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鄂州汀祖南宋吕文显墓发掘简报》一文,公布了买地券拓片,随文附有释文。本文校补了释文部分的商榷之处,并一一分析误因,就教于方家,以便更有效利用这份宝贵材料,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9年第7期发表了四川平武明王玺家族墓的发掘简报,揭载了随葬的买地券、诏书、诰命符等多方石刻拓片;在一些刻石的正反面镌有八卦、河图、洛书等图形,但简报中未能辨识。八卦、河图、洛书是产生于我国古代的内涵丰富的信息体系,由于宋代象数学的穿凿附会,增加了浓厚的数字神秘主义的色彩。明王玺家族墓石刻图形的发现,为研究象数学对明代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21日,贵阳当地的文史工作者在贵阳乌当区竹林村蔡家寨发现了一块唐树义墓残碑,经考,其即为《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中所收的《唐树义死事碑》。《汇编》中所收拓片原高94厘米、宽91厘米,系清咸丰五年(1855)刻石,西南大儒郑珍隶书,唐树义之子唐炯撰文。据唐炯《成山庐稿》,可知拓片内容与其《先  相似文献   

4.
自《文物》1987年第1期刊载《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和我与王勤金同志合写的《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先令券书〉初考》(以下称《初考》)两文以后,胥浦《先令券书》已经引起学术界同仁的重视和关注。陈奇猷先生于《文物》1987年第6期发表《胥浦101号西汉墓〈先令券书〉"(?)"字释》(以下称《字释》),陈雍同志亦于  相似文献   

5.
本刊发表了《焦作金墓发掘简报》一文。文中对1973年王庄金代石刻墓中一幅线刻画“散乐图”(见第15页)作了较客观的介绍,我认为这是一幅研究中国戏剧史的重要资料。该墓有石刻文字纪年,为金承安四年造(公元1199年),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同时。图中有两个演员作场,左一人头戴插花幞头,上身著贴体箭衣,两只长袖缠绕,两臂交叉背后,左足抬起,两颊飞鬓如翼,戴假面具,瘦弱高鼻。右一人头戴插花  相似文献   

6.
广元南宋墓杂剧、大曲石刻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奔 《文物》1986,(12)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县(现已改市)陆续发现一批南宋石刻墓,其中保存了南宋杂剧、大曲表演的有关资料,对于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前往该地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整理考释如下。一、广元南宋墓杂剧、大曲石刻的基本情况 1、广元南宋石刻墓的一般情况广元城坐落于四川北部的嘉陵江南岸,四周为丘陵地带,远处被群山围绕。南宋石刻墓多发现于广元近郊。墓皆用当地所产黄沙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东郊后蜀张虔钊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7年底,金牛区保和公社光荣大队在农田基建中,发现一些人物、动物画像石刻和墓志铭等文物。经我处发掘清理,该处系五代后蜀张虔钊墓。一张虔钊墓是一座大型券拱砖室墓,建于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十一年(948年),位于成都市东郊约3公里的保和公社"天鹅抱蛋"处。唐、五代时,此地属华阳县管辖。  相似文献   

8.
《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4期刊发了《西安南郊明上洛县主墓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一文,公布了上洛县主墓出土的一通买地券,随文公布拓本且附详细释文.我们发现释文中存在脱文、衍文、误释文字、缺文不当、未加断句、繁简不一等现象,影响了该材料的有效利用,笔者尝试对原释文加以校补.为了便于覆按,原释文条列,笔者校补以按语形式列出.1.原释文:“券破土祭官点仗朱九思伏口上洛县主薨逝敕卜茔坟夙夜忧思不遣所厝.”按:“券破土”不可解,核对拓本,“券”字前脱“立”字,字体轮廓清楚.“立券破土”又作“破土立券”,为买地券习语,古人丧葬习俗中有选择有关丧事活动吉日的习俗,选好开掘墓地,镌刻书写墓券的吉日.  相似文献   

9.
姬静  方素平  宫叶英 《华夏考古》2020,(3):116-122,128
专门用于石刻拓片扫描的大型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已经成为制约拓片数字化及拓片资源库建设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研发的专门用于文物高清数字化的扫描设备及其配套软件系统,对馆藏《大唐故寿光公主墓志》拓片进行了扫描,获得了高清晰、高保真的石刻拓片图像,在计算机上再现了石刻拓片的原始风貌。本文介绍了石刻拓片的高清晰高保真图像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过程,对拓片文物的保护、共享、研究、利用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盛伟 《文物》1986,(12)
1974年11月至1980年1月,四川省广元县(现已改市)在基建中,相继于南山、东坝乡、下西火车站和上西乡罗家桥等处发现四座宋墓。除火车站的宋墓保存较好、并已发表发掘简报外,其余几座墓葬多已被扰乱或破坏。这批墓葬均为夫妻双室合葬墓。一座为砖砌(墓内有画像石刻),其余皆石砌。墓内少有随葬品。从清理出土的买地券看,四座墓都建于南宋。清理后,墓内的部分画像石刻已移至皇泽寺陈列保管。现将这  相似文献   

11.
1995年9月,四川省阿坝州农业银行成都办事处拟在成都市西郊化成村五组进行基本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在勘探中发现和清理了二座砖室墓,其中在95CHMZ(简作MZ)内出土了几件瓷器和一方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刻。现将该墓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墓。由封门培、墓室、壁龛和壁柱组成。全长6.13、宽4.82、残高1.27米,墓向24度。封门墙、券顶和部分底砖被破坏。从残存情况看,封门墙可分内、外两层,内层用好砖,外层用残砖,仅残存一层砖,平铺。封门墙宽1.65、厚0.43、残高0.06米。…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石刻碑拓类藏品中,有一《齐故平南将军太中大夫金乡县开国侯赵君墓志铭序》拓片,迄今尚未见于著录。从拓片观察,原墓志志文有界格,作楷书体,但魏碑意味较浓。全志25行,满行32字。总计769字(图一)。此志之墓主赵征兴,生前历仕萧梁、东...  相似文献   

13.
赵杰  赵瑞民 《文物》2015,(2):65-70
<正>1999年,裴池善发现晋城泽州县山河镇沁河东岸拴驴泉水电站北悬崖上有一处石刻(图一)。2001年在《晋城揽胜》一书中有简略介绍[1],但未涉及石刻内容,仅附拓片照片。2013年8月,我们在裴池善的带领下再赴此处考察,裴池善还重新做了拓片(图三)。一现据拓片录文如下:正始五年十月廿五日督治」道郎中上党司徒悌监作吏」司徒从掾位下曲阳吴放督」将师匠兵徒千余人通治步」道作  相似文献   

14.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15.
墓券信仰自东汉时期从洛阳地区发生并向周边扩散传播。魏晋以后,不仅中原地区,甚至西北、西南、江南、岭南地区都受到了影响。北宋政府曾官方刊行过《地理新书》,其中明确了从皇帝、官员,到百姓葬仪中墓券使用的具体规则。直到近代,福建等地仍存在使用墓券的习俗。但北京地区从东汉至辽代之前一直不曾发现与此有关的任何文献记载和地下考古发现,直到辽代开始出现墓券,元代开始出现券台。搜罗北京地区已发表的有关52方墓券(含51方买地券与1方镇墓文)与30座券台的资料,并对其特点进行初步归纳分析,以期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丧葬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历史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1971年10月,永丰县佐龙公社稜溪大队社员在平地时发现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墓一座。因受到扰乱,墓葬形制及出土情况已不清楚,现将出土的八件随葬品介绍如下: 地券一方。长58、宽33、厚1厘米。青石质,长方形,券首为半圆形(图二)。根据券文可知,墓主陈淑灵生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死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于延祐六年(1319年)下葬永丰县"龙云乡  相似文献   

17.
王建墓棺床石刻乐伎弄佛曲说探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现成都市内的王建墓,其墓室棺床之东、南、西三面束腰处,有一组乐伎浮雕,共二十四人,全为女性。除南面有二舞女对舞外,余者均为演奏各种器乐的乐女。对此二舞女舞蹈所演示的内容,秦方瑜先生发表在《四川文物)1986年第2期上的《王建墓石刻伎乐与霓裳羽衣舞》一文,认为二舞女所舞者为《霓裳羽衣舞》,并谓所舞者为“霓裳中序开始的瞬间动作”。秦先生这一观点,后来又在《王建墓乐舞石刻演示内容初探》①一文中再次加以重申。当然,秦方瑜先生也并非首创此说,早在1980年,沈从文先生《关于怎样研究中国舞蹈史的一封信》一文中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联系有关实物遗存和考古发现,提出贵州遵义南宋杨粲夫妇合葬墓附近所出石券,其年代并非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而是明世宗嘉靖二年(1524年);券石四周所刻用波浪形曲线相连之圆点,并非与天文星相有关之"星纹",而是川渝黔鄂地区宋元明墓葬较为流行之河图;该券并非生墓券,而是葬墓券;券主并非南宋杨粲夫人,而是明代嘉靖初年播州杨氏第二十七世土司杨斌之妻,生前因其丈夫身居三品之高位而被诰封为"淑人",死后皇帝遣官"谕祭旌表"。  相似文献   

19.
杨强 《文博》2002,(3):64-66
“薛孝通贻后券”(以下简称“贻后券”)是陈直先生在《南北朝谱牒形式的发现和索隐》(以下简称《南北朝》)一文中引用的一条石刻资料,据《南北朝》文:“薛孝通贻后券。北魏太昌元年刻,文十七行,每行十二字,公元一九二○年,山西太原出土,其地址恐为当日薛氏之祠堂。原石为夏子欣所得,后不知所售何人,外间知者绝少。”关于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1956年春,安徽太和县李阁乡双古堆发现空心砖墓一座和砖券墓多座。空心砖墓中出土石质有盖圆砚一件,雕镌得非常工致,伴出土的文物有画象空心砖、陶壶、陶奩、铜镜、铜灯、石刻等。在另一座砖券墓里出土砚盖一件,也是石质圆形的,盖面施以彩漆,伴出文物有陶壶、奩、磨、井、灶、及石刻。另在税镇马古堆发现一座砖券墓,出土文物中也有石质圆砚,伴出的有陶壶、耳杯、磨、灶、俑、铁刀和铁炉等。除画象砖外,像陶器等都是淮北地区东汉墓葬中常见的文物。现在这批文物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内。兹将三件石砚及伴随出土的文物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