而遭惨败,珠江口各军事要塞也因之相继失守。22日,“城西商馆、公行及新墩石公祠、金利埠之铺户。均为炮火延烧。同时,河南洲头嘴亦着弹焚毁。”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2,(5)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时代:1839年至1841年地址:广东省东莞县林则徐销烟池在东莞县虎门海滩处,是两个边长各十五丈余的大池子。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收缴英、美等国输入的二百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鸦片,当众销毁在这两个池内。虎门炮台在珠江出口处。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帝国主义在广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2月25日,英军大举进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姜铎洋务运动发轫于1861年初。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场。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十余载...  相似文献   

14.
孙霄 《世纪》2022,(4):41-47
<正>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从很早开始就对香港地区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1842年8月英国占领香港之前,香港地区的农业、盐业、采珠业、制香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香港问题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1841年1月25日,英军强行登陆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武力的逼迫下,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半岛。19世纪末,  相似文献   

15.
1816年,摄影技术诞生于法国。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法国派遣特使兼全权公使拉萼尼(Tneodose de Lagrene)前来中国,与清朝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耆英谈判并签订中法《黄埔条约》。使团随员中,有法国财政贸易部代表于勒&;#183;埃及尔(Jules Itier),他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行旅中携带一只大木箱,装着一架笨重的银板照相机。  相似文献   

16.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与台湾光复陈在正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在平壤、黄海大东沟陆海战接连溃败及北洋海军在威海卫全部覆灭后,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遂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台湾人...  相似文献   

17.
110多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的完败告终,有人认为清军是输在武器装备上,也有人认为是败在清军训练弛懈、指挥无方上,等等。其实,回眸再看,当时清军的全线崩溃以及战争的最终失败,与清政府正式宣战前,因外交幻想而陷入“外交陷阱”有极大关联。  相似文献   

18.
董府,位于宁夏吴忠市境内,是清末甘肃提督、清政府武卫后军统领董福祥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中外议和以“罪臣”革职后,定居宁夏吴忠修建的规模较大的府邸。1902年开始修建,1905年基本建成,占地面积3000多亩(包括董营村)。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由于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原因,董福祥被革职,但在清政府看来,他维护西北地方安宁的作用还在。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定海之战中张朝发因受伤而死,理应被视为为国捐躯。然而,他长期被看作有罪之身,没有获得应有的礼遇和评价。本文通过重新解读史料和学术史梳理,认为前人提到的张朝发所犯"罪行"主要有八项:其中,"通敌"一项纯属子虚乌有,"撤守"一项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事前不作准备"、"临事调度无方"两项确实存在,他也可能犯有"贪腐行为",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清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至于"愎谏"、"临阵脱逃"和"丧师失城"三项,尚须作进一步讨论。张之所以拒绝其部下的建议,实是各守其责、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而且其部下所提建议是基于"英军不能陆战"这一错误的判断之上。张在战斗中受伤,最后不治而亡,属于为国捐躯,与临阵脱逃有本质的区别。张对定海失守负有一定责任,但清军战败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单从技战术的角度而言,在定海之战中,清军与英军在知己知彼、军队人数和士兵素质、武器装备、战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清军战败有着某种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1840年,英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两年中,英军舰队先后侵占广东虎门、福建厦门和浙江定海、宁波等地。英国侵略者意识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财政收入之重要地区,南京是当时中国的咽喉要害,只要攻占南京,清政府就会迅速屈服。于是,在1842年6月13日,英军发动了所谓的“扬子江战役”,向长江下游的江苏各地发动进攻,于1842年8月5日开抵南京,进行威胁讹诈,迫使清政府于8月29日签订了不平等《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