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与青州人士、首部《青州市志》主编、续修《青州市志》顾问张景孔先生已有30余年的志谊,曾与先生一起参与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项目《中国方志通鉴》方志理论部分的编写,还在《黑龙江史志》上刊发过先生的多篇方志理论文章。2018年11月,先生编  相似文献   

2.
志坛新秀张景孔在出版了《张景孔史志论文集》之后,最近,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专著《志评》。著名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在其序中说:“张景孔同志既预修《青州市志》,更博览国内新志,每抒胸臆,发为商榷之文,冀以精益求精,期于至善,言多中肯,见重于时。”指出“此书必能启评志之风,且得评志之道,于提高修志水平或不无裨益”。 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本书前有傅振伦序,后有著者后记。中间共收作者写的34篇文章及附录的有关修志实践活动的部分诗词。  相似文献   

3.
《青州市志》主编张景孔同志的方志论文集———《悦堂志论》近日问世 ,这是他对方志学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该著收辑其近年来发表在地方志刊物上的 40余篇论文 ,著后还附有作者 1 993年至2 0 0 0年的“志事行踪” ,近 3 0万字。由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该著对方志学 ,尤其是对方志批评学的精当而深刻的论述 ,具有独到的见解 ,对于社会主义新方志学的创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著对于有关分志如何编写进行了探讨 ,对全国各地部分志书进行了中肯评析 ,紧贴修志实践 ,针对性强 ,具有便于操作和借鉴的实用性。该著对于社会主义首届修志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我一直认为方志的性质是“资料性著述”,写过一篇名为《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载《方志天地》1989年第4期)的文章。我虽然简洁地称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但也认为,要给地方志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定义,还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些限定词,来进一步说明资料性著述。在《新方志学理论的基石》(载《方志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里,我把方志性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秦其明同志在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有的同志总认为把方志定位于‘资料性著述’是贬低了方志,总想拔高再拔高”;“有的同志对这种倾向十分担忧,他们认为如果要把方志编成‘学术著作’,那是毁了方志。”  相似文献   

6.
“论文集”于2007年10月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发行,40余万字,收有作者文章70多篇,内容涉及方志理论探索,授课讲义,经验体会,新方志评论,地情资料选辑,往事回忆,人物春秋等。作者在《文论集》中称:“广义方志学,是以广义方志和广义方志事业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学问”。  相似文献   

7.
设置概述篇,是社会主义新方志在体例上的创新。有关概述篇的设置与写法的理论文章,可谓数不胜数。一些史志工作者,也以敢于创新的精神,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用“雄才粗线概要之笔”,写出了异彩纷呈的美文佳构。这,不仅对我国方志理论的繁荣与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将会使人们在探索和实践中,把慨述篇写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高勇 《炎黄春秋》2009,(10):82-86
去年,华国锋同志去世后,有的网站流传出一些无端诽谤胡耀邦等同志的文章,说什么胡耀邦说“华国锋不是老实人”,“胡耀邦、赵紫阳倒台是诬陷华国锋的报应”等等。由于这些文章大多是根据师东兵凭空杜撰的材料所写,于是我曾写了一篇揭露师东兵的文章,题为《师东兵写的东西太离谱》。  相似文献   

9.
<正>王卫明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该书是对当代方志编修的回顾,也是编修方志的基础教材,介绍了方志编纂基础理论及认识发展的历程,讲述方志如何编纂和两轮志书的实践案例。全书设基础篇和专业篇两大部分,基础篇包含基本理论、框架结构、内容记述、语言表达、资料著述五个方面;专业篇包含政区志、自然环境志、环境保护志、土地管理志、城乡建设  相似文献   

10.
孔令士同志在《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方志学科建设;二是方志理论建设;三是方志队伍建设。”方志队伍建设成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这一点在志界已经有了共识。我们认为,在方志事业的三大基本建设中,方志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鉴于此,李铁映同志指出:“要稳定、健全修志队伍。队伍的素质决定志书的质量。志书的质量决定了修志工作能否继续下去。”(《李铁映同志八月十七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5期)看来,志书编者问题,不仅是方志领域里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方志事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方志队伍建设已成为方志事业基本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要使方志事业后继有人、方志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不出现断层,青年方志编者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基础。然而,这一问题目前在志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方志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仅就当前青年方志编者问题发表一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志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古代已有对方志美的追求。清代著名方志学者章学诚说:“纂辑之史,则以博雅为事,以一字必有按据为归,错综排比,整炼而有剪裁,斯为美也!”但直至当世,才上升到美学的高度来认识方志的审美问题。几十篇论及方志美的文章中,多是谈论方志文本美的表现以及编纂美和读者的审美效应等,是否构成方志美学体系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了《方志研究》1993年第3期发表的齐放同志《“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提法不妥》的文章(以下简称“齐文”)和第6期发表的金紫衡同志《也对“马克思主义方志学”提法不妥之我见》的文章(以下简称“金文”),他们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梁寒冰同志“关于创立‘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提法,“齐文”指出:“我在全国省级地方志刊物(北戴河)主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省志办的同志,言谈中了解到他们下到市县里,对当地的地、丁、钱、粮、山川风物、行政、民情以及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一无所知,他们也无心去调查研究地方情况,就动手“帮助”地方上修定篇目,他们还振振有辞地批评地方上的同志草拟的篇目,这不合“逻辑”,那不合“义例”。他们也在方志刊物上发表研究方志篇目和方志体例的文章。这种脱离内容(地方情况),空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12月,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颜越虎先生惠赠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大著《学思录——颜越虎地方志文选》,该书包括10篇方志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3篇年鉴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2篇旧志研究论文、3篇地情研究论文,还有一些方志评论、序跋、人物访谈和方志宣传报道等文章。全书近27万字。书前有复旦大学教授巴兆祥先生的《序》。越虎先生函请我"指教",我哪里能"指教"?只是把学读  相似文献   

15.
在方志队伍中,韩章训同志是一位多产作者。从1987年到2(X)2年,他在《中国地方志》和各地方志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方志理论文章和评论文章。1999年9月,出版了《普通方志学》;2001年10月,又在《普通方志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建,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相统一的原则为总体思路,构建并出版了《方志学基础教程》(以下简称“教程”)。  相似文献   

16.
<正>副编审李在营编著的《方志编纂学概论》,系作者16年来从事地方志理论研究与编纂实践的研究成果。该书由绪论、基础篇、编纂篇、续修篇构成。绪论阐述了方志编纂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其后各篇依序设方志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方志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方志工作的十个“定论”作了新颖的探讨:盛世修志,灾乱之世也要修志;方志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政存绩,为民立传,为史留鉴;方志五大缺点不容忽视;史志难分,志属史支;方志资源有限,要备加珍惜;方志文化亟待在百姓中普及;方志工作应该以产业养事业;专家修志应为专家参与;方志事业规划指导,宜因地制宜;续修进度宜各地有别。  相似文献   

18.
析“德”     
近年来读过几篇讨论“德”字形义的文章,很受启发。我虽不同意这些同志的意见,但我觉得这些同志重提这个问题本身即很有意义。一是“德”字关乎西周政治思想的主要问题,不能不细心加以研讨;再则古来解释德字的说法虽多,但大都不得要义,有必要对德字的形义进行一番新的探讨。下面,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作为清代著名方志学家,在方志学理论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在方志学编纂理论上,他提出编志须遵“循史家法度”,指明了编志的原则;在方志的撰述范围和门类分别、方志的义理、方志的体例、方志的论断等方面都提出了比较详尽的要求;主张“文人不可与修志”对编志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理论直到今天仍有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阳城县志》(以下简称《阳志》)从1981年着手编修,历经十四寒暑,五易其稿,砥风励雨,终以问世。面对这一难产的婴儿坠地,我们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县志发行之后,我们又如丑媳妇见公婆一样的忐忑和腼腆。截止目前,已收到贺电5个,来信30多封,评议文章10余篇,一致对《阳志》的创新以热情的鼓励。年已九旬的老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在来信中说《阳志》“在志坛独树一帜”。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宝田同志来电中说:“《阳志》已成名志。”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杨静琦女士来信中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篇目体例有创新的志书。”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志学家林衍经先生在来信来稿中称:“《阳志,》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