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皇庙始见于元代,是祭祀上古三皇--伏羲、神农、黄帝的场所。三皇庙出现并遍地开花于元代,绝非偶然现象,它是医家、儒家各自理论发展的结果。儒家道统的进一步构建在三皇具象问题上与医家理论产生交汇点,这一交汇点促成儒医合流,并在儒医合流后进一步将作为医家始祖、儒家先圣的三皇进一步推广到全民,造成上至天子,下至黎庶,全民参与三皇祭祀的盛况。  相似文献   

2.
张晴 《黑龙江史志》2014,(12):38-40
三教合流后,佛教和道教的地位日益上升,儒学地位日渐衰微。为了复兴儒学,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张载以气为本体,批判佛教和道教中对于轮回、鬼神的解释。通过太虚与气之间体用不二的关系,建构了儒家天道本体。与传统儒家宗教观不同,张载以气化实体论建构的儒家宗教观摆脱了鬼神、天命对于人性的束缚,从礼制的角度证明了祭祀的合理性。总之,张载对儒家宗教观的建构,促进了儒学在北宋时期的复兴,推动了理学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学者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李庆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考察得出,历史上的儒教、道教、佛教都被称为教的说法大致开始于北魏寇谦之与刘宋顾欢的时代,这是其《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王皓月译,齐鲁书社,2014年)新范式道教史下的道教定义所决定的。三教关系所说的三教是广义儒佛道三教交涉而形成的包含儒家、道家、道教、玄学、佛教五方面及其交叉形成的复杂关系。魏晋南北朝佛教已传入中国,道教、玄学盛行,这一时期是三教关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展开三教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玲秀 《丝绸之路》2011,(24):26-27
关羽是三国时的蜀汉名将,死后受民间和历代朝廷尊崇褒封,逐渐位居神列,后被佛、道二教分别吸收。在炳灵寺明清时期的佛教壁画中,共出现了四组关公与其二侍从关平、周仓为题材的画像及一帧关公三尊唐卡。本文试从关公题材的造型特征及其与窟内其他绘画题材的组合关系等入手,分析炳灵寺在大兴藏传佛教的同时也融合和吸收了民间道教、民间神祗中的信仰元素,形成佛、道、儒三教交融合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佛教特征。  相似文献   

5.
略论唐代学术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学术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和多方面的成就。从形式上看,唐代学术表现出浓重的注疏学特征;从内容上看,三教合流及趋向于心性之学是其时代特色。唐代学术是处于汉学和宋学之间的学术,这不仅表现在时代的自然连接上,而且表现在学术传承上。  相似文献   

6.
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  相似文献   

7.
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清理出一些宋代彩塑造像,这些造像不仅有佛教神祇,也有道教神像。结合两宋时期"三教合流"社会背景及历史潮流的影响,考察造像的放置方式、供奉情况,笔者蠡测,白象寺、塔在宋代可能与摩尼教有关。  相似文献   

8.
憨山德清的三教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安徽史学》2001,(1):16-19
憨山德清从融合儒佛道的思想立场出发,以禅宗的“明心见性”说来解释儒家的学问之道,以佛教本体论和八识说来发明老庄道学之旨,又以儒家伦理思想去解释佛教教义与戒律,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三教互释思想。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三教同源”说,认为儒佛道同源于一心,故“三教本来一理”、“三圣本来一体”,三圣三教之间“所同心,所异迹”,从根本上说,“孔老即佛之化身”,万流朝宗,百川一味。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言“中国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61年),文中“三教”,指儒家、佛家、道家三种学术派别,不完全等同于宗教之“教”。关于儒教是否为宗教之“教”,目前学术界仍有不同意见。对于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各位学者、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的当代文化建设要做的事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重建儒家文化这一根基;而研究历代儒家的的思想,弘扬历代儒家创造的文化,正是振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太原市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傅山诞辰400年周年之际,举办多项大型活动,纪念这位杰出的思想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我很荣幸来到贵地,同各位一道共同探讨傅山的哲学思想,在此,我代表香港孔教学院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许纪霖未曾料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新闻的主角——他进驻B站,作为一名up主开讲中国传统文化课。第一课,他讲的是《儒家替谁背了重农抑商的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人信奉儒家伦理,重义轻利,历代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最终导致商业不发达。许纪霖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12.
王庆成同志在介绍《天父圣旨》卷三甲寅四年(1854年)正月二十七日天父几次下凡,肯定四书十三经和历代史鉴,和天父在同年六月初一日指示停止刊行新旧约圣经之后,作出这样结论:“这反映了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政策上的变化,也可能反映了杨秀清同洪秀全的一个矛盾”。笔者认为说反映了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政策上的变化这是事实,如果说杨秀清同洪秀全在对待儒家经典和基督圣经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值得商榷。而从行文来看,王庆成同志似乎主要说的是洪、杨对儒家经典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因此本文仅就这一问题,不揣浅陋,略述管见,不当之处,请史学界同仁斧正、批评。  相似文献   

13.
蚂蚁山明墓位于湖南望城含浦镇白鹤村蚂蚁山,2005年4~10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望城县文物管理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墓主为明代谷王乳母张妙寿,下葬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墓道中的伞顶圆柱形石砌建筑、方形砖石组合建筑和圆形竖井为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墓中出土的经书对于研究儒、佛、道三教合流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各代帝王无不充分运用儒家思想的文化道德标准为他们的统治阶级服务。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历代士人追捧,奉为金科玉律。这实际上讲的是人生哲学,讲的是人生的价值观。从自身修养做起,从家庭的和谐做起,而后才能为社会服务,进而治理国家平定天下。而要让家庭和睦友爱,儒家认为必须要突出一个"孝"字,"孝文化"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孝"字,古作:。上面为  相似文献   

15.
曾子与《孝经》──儒家孝道理论的历史变迁罗新慧为历代所重视的《孝经》一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可以说它是儒家孝道理论在上古时代的一个总结。前辈专家对于《孝经》一书虽然有所探讨,但多考证其版本、讨论其作者,而对于这本书的思想来源及其与儒家诸学派...  相似文献   

16.
朱凯悦 《神州》2013,(8):40-40
经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居于核心地位,汉代则是经学发展的极盛时期。在汉代,经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而汉代经学出现上述阶段性特征的原因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性需求,儒家社会理想与学术理想的矛盾以及儒经的语言文字特点等。今、古文经最后合流,也是由其自身的内在理数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的儒家政治人格及其社会实践马瑞梁漱溟出生在一个笃信儒学的仕宦之家。梁氏家族的列祖列宗虽无高官显宦,又无名家大儒,但却世代笃信儒家学问,历代皆是有很好教养的儒家信徒.这个家族对梁漱溟的影响是良好的。尤其是其父梁济,自幼就养成了传统儒家的品格和心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讼师对儒家文化耳濡目染,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情怀。一、讼师与讼师秘本讼师是古代依靠一定的专业知识帮助人们打官司的人,大体上可以说是古代的律师。追求社会稳定是古代历朝历代政府的执政目标,因为一些讼师坑蒙拐骗、惹是生非(这部分人,民间称之为"讼棍"),极大地败坏了讼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名声,以至于历代政府对讼师都是严词指责、沉重打击,甚至视之为过街老  相似文献   

19.
"近代人批评儒家,老爱说儒家是封建礼教,以礼杀人或以理杀人,因而歌颂主张‘诗者,缘情而绮靡’的魏晋和‘大倡情教’的晚明,认为儒家就是压抑情(欲)的。这真是冤哉枉也!儒家最重情了,怎么会压抑情呢?礼是什么?就是‘因人情而为之节文也’!"新书《有文化的文学课》里,学者龚鹏程如此说道。龚鹏程是当代的学问大家。他祖籍江西,1956年生于台北。"纵横三教,奔走南北"是他的自得之语,倒也是实情:《道教新论》《佛教与佛学》《孔颖达周易正义研究》《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称得上著作等身;"琴棋书画诗酒茶,医卜星象武道禅"样样精通,大有通贯中国文化之气象。他的工作履历更是不凡,  相似文献   

20.
从赵球基志研究其家族经济以及墓主由仕途失意的儒家转信道、佛家的思想意识演变轨迹,探索中国古代官场失意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众多丈庙、道观、佛寺诸圣皆具,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基础以及家族经济反映出的资本主义萌芽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