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府群玉》成书、增订时间及影响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云波 《文献》2006,(4):37-42
《类聚名贤乐府群玉》(下文简称《乐府群玉》)是现存元人编辑的四种散曲总集之一,是元散曲研究的重要文献.对其成书时间的确定,以及对其影响的考察,将有益于研究者关于元散曲创作的历史性想象,有利于呈现元散曲创作的部分历史原貌,从而便于学者对元散曲做出更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清代作家李文瀚的散曲集《味尘轩词余》曾被《全清散曲》辑编者所关注,但由于条件所限而未能被收入。笔者在国家重大项目《古本散曲集成》的文献普查工作中发现了原书,该书共收录散曲套数十五篇,其中有八篇可补《全清散曲》之遗,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本文对这八篇套数进行了校点,对相关人物作了考证,并在此基础上对李文瀚的散曲创作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贯云石作为元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作家,在散曲创作中表现出了不同于汉族文士的内容与风格。文章将他的作品置于北方民族文化视野中分析,以便进一步揭示其散曲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小荷 《神州》2012,(19):58-61
如果把昆曲比作空谷幽兰,那么扬州清曲则是纯洁芬芳的茉莉花。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调、广陵清曲、维扬清曲等,源于元代散曲,继而在明代小曲和扬州小调的基础上,吸收江淮一带的俗曲民歌而成的一种地方曲种。扬州清曲贵在一个"清"字。"清"之于曲调,则表现在旋律清婉流畅,结构清晰严谨。"清"之于演唱,则表现为声清气肃,字清腔纯。"清"之于唱词,则表现为表述清楚,雅俗共赏。除了词清、曲清、  相似文献   

5.
元散曲是元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元代雅俗文学交汇融合的时代.元代文学风尚、社会政治环境、接受和创作群体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随着诗、词、赋等雅文学主流地位的衰退,元散曲这一通俗化、大众化、市民化又深受平民大众喜欢的新型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元散曲俗文学特质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郭红粉 《神州》2013,(23):58-58,60
摘要元散曲是元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它产生于元代雅俗文学交汇融合的时代。元代文学风尚、社会政治环境、接受和创作群体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随着诗、词、赋等雅文学主流地位的衰退。元散曲这一通俗化、大众化、市民化又深受平民大众喜欢的新型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元散曲俗文学特质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22年5月14日,由中国韵文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中国散曲研究会、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现当代诗词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华诗词学会创作工作委员会(筹)、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22·当代诗词曲创作与批评高端论坛”在成都金河宾馆举行。受疫情影响,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明代曲作家胡文焕的戏曲与散曲创作较少有人关注,本文通过考证认为,除一般所称四种剧作外,胡文焕尚作有《完扇记》一剧;同时,文章试图以统计方法对其散曲作品进行详细分析。胡文焕编选的《群音类选》是明代最称浩繁的戏曲选本,本文对其在编选体例、观念和内容方面的独到之处都一一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9.
《张可久集校注》订补张如安张可久(小山)是历代公认的元代散曲创作的“词林宗匠”、“一代巨手”。吕薇芬、杨镰合著的《张可久集校注》(浙江右籍出版社1995年版)是目前搜罗最全、校勘最精、资料最富的一部张氏曲、词、诗、文的合集,这无凝是当的散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6,(4)
明末散曲大家施绍莘的词曲别集《秋水庵花影集》,除了卷首有陈继儒等人和施绍莘本人的序言以外,卷内86篇套数,几乎每篇之后都有跋文,约四分之一的篇目有施绍莘自序。在篇后跋文中,除施绍莘本人的自跋、自记之外,另有陈继儒、沈璟等70多人参与了《秋水庵花影集》套数的评论,这在现存元明清散曲别集中可谓绝无仅有。施绍莘的卷内自序、自跋、自记,以及陈继儒、沈璟等人之他跋、他记、他评者,总计达228篇(段)。这些序跋文字,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曲学史意义,比如,可以凭其考察施绍莘的生平、散曲创作及其心路历程,可以探考晚明云间曲家的生活时代与创作环境,可以考知晚明云间曲家的曲作活动方式及南北曲的发展动向等。  相似文献   

11.
散曲辑佚     
清代著名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曲牌之例曲中,有散曲848支,其中有隶属于132种散曲曲牌的例曲151支,未被<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全清散曲>三种散曲总集收入.  相似文献   

12.
王九思,字敬夫,鄠(今陕西户县)人,居近漠陂,因以为号,别署紫阁山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生,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卒[1],为明代中期前七子中的重要成员.王九思的散曲创作起步较晚.其挚友康海<碧山乐府序>云:"山人旧不为此体,自罢寿州后始为之."而王九思罢官寿州同知在正德六年(1511),归至乡里在第二年,其时已四十五岁,此后再未出仕.康海称其是发愤所作:"盛年屏弃,无所发怒",不得已才寄情词曲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疏理讶鼓、叫声、耍曲、鼓板、唱赚、诸宫调等民间艺术的流变,着重探讨民间俗曲对元曲艺术的渗透与影响,分析元曲与民间俗曲传统艺术形式的密切关系,考证元曲曲调及曲体多方面的源头谱系。认为元曲同时受到大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文人词曲与各种流行俗乐相互碰撞,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唐诗、宋词、元人散曲是我国一代文艺的瑰宝,已有《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散曲》等聚集成集,但作品浩瀚,检阅不便。同时,研究唐诗、宋词、元散曲也不一定要把所有作品都阅读,只要把其中比较重要,有代表性的阅读就可以了。因此,上海古籍出版社为应读者需要,拟将《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散曲》分别选成简编本出版。现隋树森先生选编的《全元散曲简编》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本简编本选录小令一千○六十三首,套数一百一十套,同时还增补了几首《全元散曲》尚未汇集的新发现的作品。这本简编本很有特点,主要可归纳如下几点: 一、是《全元散曲》的缩写,剔芜存精,精简,又能使人了解元人散曲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全明散曲》是目前为止搜辑明代散曲最多之集,对保存一代散曲文献意义重大,嘉惠学林,功德无量。由于明代文献资料浩若烟海,遗漏之作不可避免,笔者偶然所见《洗心亭诗余》,发现其中散曲,现作整理辑出,以备将来修订时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16.
刘水云 《文献》2005,(1):133-144
谢伯阳先生倾个人之力,历时近二十载编纂成帙的《全明散曲》①,洋洋数百万言,将有明一代之散曲囊括其中.此书乃谢先生继其《全清散曲》后的又一重大学术成果,其筚路蓝缕、廓拓区宇之  相似文献   

17.
谢伯阳先生的《全明散曲》迄今为止是辑录明人散曲最多的集子.然而,明人文集浩如烟海,难免有所疏漏.在研究明代散曲时,我们发现其中对曲家的生卒年、身份、曲作的归属等问题有记述不明、错录现象,也在清人褚人获《堅瓠集》中发现了一些未被《全明散曲》收录的曲作.这里试对曲家李登、刘龙田、黄祖儒、黄戍儒、顾鼎臣的相关内容予以补正,把《堅瓠集》中的佚曲录于此.  相似文献   

18.
刘英波 《文献》2007,(3):81-86
谢伯阳、凌景埏二先生的《全清散曲》(增补版)①是迄今为止辑集清代散曲最多的集子.然而,清代文献浩瀚、个人著述繁多,加之文人喜题字号、或托伪他名等原因,致使对散曲家的生平事迹很难一一考订.  相似文献   

19.
青阳腔,又名池州调,是明代中叶继四大声腔之后,南戏在池州府属青阳县一带融汇佛俗说唱、俚歌俗曲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戏曲剧种。青阳腔一经形成,就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劲的生命力而成为明代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的声腔剧种之一。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相似文献   

20.
魏丽 《沧桑》2011,(4):114-116
贯云石是元代延、至治曲坛上独领时代风骚的"曲状元",元代散曲创作成就自不用说。同时,他的诗文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在艺术风格上,豪放直率中蕴含着清新淡雅。在语言方面,通俗自然又不乏雅炼精整。他的作品兼收南北文化之长,既有北方文学的阳刚之气,又具有南方文学的阴柔之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