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珊 《收藏家》2014,(8):21-27
2014年1月10日。“成窑遗珍--景德镇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展”在深圳博物馆隆重开幕。本次参展文物均是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三十多年来再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占发掘出土的成化官窑精品,共计127件(组)。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器源于唐,发展于元,而成熟于明清,并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款青花盖罐,是一件明代景德镇烧制器形大气,有绝对年款的瓷器。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02,(8)
景艺堂藏瓷馆是由胡尚德先生创立以收藏景德镇近代艺术瓷器为目标的陶瓷艺术馆。中国制瓷历史久远,各朝各代精品无数,大都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私人要有系统收集谈何容易。20世纪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国陶瓷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过去并未受到世人的重视。多年来中外学者研究介绍景德镇宋、元、明、清各代瓷器的著作数不胜数、精细全面,但20世纪百年来的瓷器则很少提及,有关著作寥寥可数,难免成为研究中国陶瓷史和欣赏景德镇陶瓷的断层。出于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对景德镇优秀陶瓷匠师的敬重,胡尚德先生竭尽绵薄之力,以景德镇20世纪景德镇艺术瓷为专题收集已将近20年,收藏品达2000余件,多从世界各地及中国各大拍卖行、古董商购得,部分由著名收藏家转让。藏品中有数量稀少的宣统官窑瓷器,有难得见到的“洪宪瓷”民国时期陶瓷大师汪晓棠,潘匋宇等名家作品,其中闻名天下“珠山八友”作品达数百件。解放后陶瓷大师的作品亦在收藏之列,2001年6月从景艺堂藏瓷中精选出近千件作品出版了《景艺堂藏瓷》画册,是艺术界、陶瓷界、收藏界研究20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十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博物馆珍藏的“尘定轩”斗彩山水人物盖碗,是皇家赐予清代黔籍名宦石赞清的一件御瓷。本文通过对斗彩瓷发展史的介绍,以及这件后朝仿前朝型制瓷器的价值评述,说明它是反映清代道光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生产状况的一件难得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5.
韩涧明  鲍麟 《中华遗产》2009,(11):14-15
很多人认为,中国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A”,来源就是“瓷”的音译,而景德镇人知道,其实这个翻译过去的读音,其母本叫做“昌南”,也就是景德镇的旧称。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中国瓷器被当作中国的一种象征,曾为中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而代表这种荣誉的就是“昌南”。  相似文献   

6.
简讯五则     
《收藏家》2005,(10):86-86
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在故宫展出来自瑞典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9月26日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展厅展出。这是中瑞双方首度在故宫博物院合作办展。展览展出瑞典哥德堡市立博物馆、哥德堡海事博物馆、如斯设计与装饰艺术博物馆、东方博物馆、西方古董公司收藏的中国陶瓷及相关文物165件套,由“哥德堡号沉船”、“瑞典收藏的中国瓷器”、“紫禁城内收藏的西洋风格瓷器”,“瑞典人安特生与仰韶文化”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哥德堡号沉船”为250年前一艘满载中国瓷器的瑞典商船在其家乡哥德堡港码  相似文献   

7.
孙欣 《收藏家》2006,(12):23-26
元代是景德镇制瓷业日趋成熟、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的成功烧造,对后世制瓷业的影响无疑是革命性的,从而决定了明清制瓷业的发展方向,也奠定了此后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关于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学术界和民间收藏界有不同的意见,但元代景德镇巨大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精美的“至正型”元青花瓷器,不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是难以达到这种“质”的飞跃的。本文拟从生产力的角度对元青花瓷器的存世量谈几点认识,以赐教各位专家和收藏家。一、从宋、明景德镇…  相似文献   

8.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宣德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据《大明会典》记载,宜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件的任务。其中青花占大多数,由此  相似文献   

9.
彭涛 《文物天地》2022,(12):62-69
<正>2019年5月,“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这次大展是继2012年10月“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又一个陶瓷类文物的大展。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以景德镇御器厂遗址范围内发掘出土的遗物以及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为主,并向国内外26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借展了大量的展品,参展的展品数量多达280余件(套)。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21,(1)
正米黄釉瓷器的存世量相对较少,但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米黄釉瓷器是江西吉州窑和福建漳州窑的产品。随着景德镇考古工作的开展,现已证实景德镇在宋元时期也生产米黄釉瓷器[1]。2015年和2018年在浙江湖州凡石桥遗址出土了一批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2],部分标本见图一~六[3],与景德镇窑址出土的资料能够相互印证。考古发掘出土及博物馆所藏的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以作为礼器、祭器的瓶和炉为多,  相似文献   

11.
彭明瀚 《南方文物》2013,(1):103-113,200,202
明清时期,随着珠山御器厂的设立,全国各地制瓷高手流向景德镇,景德镇周围的民窑也向市区集中,出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况,景德镇瓷器几乎独占全国市场,中国瓷业生产也由宋代的“百花争艳”演变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明代瓷器生产以青花为主,同时还创新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及红釉、兰釉、金釉、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无论在造型、胎骨、釉色,还是纹样装饰上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臻于极盛,发展成为“二十里长街半窑户”的制瓷中心。清代瓷器除青翠明快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2.
李放 《收藏家》2002,(3):48-49
南宋是个不被人称道的朝代。此间,政治上的无能,军事上的失利,加之赋役繁重和“错把杭州当汴州”的玩世不恭,使南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失去了魅力。尽管南宋有如此之多的屈辱和不幸,但在制瓷业上却有着前所未有的辉煌。而辉煌的代表,首推景德镇。景德镇在南宋生产的瓷器,确实十分精美。而如此精美的瓷器与南宋萎靡的面目显然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在宋代形成了青白瓷窑系中心,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明清两代在景德镇建立了御窑,铸就了景德镇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地位。在漫长而悠久的陶瓷烧造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产工艺各有不同。而决定瓷器的品质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原料,二是包括窑炉烧成技术在内的生产工艺,因此景德镇地区历代的窑炉形式与结构,实为研究该地区瓷业生产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尔夫 《收藏家》2002,(9):35-35
我们通常见到的日本瓷器,大都是日本从中国战败溃退时留在中国的,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受中国景德镇瓷器影响烧出的青花、五彩、青瓷等器物。其年代大部分是日本江户时期或明治、大正时期的,如以烧制中国风格的青花、彩绘瓷器闻名的“清水窑”制品,但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一看便知是“日本味”。即使是纯口本味的瓷器,比如“九谷”瓷,虽浮士绘的画风与中国不同,但其彩绘加金的装饰风格却与中国的“广彩”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瓷国,早在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就已发明了瓷器,它的出现比欧美国家大约要早15个世纪,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物质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因为中国发明的第一件瓷器就是青瓷,所以青瓷也就享有瓷器之“根”、瓷器之“母”的美誉。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以收藏。陈列、研究中国古代青瓷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一出现就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和陶瓷界的瞩目,成为各界人士欣然向往的知识殿堂。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坐落在宝安南路2095号,是一处环境优美、风…  相似文献   

16.
陈润民 《收藏家》2002,(9):21-28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宜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相似文献   

17.
李晔 《收藏家》2011,(6):13-20
民国瓷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最近几年随着几家国内知名博物馆相继举办民国瓷器展,以及艺术品市场民国瓷的价格一路走高,民国瓷才逐渐受到学界和收藏界的重视。民国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代表了民国瓷的最高水平,民国瓷中精品大多出自景德镇。本文主要介绍景德镇民国瓷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精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洪宪"款识瓷器、总统堂名款识瓷器、"珠山八友"瓷器、仿古瓷器、江西瓷业公司瓷器等。  相似文献   

18.
影青瓷为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宋代影青瓷具有薄胎素釉、简洁规整的艺术风格。岳西县位于安徽省安庆地区,距离江西景德镇较近,出土了大量的宋代瓷器。文章介绍了岳西县博物馆馆藏的6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影青瓷器,其中包括影青釉瓜楞花口瓶、影青釉高足粉奁和影青釉双鱼纹瓷碗等。  相似文献   

19.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是把西洋的珐琅料绘于瓷胎上,叫做“瓷胎画珐琅”或“画珐琅瓷”,亦即珐琅彩瓷。其制作工艺一般是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画师用进口珐琅料在景德镇烧制好的素白胎或白釉瓷器上绘画,然后经宫中彩炉低温烧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瓷器。其特点是胎体轻薄,色彩凝重鲜艳,花纹微微凸起,画笔精细。它创烧于康熙晚期,至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珐琅彩瓷器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我国釉上彩瓷器的品种,改变了历来单线平涂的装饰方法,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研究、收藏二十世纪上半叶即习称民国时期中国陶瓷时,关注的是景德镇产各种仿古瓷、新品种瓷及名家名作如“珠山八友”瓷。这一时期有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瓷器迄今还鲜为人知,那就是陕甘宁边区生产的独具风格的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