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敏  罗筱玉 《古籍研究》2000,(2):16-20,31
蒋维崧、赵蔚芝、陈慧星、刘聿鑫诸位先生合作撰著的《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下简称《笺注》),已于1997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笺注》较为广泛地吸收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刘诗编年,并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但由于前此刘禹锡诗集尚无详注本(瞿蜕园《刘禹锡  相似文献   

2.
《沈佺期诗集校注》注释商兑王友胜沈期诗历来无注,一九九一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连波、查洪德合著之《沈期诗集校注》(下称《校注》)填补了这一空白。该书注释颇有注者会心独到之处,其筚路蓝缕之功尤当肯定。然而《校注》因属草创,又囿于注者之闻见,故而舛讹疏漏时...  相似文献   

3.
张碧波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2):96-96,F0003,81
《刘禹锡诗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是高志忠研治刘禹锡诗文的第三部大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1982年出版《刘禹锡诗译释》,1988年出版《刘禹锡诗文系年》,此部煌煌180万字的《校注》,可谓扛鼎之作,集大成之作。《系年》、《校注》属古籍整理研究范畴。1938年孙蜀丞(人和)先生曾对陈奇猷先生讲治学之要时指出: “治学莫要注释古籍。注释古籍最宜于促使学业增进。经、子二部,注经者多,注子者少。若选注若干种诸子,既可增进学业,又有益于文坛。”(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相似文献   

4.
清代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是一部集大成的韩集注本,但如此重要的韩诗注本一直没有整理本问世.郝润华教授和丁俊丽博士点校整理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出版2012年)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5.
钟扬 《文献》2001,(1):33-37
人们对作为杰出诗人陈独秀的认识,大概主要得之于两书:一为张君等编<陈独秀诗选>(内部印行),一为任建树等编注<陈独秀诗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年4月版).  相似文献   

6.
传世苏轼诗作有很多版本,清人王文浩编纂的《苏诗编注集成》是公认较好的一种,不过也不能说是尽善尽美。近读孔凡礼先生据《编注集成》初印本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第一册所收苏轼凤翔诗作,即发现注中有关宝鸡(凤翔府)历史地理方面的问题已不下十几处。本文分类辨正有关宝鸡历史地理诸问题,以资治苏轼诗文者参考采撷。  相似文献   

7.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刊出的《白玉错金嵌宝石碗》一文中,作者引清高宗乾隆帝御制五言诗一首,因诗中有“读史浮大白,,句,而在《高宗御制诗集》中注云:“用苏东坡事”,将宋代苏舜钦(子美)事误作苏轼(子瞻)事,作者附会《高宗御制诗集》注释,遂亦沿误。  相似文献   

8.
《桐埜诗集》虽在康熙时有刻本,但距周渔璜辞世仅五十多年,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时,已经慨叹“未得全稿”,则其身后之寂寞,不难想见。在渔璜逝世285年之后,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桐埜诗集》的校注本,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遗憾的是没有把它办好。清代学为给古人诗歌作注,立下了科学的标准,杭世骏写的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序云:“作以才为主,而辅之以学,兴到笔随,第抽其平日之腹笥,而纵横漫衍,以极其所至,不必沾沾獭祭也。  相似文献   

9.
郑珍所遗诗作近九百首,为如此多的诗作注,已是工程浩繁。杨元顿先生的《郑珍巢经巢诗集校注》是目前所出郑珍诗第一个注本,其开启之功,实不可湮没。但这个注本并不完善。鄙意以为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先注误注尚多,何者当注,何者可不注,无明显标准,注释体例比较混乱。兹条述于后。(一)杨元检先生的注本中,有不少无论是认为初学者作文字解话的角度上看,还是认为有一定传统文化功底的人提供方便的立场上看,都应作出注释的词条,而始终未作,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是失注。其应注而不注的词条大致可分下列几类,兹各举若干例为补注。一…  相似文献   

10.
庄小燕 《文史月刊》2010,(12):44-44
<正>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刘禹锡和李绅过从甚密。李绅曾做过"司空"的官,刘禹锡做过苏州刺史。有一天,李绅邀请刘禹锡到府上喝酒,席间命歌妓以歌舞劝  相似文献   

11.
正唐元和十年(81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成为连州主政官。连州作为刘禹锡人生中的重要"驿站",为他以后成为文学大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当年,刘禹锡从京城长安来蛮荒化外之地的连州已感惊惶,到连州后,对于连州城西方向的瑶山瑶族,心里更是充满了神秘感。为广泛接触瑶族民众,刘禹锡在认真治理政事的同时,注意观察了  相似文献   

12.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曾谈到刘禹锡贬播州(今贵州遵义),“非人所居”。刘禹锡因亲老,柳宗元准备以柳州同他换播州。唐时的贵州看起来真是“非人所居”的地方。读刘禹锡《送义舟师却还  相似文献   

13.
《樊川文集夹注》是杜牧诗集的最早注本,引用书籍文章繁多,达三百种左右,此次新辑出《唐宋诗话》《茶谱》《遁斋闲览》《吴录》《天宝传歌录》《运历图》等6书的部分佚文;揭示出《夹注》引书注释的注中带注、注释详尽、征引广博、以杜注杜四个特点;还通过引书,探索了杜牧以史学为基础、尤重汉晋史以及精熟《文选》、推崇李杜的知识世界,为深入认识杜牧其人其诗打开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苑英华》所收署名为刘禹锡的《平权衡赋》是刘禹锡中进士时所作试文。由于一系列具体原因,此文未被现行刘集收录。通过考查此文未被收录之原因,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刘集编纂的具体情况,进而更好地认识宋代刘禹锡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对抄本《泠斋诗集》及其相关的书籍加以比较,揭示各种版本内容之异同,并藉以反映清乾嘉时代的社会及士人心态。作者认为:《泠斋集》的形成有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燕台再游录》原本应与《滦阳录》一样,一诗一注。《泠斋诗集》中的《热河纪行诗四十九首》,与《滦阳录》、《热河纪行诗注》,三种文本虽同出一源,但文字详略却各有不同。从对它们的相互比勘中,可以看到有关清代史事的一些侧面。通过异域之眼的观照,我们对流连於扬州、北京等城市的一批文入画家活动之生存状态,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一《桐聎诗集》虽在康熙时有刻本,但距周渔璜辞世仅五十多年,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时,已经慨叹“未得全稿”,则其身后之寂寞,不难想见。在渔璜逝世285年之后,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桐聎诗集》的校注本,这本是一件好事,但遗憾的是没有把它办好。清代学者为给古人诗歌作注,立下了科学的标准,杭世骏写的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序云:“作者以才为主,而辅之以学,兴到笔随,第抽其平日之腹笥,而纵横漫衍,以极其所至,不必沾沾獭祭也。为之笺与疏者,必语语核其指归,而意象乃明;必字字还其根据,而证佐乃确。才不必言,夫必…  相似文献   

17.
唐代思想家、文人与佛教僧侣多有交往,刘禹锡是其中之一。其《刘宾客文集)第二十九卷有《送僧二十四首》,其它卷还有几篇送僧人的诗和为高僧写的碑文。读这些诗文,可以使我们具体了解刘禹锡与僧人交往的情况,理解刘禹锡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提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凡知书者是无人不晓的。至于《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唐贞元年间,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时,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毫无怨言。但刘禹锡是个文人,根据住地景况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  相似文献   

19.
望夫石传说古今流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芸 《民俗研究》2007,19(4):162-188
一、引言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望夫石"《刘禹锡集》卷24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吟咏望夫石的一首诗。为这块眺望千年的望夫石留下笔墨的又何止刘禹锡一家?李白也写过,白行简也写过,王建也写过,许多的诗人词人为它驻足心动过。这就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望夫石。  相似文献   

20.
许晓忱 《神州》2013,(9):14-14
本文结合刘禹锡的生活环境,通过对其部分作品的分析,主要是他的《天论》以及一些诗歌作品,从四点阐明了刘禹锡创作思想,讲述了他不同寻常的个性,以及不屈不挠、昂扬勃发的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