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相关金文材料的梳理,昭王南征的路线或为:成周(洛阳)→上侯(偃师)→方(叶县)→唐(唐河县)→邓(襄樊)→曾(随州)→寒(孝感)→汉中州(汉水)→相(湘江)。尽管昭王南征的结果不仅"使得丧六师于汉",而且周王也因此殒命,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南征是失败的,昭王的两次南征在王朝早期南国经营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伯甗,1952年原平原省博物馆移交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甗通高39.5、口径26、腹深16.5厘米,重5.98公斤。侈口,立耳微外倾,深腹束腰,下腹如鬲,柱形足。立耳饰三道凹弦纹,颈饰三组兽面纹,腹饰三大兽面纹(图一、三、四)。腹内甑与鬲之间有一桃形铜箅,与甗口相应,因此甗口呈不规整圆形。铜箅有通蒸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昭王南征江汉地区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早期,今江汉地区的虎方和荆楚始于周人分庭抗礼,从而导致周昭王对江汉地区的两次征伐,这就是南宫伐虎方和昭王亲伐荆楚。然而,对于周昭王两次南征的有关问题,学术界迄今仍见仁见智。为此,笔者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结合起来并相互参验,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 对南宫伐虎方有关问题的考述虎方的确切居地不详,大约位于今湖北境内的汉水东部地区。早在商代,虎方就反抗过商王朝的统治,并遭致商人的征伐,如《佚存》498是一版武丁时期的卜骨,刻有几行同文的卜辞…  相似文献   

4.
汪磊 《东方收藏》2022,(8):13-15
明楚昭王朱桢墓出土的带■金饰构件,应为玉带装饰配件,乃墓主生前实用物的随葬。带■源于蹀躞,蹀躞是南北朝时期由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带到中原地区、具有浓郁游牧生活特色的实用服饰物件,这种游牧文化的内传,在此后的中原服饰文化中留下痕迹,形成带■形式的腰带,进而演变为具有装饰性、显示身份地位、体现政治等级的玉带,体现社会服饰文化的发展变化。本文还介绍与带■同时出土的铜半镜,并就涉及明楚昭王朱桢的相关历史情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新出青铜器看长江下游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从来是多民族的国家,辉煌的古代文化是居住在我国辽阔疆土上的各个民族共同缔造的。研究古代各族人民间文化交流融会的过程,是文化史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江下游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先秦时期部族林立,先后出现的诸侯国有偃姓的英、六、桐、群舒,赢姓的徐,姬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盠驹尊铭文的时代和内容,根据盠驹尊铭文所载历日和中方鼎、遣卣——记载昭王伐楚事迹的青铜器——所载历日的联系,我们认为盠驹尊是在昭王末年伐楚期间制作的,盠驹尊的器主"盠"和逑鼎的"惠仲盠父"为同一人。文中还讨论了相关青铜器如同簋、师遽方彝、师襑簋盖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从新出墓志看唐代邯郸历史地理的几个问题孙继民,郝良真《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河北卷》收录有三方邯郸出土的墓志图版,分别为《张修义墓志》①、《王友王墓志》②、《李公妻张氏墓志》③。据编者介绍,《张修义墓志》和《王友玉墓志》于1964年在邯郸市新生砖厂出土,...  相似文献   

8.
在洪山区九峰乡九峰森林公园内,有一处鲜为人知,但内涵颇为丰富的古文物保护单位——九峰摩崖.九峰,是指九峰乡内的九座山峰,峰名为“狮子、钵盂、宝盖、沙碧、石门、阳逻、马驿、丁管、黄叶”(同治《江夏县志·山川志》).摩崖则是考古学上的术语,为古之文人雅士,感山之灵秀,动之于情,将所感题  相似文献   

9.
《诗》之成书,有一个从古本到定本的发展过程。西周贵族的诗作是首先被编入古本之《诗》的内容,相对于《颂》《雅》之诗而言,《风》诗的出现稍晚。古本之《诗》开始编定的时间应当在西周中期的康王时期,西周后期又有增益。西周春秋时期流行的《诗》约有三百篇,就是孔子每每言及的"《诗》三百"。孔子为授徒所编的定本之《诗》与古本没有太大的差别。上博简《诗论》所评之诗绝大部分(或者全部)都见于今本《诗经》,属于逸诗者尚未见到。上博简《诗论》的这种情况,让我们知道在孔子之后的时代,《诗》并未散佚,这应当是我们感到庆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从新出甲骨金文考述晚商射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射礼是按照一定的规程所举行的弓矢竞技行事,通常认为属于周代的礼制。然据近出甲骨文金文材料确知,逐渐脱离宗教权威支撑而用来体现贵族子弟矢射技能高下的射礼,早在晚商就已经流行,周代不过是继承而有所革替而已。晚商射礼,是商王暨各方贵族阶层成员参预的弓矢竞射札,通常习射于水泽原野处,泽畔建有与习射相关的建筑设施,又连天累日举行,以“(?)弓”、“迟弓”、“疾弓”三射作为竞技规则,注重用弓暨弓法,视射获猎物无废矢进行颁功贶赐,射后有享祭先祖之礼。周代射礼,实当源自殷礼。  相似文献   

11.
秦汉大内和少内的职掌及相互关系在学界有多种看法。本文通过对新近发表的秦汉简牍的分析,认为秦少内主管县的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秦时中央政府中也有少内一职。汉代县少内的职责与秦相同,但在中央的少府内也设有少内以管理王室财产。秦的大内与汉的大内都是国家的国库。秦少内与大内有业务上的往来,但在行政管理上服从县长官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云南武侯祠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和滇西及西南地区,民众对诸葛亮立祠祭祀,表明了民间社会对诸葛亮南征史实的记忆,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明显的传说成份,但透露出民众们在长期的历史记忆中选择了以立祠的方式来怀念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与■桯     
汉墓所出铜器中有一种三足提梁筒形器。器身作直上直下的圆筒形,上有盖,下有三矮足。器身上部两侧有一对衔环的耳或兽面(即铺首),提梁的把手跟环用链条或两端有圈的铜条相联系(图一)。个别器出土时提梁或盖已残佚。这种铜器的大小比较一致。口径通常为汉尺五六寸左右,高度通常为汉尺八九寸至一尺左右(汉代一尺相当于23厘米左右),只有个别器稍高一些。在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里曾发现跟这种铜器类似的陶器一件。器身两侧之耳为贯耳,应该是穿绳为提索的。满城1号汉墓(中山王刘胜墓)也出了十件这一类的陶器,但器身较高,两侧之耳作纽状,无盖。这些陶器,尤其是满城汉墓所出的一批,可能是仿铜器的明器。 1967年在固原头营公社坪乐大队附近的  相似文献   

14.
杨姞壶,(图一)1993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I_(11)M_(63)),为该遗址所见重要材料之一,也是首次发现的周代杨国铜器,对研究杨国历史有着重大的意义。该壶圆体“有盖,盖顶附喇叭形捉手。壶身束颈鼓腹,圜底圈足。颈部两侧出牺首套环耳。套环断面呈长方形,正面中间有一圈突起。盖、颈、腹及圈足部分各饰窃曲纹一周,颈上部饰波曲纹一周,腹饰重环纹两周,上述腹部各纹带之间填以横瓦纹。壶盖下口外壁及壶颈内壁  相似文献   

15.
吴城文化作为长江以南古文明中心,遗址众多,规模宏大,尤其是大洋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群被称为商代南方青铜王国。但这个高度文明的文化却止步于周代,作者认为是周公南征对吴城文化的摧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西周金文中与《彔卣》有关的师雍父、伯雍父、彔、■、伯、彔伯■这几个人名的身份与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或认为彔与■同系一人,或认为伯雍父与■同系一人。然而,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并结合西周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只能确认以上数人为身份和地位各不相同的四人而不可泛泛系联,师雍父与伯雍父同,■与伯■同。伯雍父为周王的重臣,曾率军戍守古师;■既直属于周王,又是伯雍父的属官,多次执行军事任务;彔的地位比前二者要更低,可能是师雍父的下属;彔伯■为西周诸侯,其时代晚于前三人。至于另外一件《雍作母乙鼎》则是西周晚期器,更与伯雍父无关。  相似文献   

17.
柞伯鼎与周公南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柞伯鼎为一圆盆形腹鼎(封二:1),双绚状立耳,口略呈桃形,腹较浅,腹壁近直而略显内收,平底,三较短的细柱形足,足根微粗,足内侧有凹槽。鼎口沿下有一周窃曲纹,近中腹处有一周凸弦纹。腹内壁一侧有铭文12行112 字(封二:2;图一),含合文2字。通高32厘米, 重10.02千克。  相似文献   

18.
九象尊与四蛇方甗两件铜器,均系故宫博物院藏品。今分别介绍于次: 九象尊解放后由北京市文化局拨交,未经著录。通高13.2、口径20.7厘米。圆形、鼓腹,侈口、颈内凹、圈足(图版陆:1)。通体布满纹饰。腹部以雷纹为地,主纹为九只象纹。腹与颈的接合处有一周圈带纹。颈上部饰有三角雷纹,中为云雷纹,在云雷纹上下各饰一周圈带纹。圈足上饰瓦纹,并有三个十字形孔。器底外部有铭文一字(图版陆:2)。  相似文献   

19.
正一宣侠父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第一个遭受国民党黑手的中共高级干部。让人吃惊的是,直接凶手竟是他的老师兼同乡、黄埔系的骨干人物蒋鼎文。宣侠父、蒋鼎文相识于黄埔岛。宣侠父是黄埔一期学生队学员,蒋鼎文则是该队队长,最初,他们彼此间的印象非常好。宣侠父很尊敬蒋鼎文,他知道蒋鼎文上黄埔岛之前已经官居上校,却宁愿辞职到黄埔当个大兵头。这等慷慨的气概,就如同黄埔军校门口那副对联所描绘的: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而蒋鼎文也很欣赏宣侠父——个人履历很精彩,曾经留学日本。这在黄埔一期生中已  相似文献   

20.
从新出考古材料论“吐蕃”的源流霍巍公元七世纪初,西藏高原以藏南雅隆河”谷为中心的雅隆悉补野部落在日益强大起来之后,先后兼并了羊同(象雄)、苏毗、白兰等高原“诸羌”.并迁都逻些(今拉萨),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王朝,一度成为雄踞于中亚的强大王国。在汉文史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