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开展方志理论研究工作的若干思考──在方志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言要点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赵慧在全国修志工作开展十余年后的今天,来召开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是非常必要的。虽然为时稍嫌晚些,但来者可追。会议开始时,孔令士同志代表指导小组所作的开场白,据我所知,...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方志学界若干问题的看法仓修良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因而,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修志热潮,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进展之快都是历史上所仅见。十多年来,不仅编写出了数量很大的各类志书,而且培养出一批修志人才,建设了...  相似文献   

3.
方志理论     
《沧桑》2013,(1):192
志稿编修三十六策陈守强在《河南史志》2012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提出编修志稿三十六策。1.了解三大史事:方志缘起,旧志中兴,传承创新。2.理解三大功用:存史,资治,教化。3.树立三种意识:树立使命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树立精品意识。4.立足三个高度:立足历史高度,立足全区高度,立足全志高度。5.突出三个特色:突出时代特色,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专业行业特色。6.牢记三大原则:存真求实原则,横排竖写原则,述而不论原则。7.抓好三大环节:定好篇目,大胆写稿,反复修改。8.掌握三大技巧:以篇目为导向,搜集编排资料;按体例章法要求,浓缩精炼资料;按文体文风要求,规范加工文稿。9.用好修改三法:广泛征求意见,开好评稿会议,搞好统编通改。10.避免三个误区:性急误区,写书误区,刻意记述经验教训误区。11.关注三大问题:交叉重复问题,粗细详略问题,体例文风问题。12.消灭三大硬伤:资料硬伤,数  相似文献   

4.
方志理论     
《沧桑》2012,(2):136-139
论方志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王晖在《安徽地方志》201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探讨方志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1.方志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与"文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作用于二者之间的正是所谓"政治文化"。方志是政治文化建设的产物。方志是伴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方志理论     
《沧桑》2012,(4):156
志书大事记编写浅议张华玲在《安徽地方志》2012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一部高质量的大事记,就是一条贯穿志书始终的大动脉,既有助于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地方历史的概况,又能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可靠的线索与脉络。大事记提纲挈领,通贯古今,在志书中一般置于卷首,所占地位举足轻重。编写大事记,要选准"大事"。"大事"  相似文献   

6.
方志理论     
《沧桑》2010,(2S):43-44
<正>社会统计调查资料在地方志编纂中的运用李炜在《中国地方志》2009年第1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方志首先是实地研究中快速获悉地方历史脉络的最为重要的资料;其次是社会变迁研究中甚为珍贵的纵贯  相似文献   

7.
方志理论     
《沧桑》2013,(2):212
二轮修志资料征集和运用史凤琴在《陕西地方志》2012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指出,资料是编纂志书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才能保证志书的质量。1.广泛搜集入志资料。通过外调内查增加入志资料的数量。通过外调内查拓宽入志资料的范围。通过外调内查弥补入志资料的空白和不足。2.辨伪正误,鉴别整理入志资料。通过调查考证鉴别资料的真伪,确保入志资料的真实性。通过调查分析辨别资料的正误,确保入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调查分析弄清资料的口径,确保入志资料取舍得当。3.灵活运用入志资料。用好点线面资料。以线竖写历史,以面横呈现状,以点衬托特点,完整系统地把事情的来龙  相似文献   

8.
<正>沙元炳(1864—1927),字健庵,江苏如皋人,清末民初如皋地方贤达,有“江宁才子”之称。沙元炳中年投身于创办实业和发展教育,以谋求救国之路,在教育、实业、文学等多个方面卓有成就,是近代文化转型中的典型人物。晚年致力于[民国]《如皋县志》(以下简称民国志)的编纂,在方志学上颇有建树。[民国]《如皋县志》体例清晰,资料翔实,乃是历代《如皋县志》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1968年逝世的番禺人邬庆时 ,在民国时期研究地方志数10年 ,编纂过9部县志 ,出版了方志专著 ,对方志理论有所建树 ,解放后曾编纂两广少数民族史料 ,居住于广州文明路 ,与梁方仲、冼玉清等学者、诗人有往来。但是 ,查新编的《番禺县人物志》、《番禺县志(人物部分)》、《广州市志·人物志》均未见收入。为此 ,笔者请曾与邬氏有交往的广州诗人、现隐居番禺的区友云先生寻找邬氏的资料 ,十分感谢他写了一些所知情况 ,并手抄邬庆时之子祥光、孙敏穗所撰的《邬庆时生平记述》寄来(原载1987年10月《番禺文史资料》 ,笔者未作核对)…  相似文献   

10.
方志概述设置及编写、大事入志宏观把握、政绩入志、不注引录书目、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混用诸问题,志界同仁中有些理论观点与编纂实践相悖。本文对若干理论观点与编纂实践相悖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作者方志编纂实践的体会阐述具体处理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应《江西省志方志编纂志》(《江西省志》96部专志之一)主编之约,在整理方志论文目录的同时,对自己所写的部分论文进行清理,并分别从方志基础理论、方志编纂理论、方志评论三个方面,归纳出一些主要观点和看法,反映我在方志理论探索方面的点滴收获.  相似文献   

12.
《沧桑》2009,(Z2):92-101
重论章学诚与戴震的修志之争孟庆斌在《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夏天,章学诚和戴震之间发生的关于修志问题的激烈争论进行探讨。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文章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学术大师梁启超曾对地方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有过许多前人未发的宏论,对中国近代方志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目前对梁启超方志理论的研究较粗略,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撰写此文,希望从梁氏的方志理论中求得某些启迪,对我们今天建立新方志理论体系有所帮助。 一、最早提出“方志学”学科概念 地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史志学界一般都认为方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周  相似文献   

14.
杨艳燕 《沧桑》2011,(1):16-17
杨笃是我国历史上个人编纂方志种数最多的方志学家,一生共纂志14部。他在丰富的修志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方志理论。  相似文献   

15.
方志理论建设与方志事业的继往开来四川省大足县志办公室张划当前方志理论建设,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各方仰仗,综合效应比较突出的历史时期。无论从总结本届修志的角度,从迎接下届续修的角度,从建立新方志学的角度,还是从培养提高方志人才的角度,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浙江省的修志历程 ,考察了方志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旨在探讨地方志事业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浙江方志界讲求实干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方志理论素养 ,丰富了方志理论的内容 ,并对一些修志原则进行了创新。作者认为 ,方志事业要适应电子信息时代 ,必须改革记述方式 ,使方志资料生动而不枯燥 ,同时从实际出发选择编纂体例。文章特别指出 ,要充分发挥年轻方志工作者的潜力 ,促使他们在方志岗位上做出成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修志组织形式应呈现多样化格局 ,方志部门要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拓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典籍。其发展如从两汉之地记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清乾嘉时期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此后。方志理论在方志学家的努力下一直发展,特别是到了民国,方志理论家对章学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黎锦熙即是其中之一.他对章学诚方志理论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给方志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8.
方志的性质是什么?这是方志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也是整个方志学赖以成立的科学基础。近代志家、学者在接受章学诚“志”即“史”观点的同时,又面向现实,认识到“史”、“志”的不同。这一认识上的飞跃,相应地促进方志编修的体例、篇目、内容、编修方法,以及实用性认识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的方志理论研究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无庸讳言,其理论研究依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是缓慢的。 有关方志理论的成就,已有不少人总结过,这里,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