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海东 《黑龙江史志》2013,(19):234-234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古生物化石资源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但是古生物化石修复与保护的工作和研究中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社会认识度低、非法交易和出境现象较为严重等,甚至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违法挖掘现象。本文就古生物化石的修复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要点。  相似文献   

2.
羽化之始     
《山茶》2009,(5):28-28
在各种三维动画还原的史前世界里,恐龙往往被塑造成颜色灰暗、皮糙肉厚的古生物。但一块发现于辽宁省西部建昌县热河群地层的恐龙化石正试图告诉我们:那个世界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3.
《陇右文博》2001,(2):14-14
甘肃省博物馆自然部主任、副研究员张行《甘肃古生物化石与旧石器时代考古》一书,于2001年11月由甘肃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我省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全省各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和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化遗物的作。作20余年一直从事甘肃古生物化石的征集和研究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历经7年成该书。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及地质勘探工作,经常有脊椎动物化石发现,随时要求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前往调查发掘。各地文化部门也迫切需要化石采集修理和保管干部。因此,这个训练班的举办既适应于目前工作的要求,又对今后采集和保获古生物科学资料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酒泉市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领导小组签定的协约,2006年7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酒泉市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化民领队,深入肃北马鬃山区呼鲁斯特里以北戈壁无人区进行为期24天的艰苦考察发掘。  相似文献   

6.
在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产地的2号挖掘现场,又发现一类新的恐龙化石足印,揭露面积已由原来的740平方米扩展至2000平方米,清理出10类80组1600多个足印,而原来只有30组470多个。日前在刘家峡进行现场测量、制模研究工作的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博士、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特邀顾问东洋一教授在2号点挖掘现场又发现了新的恐龙足印。据悉,此前东洋一教授代表日本有关方面,与甘肃省地堪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中心签定了《中国甘肃永靖盐锅峡恐龙足印化石材料合作研究协议书》,从而拉开了中日共同研究保护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化石遗迹的序幕。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是1999年8月由甘肃省地质工作者在开展古生物地层调查中发现的。以李大庆博士为主的科研人员经过岩性和岩象分析,追踪挖掘,收获颇丰,从而引起世人关注,本刊也作了全面报道。去年年底,该处遗迹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又发现恐龙化石足印  相似文献   

7.
张丽萍 《风景名胜》2020,(2):0302-0303,0306
物保护管理责任重大,是我们文博工作者的使命,这份古生物知识,是我近十多年来从事文愽工作通过实践不断探索,特别是多次参加了北京古生物研究所、云南省考古研究所、楚雄州考古队到牟定进行恐龙化石考察,在此期间,由于他们的亲临指教和帮助学习到一些古生物知识。并有机会参加学习,也得到了各位老师的指点和老所长刘纯祖老师的口述,就此机会阅读一些有关恐龙方面书籍,并加以整理,所以只可能说是一些读者笔记而已。大自然中有不少的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探索,解读,古生物专家日以继在的辛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资料。如果你对牟定恐龙化石(古生命)探索有兴趣,就深入到大自然界里去寻找化石吧!因为科学不是属于个人的,是属于人民,属于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去年六月,在省文化厅组织召开的“贵州龙保护开发座谈会”上,有位专家指出:贵州不仅拥有贵州龙动物群,而且还有凯里动物群和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如果加上洞穴中出土的其他古生物化石,贵州堪称“古生物王国”。这是贵州的骄傲。事实确实如此。古代贵州,一片汪洋。在浩瀚无垠的古地中海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作为古地中海组成部分的今凯里地区,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早期,生活着被专家们称之为“凯里动物群”的众多古生物,其中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脱足动物、棘皮动物、触手动物、原体腔…  相似文献   

9.
吕波 《东方收藏》2022,(7):120-122
山西地质博物馆于2010年在山西榆社二马营组地层中采集到的择义王氏鳄化石标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化石中,个体最多、完整程度最高的标本。本文针对该化石标本,详细介绍了择义王氏鳄化石所采用的修复技术,展示了择义王氏鳄的修复成果,较好地呈现出择义王氏鳄的形态特征,为古生物研究提供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为高原山区地形,沉积岩分布广。在数亿年的地球演变过程中历经沧海桑田、海水进退,虽然我们现代人类没能亲眼所见这一海陆升降的壮丽场面,但此过程却给贵州留下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贵州古生物研究起步较早,据现有文献记载,在19世纪末德国研究者富合司(P.Fuchs)于1898年在贵阳市青岩镇采集到一些三叠纪化石,由另一德国研究者考肯(E.Koken)于1900年描述并发表论文。由此开始,贵州古生物研究经历了20世纪初至1949年的起步阶段,1950年至1985年全面发展阶段,1986年后的专题研究阶段。近年来经初步统计,贵州各时代地层已发现的化石共计20  相似文献   

11.
何志霖 《丝绸之路》2003,(12):25-26
临夏是古生物种群繁衍生息的乐土。上世纪初,临夏境内的临夏、和政、广河、积石山、东乡、永靖等县,陆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既有整体的头骨、下颌骨,也有分散零星的肢骨、趾骨、脊椎骨、牙齿等,当地老百姓把这些古生物化石笼统地称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56,(5)
国务院在四月上旬发出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通知说,在全国农业生产的高潮中,打井、开渠、挖塘、修壩、开荒、筑路、平整土地等各项农业建设正在迅速而广泛地进行。由于我国历史悠久,被保存在地上地下的革命遗迹、古代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碑碣、古生物化石遍布全国。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必须在既不影响生产建设、又使文  相似文献   

13.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珍贵标本的科研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行 《丝绸之路》2010,(4):105-109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集中陈列展示了甘肃境内发现的珍贵古生物化石标本,它们再现了甘肃古代生物的演变和进化。通过对重点化石的介绍让观众了解其科学研究意义,进而将古生物学、博物馆学的新发现、新理论传达给观众,引导他们走近科学,理解科学、提高观众对身边科学的关注程度和理解能力及认识过去、判断现在和选择未来的能力,从而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曾骐 《南方文物》2006,(4):105-107
安徽潜山县是皖南山区的一个普通县份。建国以来这里发现了数种最早的龟化石而使潜山县在古生物史、古地质史中蜚声中外。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王河镇潜水西侧的一条狭长的山岗上发现了古遗址,被发掘出来的距今5000多年的史迹是皖南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这就是经过多次发掘,发现文  相似文献   

15.
1998年2月6日,载着贵州瓮安发现胚胎化石、海绵化石的无线电波由纽约辐射至全球各地,引起了全世界古生物学、地质学家、新闻出版界、科技部门的领导人的惊震,各地的报纸纷纷予以报导,特别是我国台湾、大陆的报纸冠以醒目、动人的标题,诸如“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五千万年”、“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理论可能会被推翻”、“两个小时越过寒武纪”等,报导了海峡两岸科学家─—台湾清华大学李家维教授、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研究员在瓮安北斗山5亿8千万年前的称作为陡山沱组的地层中发现的动物胚胎化石及海绵化石,这个重要发现以“具…  相似文献   

16.
中央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陈列和动物陈列,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为观众介绍了有关古生物和动物的知识。走进陈列厅,迎面是毛主席的胸象和语录,四周整洁的墙壁上,悬挂着李时珍、林奈、达尔文、米丘林的面象。古生物陈列室里面划分为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四个部分。古植物部分陈列着多种多样,从低等到高等的古植物化石,许多化石是标准化石,对于鉴定地层,探矿找矿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羊齿、木贼、石松等植物化石,吸引着前来参观的群众。它用不仅代表着古代植物演化的趋势,而且都是变成煤层的原始材料。古无脊椎动物里陈列最小的是单细胞原  相似文献   

17.
1998年8月1日,江西省安福县枫田镇个体户卢某到县博物馆报告,吉安地区水泥厂一处采石场发现古生物化石,并呈上一块洗刷干净、洁白的样石。根据线索,县博物馆立即前往制止开采,并对现场进行了初步保护。该采石场在县城东南5公里的石屋山,海拔170米,喀斯特地貌,原山腰有一天然洞穴,洞口坐南朝北,大可容纳百人,并有“一线天”直通山顶,与一暗洞相连。化石是在“石屋洞”东南方向30米处的一个裂隙中发现的。据现场调查所见,采石场呈弧状,从基脚到化石处30米,山顶下到化石的堆积物厚度25米。残剩的裂隙约2.5x2平方米。靠近岩层的…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畔,甘肃地质工作者的发现让世人注目:在甘肃永靖县挖掘出一大片巨型恐龙足印化石。在已经揭露的4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有10组恐龙足印化石,其中6组非常清晰。在出露的120多个恐龙足印化石中,最大的一个足印化石长1.5米,宽1.2米。它的两只脚印之间的距离前后达3.75米,左右间距达3.45米。专家证实:这是世界上已发现恐龙足印化石中最大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发现与研究的基础上的,新兴的地质学更是如此。1999年7月,甘肃地勘局第三地勘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博士,结合自己在甘肃境内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经验,根据对前人在甘肃进行地质考察和研究的资料,决定在兰州民和盆地一带,进行更深层次的古生物地质调查,而且将重点放在恐龙足印化石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行 《陇右文博》2006,(1):12-25
古生物学的特点是以化石为依据,要了解古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古生物的地理分布、古生物居群结构等问题,首先要从研究化石入手。因此,化石记录与所代表的生物群落在组合面貌、数量、种类等方面是否一致就成为上述研究工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化石群是由古代生物群通过死亡群、埋藏群等,在相当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历史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在如此多变的化石形成过程中,现在的化石群与当时生物群相比,多数已面貌全非,已很难全面的反映出当时生物群的整体情况。化石记录与实际生物群之间所产生的偏差,无疑大多数是在埋藏过程中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化石修复是古生物研究中最重要的先期工作,本文通过介绍创口海百合化石修复的一般方法、所用的工具以及化石修复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