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云  晓雄  涓迅 《百年潮》2007,(6):41-46
20世纪50年代末,在中国的话剧和京剧舞台上,上演了同题的剧目《八一风暴》。前者由刘云、余凡、雪草、张刚编剧,江西省话剧团演出;后者由张家口市京剧团根据话剧改编,两出戏轰动全国,接踵上演,传为美谈。两剧的上演,一则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戏剧艺术形式成功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2.
章文晋 《百年潮》2014,(8):72-74
周恩来总理对话剧的喜爱和关心有深远的渊源。他青年时代在南开中学时,就和同学们一起创建了南开剧社。他对话剧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认为话剧是宣传革命道理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蔡葵 《贵阳文史》2009,(3):78-79
人们都知道革命先烈林青,是一位杰出的职业革命家。但很少知道,这位中共贵州地下党的创始人,还有一段短暂的话剧职业生涯,并且又曾发起组织过群众文艺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还亲自担任该社戏剧组负责人,主持排演过三出话剧,运用话剧艺术进行革命活动,在贵州话剧运动中起到了先导作用,在贵州话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话剧的战斗历程欧阳山尊编者按〕为纪念中国话剧诞生90周年,本刊特于今春约请欧阳山尊同志撰写了《中国话剧的战斗历程》一文,并编发了有关文章与纪念照片,以飧读者。907年6月1日,《黑奴吁天录》在日本东京本乡座剧场上演,这次演剧活动宣布了中国现代话剧...  相似文献   

5.
阿庚 《文史精华》2007,(12):52-58
中国话剧是舶来品,自1907年一些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为滥觞,至今已经历了百年风雨,数度辉煌。话剧老演员阿庚撰写的《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一文,回顾了中国话剧在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介绍了许多优秀剧目和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并对话剧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年近九旬高龄的著名话剧艺术家朱琳,在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献礼大戏《甲子园》中登台,扮演王奶奶。这是朱琳最后一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坐着轮椅的她坚持完成了演出。她说:"我快90岁了,要给自己留个纪念,我要再听一听首都剧场的钟声。"至此她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中国话剧皇后"之誉的朱琳,1923年5月出生在江苏连云港,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淮阴长虹剧社、武汉抗日救亡演剧队、新中国剧社、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等,曾系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7.
吴基民 《世纪》2022,(1):68-71
<正>1981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排演的九幕话剧《一代英豪》,在北京公演,引起轰动。这部由王军、向明、苏方学编剧,李吟谱、王寅申执导的话剧,以中国共产党如何创建自己的第一支军队为主线,表现周恩来从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到依照党中央的指示,赴江西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歌颂了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处在生死危亡紧要关头,伟大的革命实践与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黑龙江的话剧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逐渐在全国确立了话剧大省的位置。回顾黑龙江话剧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归纳、梳理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恢复上升期;二是繁荣鼎盛期;三是平缓发展期。一、恢复上升期的黑龙江话剧(1978年—1986年)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话剧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恢复了原有的青春与活力。全  相似文献   

9.
一、贵州的第一出话剧《维新梦》及其影响话剧艺术登上贵州戏剧舞台,是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07年,旅日的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夭录》(《黑奴恨》和《热血》(原名《杜司克》)等剧,成为中国人演出话剧之始。同年,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夭录》,上海成为新剧(话剧)在中国的发祥地。贵州的话剧活动,便是在上海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1912年,达德学校校友聂正邦、王慎余、朱练甫朱冠山等人,从上海回到贵阳,他们带来了新消息、新风气。一次,与省内校友周杏村、朱梅麓、包百■、熊梦周等人…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话剧的开始 ,较公认的说法是 :190 7年 2月 ,由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 ,并演出了欧洲名剧《茶花女》。其实 ,西洋话剧进入中国 ,比此时间要早许多。话剧是舶来品。中国最早出现话剧是 19世纪中叶的上海。 1850年 ,在开埠不久的上海英租界 ,出现了以欧美侨民为成员的业余话剧团。 1850年 12月 12日 ,首演了话剧《势均力敌》与《梁上君子》两个剧目。当然 ,当时演员全为欧洲人 ,演出场地也甚为简陋 ,是在一个废弃的货栈里。之后数年 ,爱好话剧的欧美侨民将两个话剧小团体合并 ,组织“A·D·C”剧团 ,当时叫做“西人爱美剧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