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8,(5)
2018年1月至今,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在西安市幸福林带建设工程项目中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北魏墓葬,出土物包括刻铭砖、陶罐、细颈陶壶、泥质冥币、铜钗以及贝壳等,为研究北魏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又由于这两座北魏墓葬与其两侧的十六国时期墓葬非常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显然是精心规划的结果,反映了它们是一处自十六国时期延续至北魏时期的家族墓地,这又为西安地区十六国至北魏时期的家族墓地的分布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8年7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北京联合大学在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的江村发掘了39座墓葬、1座窑址。其中北魏墓葬10座,出土三块铭文砖,记载了墓葬年代与墓主人姓名。据推测,这应是北魏时期略阳郡阿阳县移民的王姓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河南省安阳市固岸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大批墓葬,其中以北朝晚期墓葬为主。截至2007年8月底,在固岸墓地共清理北魏墓葬近10座、东魏墓葬90多座、北齐墓葬60座。由于在此之前所发现的东魏墓葬较少,而且均为东魏皇室、贵族墓葬,而此次在固岸墓地所  相似文献   

4.
2005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固原南塬清理了四座北魏墓,均为"凸"字形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出土遗物包括细颈陶壶、陶罐、刻铭砖、玛瑙珠、水晶等,是北魏时期丧葬习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墓中出土的"熙平元年"、"熙平二年"砖志为宁夏北魏墓葬的断代提供了新的标准。墓中出土的四枚波斯银币,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交流的盛况。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市政府新建迎宾大道公路工程建设中,在所占地段进行文物勘探,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大型墓地,在近2.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探明墓葬88座,其中北魏时期的墓葬75座,明、清墓葬  相似文献   

6.
谢焱  刘兵兵 《文物》2012,(8):4-26,1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自2006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后,至2009年共清理墓葬20座。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五、六年度的考古发掘,新发掘清理了位于墓地东北部的5座中、小型墓葬(M18~M21、M59),大部分为竖穴阶梯墓道偏洞室墓,竖穴内均随葬有车及牛、羊、马头骨和腿骨等,其中M18出土的2号车,车身不同部位采用铜、银、贴金铁饰件以及汉蓝、汉紫珠和髹漆等装饰。墓葬出土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等器物,其中铜敦、匝、三足壶和盆以及数量较多的漆耳盘(杯)等为马家塬墓地新出土的器类,为研究西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侯富任  樊军 《南方文物》2020,(1):179-186
2015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固原市南塬水厂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唐代墓葬M4出土两具马骨,一具为成年母马,一具为幼年个体,二马均被肢解,可能与遣奠用牲有关。这批马骨为研究隋唐时期墓葬礼仪用牲状况和唐代民间养马业的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沙河墓地位于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东寨村西端。2014年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临泽县文物局和临泽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末至魏晋时期墓葬10座,均为台阶墓道砖室墓,平面呈"亞"字形,其中双室墓6座,三室墓4座。出土陶器、铜器、琉璃器等200余件,陶器器形丰富、保存完整、时代特征明显。沙河墓地是近年来河西地区发现的较为重要的一批汉晋墓葬,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葬风、葬俗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北京延庆西屯墓地共发现墓葬490座,以汉代墓葬数量最多。其中M100是该墓地发现的东汉砖室墓中规模最大、形制最为特殊的一座。墓葬为双墓道九室砖室墓,结构复杂,随葬品丰富,为研究和探讨东汉晚期幽燕地区砖室墓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正马家塬战国墓地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园村北的马家塬上,是战国晚期一支西戎游牧民族首领及贵族墓地,墓地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地从2006年开始发掘,截至2016年,共探明墓葬71座,已发掘58座,发现马车和牛车40余辆[1]。笔者曾对墓地  相似文献   

11.
诈输墓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是一处使用时间较长的古代墓地。此次共发掘了三座东晋墓和五座隋墓,其中,隋墓为土洞墓,形制非常特殊,在宁镇地区比较罕见。五座隋墓排列有序,似乎为一个家族墓地。这批墓葬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南方墓葬、南北方文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在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柏家咀村北二道塬上发现了7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墓葬呈南北两排,线性排列,整齐有序,应为一处家族墓地。这批墓葬形制相似、出土器物组合也比较一致,现以2007XJGM66为例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托克前旗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音哈达墓地进行抢救发掘,清理墓葬3座,出土一批北魏遗物。巴音哈达墓地的发掘丰富了对鄂尔多斯地区北魏时期遗存的认识,是探讨4~5世纪拓跋代(魏)时期中国北方人群活动情况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银(川)--武(汉)高速公路同(心)--沿(川子)同原段施工建设,2003年11~12月及2004年3~4月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固原市原州区文管所的配合下,对同原市南塬开发区一带的路基沿线进行了钻探,面积3万多平方米(图一)。在市农校西约400米处的路基地段,先后共发掘墓葬43座。其中东汉砖室墓2座,北朝及隋墓7座,中小型唐墓34座(其中唐砖室墓2座)。该墓地西南的小马庄、王涝坝一带即为隋唐史氏及梁氏墓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托克前旗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音哈达墓地进行抢救发掘,清理墓葬3座,出土一批北魏遗物。巴音哈达墓地的发掘丰富了对鄂尔多斯地区北魏时期遗存的认识,是探讨4~5世纪拓跋代(魏)时期中国北方人群活动情况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吉堆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洛扎县,调查确认墓葬68座,殉牲坑36座,石墙1道,是洛扎县境内及周边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吐蕃墓地。墓葬平面呈梯形,夯土包石砌筑。墓地附近的两处古藏文刻石提供了墓地营建、管理及相关历史背景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表明吉堆墓地是吐蕃王朝时期敕封到洛扎东岱的高级贵族得乌琼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群。  相似文献   

17.
2004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在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其中战国晚期至汉代墓葬42座、宋代墓葬1座、年代不明墓葬9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石、漆、银、琉璃、铜钱等遗物共514件。琵琶洲山包墓地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汉代聚落布局、丧葬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14,(12)
2008年7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雀尔沟镇雀尔沟村东南、呼图壁河两岸的石门子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共发掘疑似古代墓葬的石堆和石圈56座,其中可确定为墓葬的有36座,其余20座不见遗迹、遗物。墓葬墓室形制多样,有竖穴土坑、石棺、石室等;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个别为侧身屈肢;随葬器物包括陶、铜、铁、骨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石门子墓地分布于河岸一级台地上的墓葬年代为早期铁器时代,分布于河岸二级台地上的墓葬为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遗存。本次发掘为探索和研究天山以北地区与欧亚草原相关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时代特征强、演变快的陶器进行分析,可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进行重新分组,167座墓葬共划分为五组,其中包含两个数量不多的过渡特征组。遗迹现象表明,第三组时是大同南郊墓地形成史上的巨变时期,此时北魏经历了太和改革和迁都洛阳,第三组墓葬所表现的维持和破坏并存的状况,当是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2016年3-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长治、屯留等相关市、县文物部门对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余吾镇西邓村南发现的一批战国、汉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10余座,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从墓葬形制看以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器、铁器若干。屯留西邓墓地的发现为晋东南地区战国至汉代时期墓葬形制、埋葬习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