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初年前清遗老圈生存心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的前清遗老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散居各地又相对集中于天津、青岛、上海等地。他们保持着前朝遗民特色的生活方式,避免于世俗接触、交往,同时,还想得到世俗的认同。作为落后保守的象征,他们与整个社会潮流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2.
《恶趣清净怛特罗》多用于丧葬仪礼,自吐蕃时代已被翻译成藏文并收录于当时王室公认的译经典籍《丹噶目录》中。在现存的新旧两个译本中,尤其是属恶趣清净怛特罗新译本中,九佛顶曼荼罗图像在吐蕃占领期的敦煌、西夏时期的榆林3窟及西藏西部的帕尔噶尔布等诸多石窟寺院中均有发现。本文拟据此并结合汉藏佛教史籍中与恶趣清净新译派九佛顶曼荼罗有关的文献,探讨属恶趣清净系九佛顶曼荼罗图像的配置及该曼荼罗在敦煌、西藏西部各时期思想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文地理》2012,(3):124-127
春天的林芝,对于她美的惊艳可以用“层出不穷”来形容。四月伊始,伴随着“2012林芝第十届桃花文化旅游节”开幕的一系列活动,一下子开启了整个林芝地区的“春天计划”。寒冷萧瑟的冬天终于离去,转眼间,浸山遍野将会陆续开满各种象征着圣洁的爱情之花,四处无不充盈着春天的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上不同的宗教,文化圈内,都有各种不同的宗教祈祷方法,或者说宗教祈祷仪式。 在藏传佛教文化圈内,祈褥仪式与藏族群众的生活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整个藏区最有影响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可以看到许多受藏传佛教影响的祈祷词,这里试举《天界篇》中的一段祈祷词: “唵、嘛、呢、叭、咪、吽。顶礼无边世界的救主前,西方极乐世界怙主光不变。你的悲心无偏袒,不净的轮回也是照见。在那轮回的大苦海,专嗜杀业的恶鳌出现。可畏的五毒起狂澜,明镜之心被障成盲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系统梳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9份敦煌藏文文献《生死轮回史》的基础上,提供了该写本的全文英译,并对其与其他敦煌文献的关系以及该写本的写作经典来源、作者、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分析文本,提出了这部《生死轮回史》和其后的《回向》、《通向天界之路》是一个三部曲的假设,认为其作者是一位吐蕃佛教徒,成书年代当为公元800年左右。文章认为,这部《生死轮回史》的灵感来源于佛经《华严经·入法界品》,最后又提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但内容和目的却是前佛教时期的生死态度和安乐观念,这一点形象地揭示了佛教传播者在西藏的第一次努力。虽然当时佛教已传入西藏,但本土宗教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退,因此机敏的佛教徒在保留本土宗教一些根本性观念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地用相似的佛教概念去改造它。就写本而言,佛教传播者保留了当时人们死后转生天界或至少脱离恶趣的愿望和最终的归宿地,最终却说明要实现这种愿望就要放弃原有的仪轨并逐渐接受佛教的修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系统梳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9份敦煌藏文文献《生死轮回史》的基础上,提供了该写本的全文英译,并对其与其他敦煌文献的关系以及该写本的写作经典来源、作者、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分析文本,提出了这部《生死轮回史》和其后的《回向》、《通向天界之路》是一个三部曲的假设,认为其作者是一位吐蕃佛教徒,成书年代当为公元800年左右。文章认为,这部《生死轮回史》的灵感来源于佛经《华严经·入法界品》,最后又提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但内容和目的却是前佛教时期的生死态度和安乐观念,这一点形象地揭示了佛教传播者在西藏的第一次努力。虽然当时佛教已传入西藏,但本土宗教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退,因此机敏的佛教徒在保留本土宗教一些根本性观念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地用相似的佛教概念去改造它。就写本而言,佛教传播者保留了当时人们死后转生天界或至少脱离恶趣的愿望和最终的归宿地,最终却说明要实现这种愿望就要放弃原有的仪轨并逐渐接受佛教的修持。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系统梳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9份敦煌藏文文献《生死轮回史》的基础上,提供了该写本的全文英译,并对其与其他敦煌文献的关系以及该写本的写作经典来源、作者、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分析文本,提出了这部《生死轮回史》和其后的《回向》、《通向天界之路》是一个三部曲的假设,认为其作者是一位吐蕃佛教徒,成书年代当为800年左右.文章认为,这部《生死轮回史》的灵感来源于佛经《华严经·入法界品》,最后又提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但内容和目的却是前佛教时期的生死态度和安乐观念,这一点形象地揭示了佛教传播者在西藏的第一次努力.虽然当时佛教已传入西藏,但本土宗教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退,因此机敏的佛教徒在保留本土宗教一些根本性观念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地用相似的佛教概念去改造它.就写本而言,佛教传播者保留了当时人们死后转生天界或至少脱离恶趣的愿望和最终的归宿地,最终却说明要实现这种愿望就要放弃原有的仪轨并逐渐接受佛教的修持.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系统梳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所藏9份敦煌藏文文献《生死轮回史》的基础上,提供了该写本的全文英译,并对其与其他敦煌文献的关系以及该写本的写作经典来源、作者、时间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通过分析文本,提出了这部《生死轮回史》和其后的《回向》、《通向天界之路》是一个三部曲的假设,认为其作者是一位吐蕃佛教徒,成书年代当为公元800年左右。文章认为,这部《生死轮回史》的灵感来源于佛经《华严经·入法界品》,最后又提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但内容和目的却是前佛教时期的生死态度和安乐观念,这一点形象地揭示了佛教传播者在西藏的第一次努力。虽然当时佛教已传入西藏,但本土宗教的影响依然没有消退,因此机敏的佛教徒在保留本土宗教一些根本性观念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地用相似的佛教概念去改造它。就写本而言,佛教传播者保留了当时人们死后转生天界或至少脱离恶趣的愿望和最终的归宿地,最终却说明要实现这种愿望就要放弃原有的仪轨并逐渐接受佛教的修持。  相似文献   

9.
名人闲章集趣名人闲章集趣中国画上不刻姓氏名字而刻名言警句的押角印章称为闲章。从那些有趣的闲章中,往往可窥见名家们的志向、追求和精神。郑板桥用于书画上的闲章颇多,一方“心血为炉熔铸今古”的闲章攫历代名家之秀,创自家之新;又一方“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闲章,...  相似文献   

10.
小麦普通至极,很多时候却又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无论是古人祭祀天地,还是国徽图案的选定,小麦都被赋予极高的地位。大概是小麦本身象征着丰收,它那金子般的光泽象征着财富。而麦秸秆,却只能作为饲料喂给牲口,或者堆在一起沤成肥料。直到出现了麦秆画,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化腐朽为神奇,把以往的农业边角料制成精美的工艺品。麦秆画,又称麦秸画、麦草画、麦秸贴、麦秆贴,是我国古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麦秆画在保持麦秸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先将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的流逝,新课标的课程已经伴随着我们来到了新的一轮教学过程中。经过了一轮三年的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有一些教学感悟,想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分享。在新课标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一共有四本书,《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让我们一起分别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宋敏求《长安志》卷七记载:“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一十三坊,……每坊皆开四门,有十字街,四出趣门。皇城之南,东西四坊,……南北九坊,……每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现代考古发掘也表明唐长安城各坊四周都筑有坊墙,除朱雀大街两侧的四列  相似文献   

13.
沈骅 《收藏家》2013,(7):75-79
林良,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弘治间供奉内廷直仁智殿,官锦衣卫指挥,以擅画花鸟著称。林良的花鸟画,延承南宋画风,工水墨写意。取材多是各类禽鸟及古树枯木、寒塘芦荻等山野江湖景色,以表现大自然中的野逸之趣。构图壮阔,用笔沉着痛快,水墨淋漓,充满激情。开水墨写意画之先河,是明代院体花鸟画变革的代表画家,亦是岭南画派的始祖。一.林良"四时花鸟大中堂"的去霉修复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7,(2)
冀朝铸早年在美国读中学时,学校的校刊要为每个学生登一幅自己画的漫画像,他画的自己的形象是:人坐在那里,左半身穿着长袍马褂,背后是一座中国的佛塔;右半身穿的西装,背后是纽约的帝国大厦;整个脸是中国人的脸。据他说,这是要说明:首先,自己是中国人;其次,自己一方面有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又一直在美国生活和学习,所以跟中美两国部分不开。想不到,这幅画竟对他的一生都有了象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开展的绘画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小朋友不会画、不敢画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分析了事件背后的原因:一、孩子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不知道怎么画;二、孩子性格内向、胆小,作画时缺乏自信心;三、孩子会画,但是存在着一定的惰性,不愿意画。针对以上三种"不会画"的孩子,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指导策略帮助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明贤 《文史天地》2008,(7):51-53
偶读陈濑一《新语林》,见记载袁世凯言行者多条,颇出意表。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成果,破坏共和,恢复帝制,以“窃国大盗”的恶谥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不能丝毫移动的铁案。然而看看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不仅得消遣之趣,而且有益智之功。  相似文献   

17.
遵循历史的方法,此文对魏晋墓葬彩绘砖画中符号系统的体育象征意义进行了探讨,并从理论上揭示魏晋时期墓葬彩绘砖画的体育象征谱系,破译其象征的内涵.另从文化学的研究中,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魏晋墓葬彩绘砖画的体育图像进行阐释,明确了在文化的核心和外围,存在着似断还续的纽带.同时在审美的视野中寻求一种合理的解答,进而把握体育的发展与流变的精神命脉.  相似文献   

18.
Miaka  张超 《世界》2007,(10):28-30
瓷砖画 纯手工制作的瓷砖画。土耳其人用热爱的蓝色绘制成石榴.风格妖娆曼妙有非常强烈的当地感。土耳其人跟中国古人一样。都认为石榴是“多子”的象征.因此这幅画透露着祝福的气息。由于是纯手工烧制、着色.因此价格比较责.  相似文献   

19.
1988年7月17日,泰州西郊铸造厂基建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砖地券1块,青花碗1只.青花碗高6.7、口径14.1、足径5.1厘米,敞口,深弧腹,薄胎,口部不圆,圈足内有下突的鸡心,口沿内外分别画1道和2道弦纹,碗心画两小孩踢球,外壁画2组婴戏图,每组4人.配“(?)”形云、地皮锦,间菊、石、芭蕉.圈足内画一单  相似文献   

20.
清代王犟善于山水画,作品清晖秀润,格调高古,形成我国清初画坛“虞山派”,号为“四王”之一、“清六大家”之一,遐迩闻名。公毕生不入仕途,专事绘画,笔耕不断,直到临终之年尚作画四幅。其画落款时大多自标以“临”、“摹”、“抚”、“拟”、“仿”之类字句,以致清末以来被某些人贬为“恶画”、“崇古保守”等,肆意歪曲,其实经历史印证并非如此。王犟绘画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另出新意。他成功集古人之“大成”,成绩卓著,影响一代又一代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