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句丽历史上的全盛局面是由小兽林王的"文治"和广开土王的"武功"共同缔造的,而故国壤王是介于二者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正是故国壤王继承了小兽林王政治、文化制度改革,并加之其招徕流民、壮大高句丽人口、修好新罗等措施,才极大促进了高句丽国家实力的强盛,保存了小兽林王的改革成果,为广开土王开创了最佳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
好太王碑所记“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是迄今所知对广开土王王号最完整的记录,这一复合型称号,可分解为表示王陵所在地的“国冈上”、有谧号性质的“广开土境平安好”以及表示官称的“太王”三个部分,分别表达不同的意义,有着不同的来源,发挥不同的功能。至迟从广开土王时代开始,一个故去的高句丽王的正式王号应该包含有这三个部分。研究显示,包括《三国史记》、墨书墓志和金石刻铭在内的高句丽史料,对故王称号记录存在较为随意或随机的情况。从广开土王的“永乐太王”称号可知,长寿王之前的高句丽王生前都拥有源自内亚传统的王号,表明了高句丽官号制度的多元传统。从这个角度观察高句丽的王号制度,还有助於我们观察古代东亚多语言社会襄书写语言所发挥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墓葬类型结构和遗物特征,尤其是铭砖和刻铭铜铃的出土,充分证明"太王陵"是好太王的陵墓,由此也推定出"将军坟"是长寿王的陵墓。集安麻线新出高句丽碑碑文中的"国罡上太王",是好太王的谥号,因此该碑建于好太王之后。碑文所记"以此河流四时祭祀",将山川崇拜和祖先祭祀相结合,祭祀的祖先是建碑之前以邹牟王为首的诸位祖先王。  相似文献   

4.
<正> 吉林省集安市区是东北古代民族高句丽的故都(公元3—427年),这里保存着闻名中外的好太王碑,古墓壁画以及大量珍贵的高句丽文物。以往的著述中,尚存在一些讹误和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受命任馆以来,着意搜求,竟有所得。今择其要,叙述于后。 一、太王陵的方向 太王陵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位于集安市东北四公里禹山南麓岗地上。当年高句丽人称此为“国岗”。陵东北约200米处矗立好太王碑,端庄汉隶,凿凿可证。太王陵是一座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5.
集安禹山540号墓清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作为集安市高句丽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疑似王陵项目之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的JYM0540号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发掘确认墓葬为一座至少存在5级阶坛的阶坛圹室积石墓,墓顶构筑有宽大的圹室,圹室南侧筑有东、西耳室,并在墓葬圹室内发现烧成木炭的木椁残迹,在圹室和东耳室室内发现较多的随葬品.以往有研究认为此墓为高句丽第十八代王"故国壤王"王陵,墓葬报告的发表必将为高句丽王陵的研究提供一批崭新的田野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6.
好太王碑立于东晋义熙十年(414年),是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征战功绩所立的墓碑,距今已有1580多年的历史了。此碑现立于吉林省集安县大王乡,为目前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碑刻之一。……  相似文献   

7.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414年立于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东郊,至2004年11月正好建立五千五百九十年。过去曾对其保护与研究进行过总结。十年来(1994-2004),好太王碑的保护与研究出现了一些新交化,中国学者出版了几部著作,发表了一批论文,特别是吉林省考古研究所方起东研究员推出的新释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建新研究员对于北京地区好太王碑拓本的发现研究,是这一时期好太王碑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东台子遗址是集安地区一处重要的高句丽建筑遗迹,自发现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其性质和年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对出土遗物和相关文献等的分析,认为东台子遗址为故国壤王八年(391年)三月下令修建的国社和宗庙遗迹,但是由于故国壤王当年五月去世,当时的修建工作并未完成。目前发现的东台子遗址为好太王时期修建的遗迹,高句丽迁都平壤(427年)以后逐渐废弃。  相似文献   

9.
李银德 《东南文化》2013,(1):87-96,127,128
西汉时期,今江苏境内分封有楚、荆、吴、江都、广陵、泗水国等诸侯国。近年来,泗水王陵、江都王陵和楚王陵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和新的进展。研究表明,江都王刘非时为一王二后,陵园中的陪葬墓M10墓主并非淖姬,王与后墓玉棺的发现丰富了西汉内壁镶贴玉板的玉棺的实物资料;大青墩汉墓的形制结构与西汉其他诸侯王陵存在较大差异,由清理出土的"刘绥"印章分析",绥"与"综"字形相近,墓主可能是第四世泗水王刘综,也可能是王室成员刘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惠文王葬公陵""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的陵名着手,结合《汉书》"永陵亭部"、"寿陵亭部"等记载,确认孝文王寿陵在咸阳原上,通过秦王陵与西汉后四陵之间距离测定,永陵为"周王陵"和司家庄秦陵二者之一。根据司家庄秦陵园陪葬墓、建筑基址(闫家寨考古发掘)出土随葬品年代等判定该陵主为秦武王,严家沟秦陵、"周王陵"分别为惠文王公陵、孝文王寿陵。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政权存世705年,共传28王。迄公元427年前,始祖王葬在第一个主都的纥升骨城附近,第2世王至19世王均葬在吉林集安的洞沟古墓葬群中。末王高藏被唐军抉至长安,死后葬乾陵“颉利墓侧”。其20 世王长寿王曾在“故国”造陵,但未及使用便迂都平壤。故此,高句丽王陵共有21座在中国境内。然而,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集安县是高句丽中期王都的故地,史迹极为丰富,其中著名的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的陵碑屹立在此地。作为中期的王都,据《三国史记》记载,从高句丽第十代山上王于209年将都城从桓仁迁到集安,当时的丸都以后,到第二十代长寿王427年将都城迁到平壤为止,有二百多年。属于这个时期或前后期的坟墓有一万多座。集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明治十六年末(1883)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酒匈景信中尉带回日本的好太王陵碑的双沟加墨本。近年来,昭和47年(1972)李进熙认为碑文是经酒匈景和参谋本部有意窜改,在碑面上保留涂上石灰石而被窜改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为目前我国已发掘规模最大的“黄肠题凑”汉墓,201 3年被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14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编制的“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保护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本文概述了“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保护工程”的项目背景、项目设计、任务分解及各个子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进了哈密城。哈密王似乎无处不在——王陵、博物馆,连啤酒都是“哈密王”牌子的,书店里摆满了关于哈密王的书籍……“哈密王”早已经被尘封进历史.而我要去寻找活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其父“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树立的纪功碑,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四一四年)立于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东北四公里处。经历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风风雨雨,至今已在那里矗立了一千五百七十多年。它被重新发现、捶拓和研究,亦有一个世纪了。许多中外学者、专家十分关注好太王碑的保护与现状,因此,我们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则斌  王会峰  齐军  田长有  白继  陈刚 《东南文化》2013,(1):51-69,127,128,130,141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为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西汉诸侯王陵园,M9与M10为陵园内规模最大的两座陪葬墓,均为竖穴岩坑墓,出土大量铜器、铁器、金器、漆器、玉器、琉璃器、石器、陶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可推测两座墓的墓主人应为江都王刘非的妃嫔,其中M10的墓主人应为文献记载中的淖姬。这两座墓的发掘将为汉代诸侯王陵陪葬墓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并将进一步推动汉代诸侯王陵陪葬制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考古     
《东南文化》2003,(8):95-95
“泗水王陵”的身份有望破解。备受关注的江苏泗阳大青墩汉墓墓主到底是举国上下水国第几代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至今还没有破解的谜。注的焦点,也是至今还没有破解的谜。近日,南京博物院 的考古人员在“举国上下水王陵”的考古工地发现了一枚银质印章,该印章上还记得有小篆体的字,有关专家认为,该枚小印章为揭开墓主击剑实身体提供了实物资料。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认。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386年,赵国迁都邯郸,多位赵国侯(王)死后葬在邯郸城附近。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部发现多座战国时期的赵国侯(王)墓葬,这些墓葬在位置与分布、墓葬制度、墓外设施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战国时期赵国王墓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内涵。可以说,赵都邯郸时期,不仅促成赵国侯墓向王墓的变化,也完成了王墓向王陵的转变,为探讨战国时期王墓的发展及陵寝制度的初步形成提供了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汉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黄肠题凑墓葬中规模最大、结构独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汉墓葬,具有很高的考古学研究和展示价值,其外围土遗址遗存体量大,整体原址保护的挑战性很高。在维持H2汉墓外围遗存完整性与充分展示前提下,选择和筛选适宜的材料和技术,是该土遗址保护的重要技术选择。本工作选取M2汉墓黄肠题凑外围土遗址土体样本,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与元素分析等,分析了土体的多种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为土体加固材料筛选和加固技术研发确定了基本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