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之提出清代言音声训诂之学者,向以“戴、段、二王”并称。王念孙《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下或简称《述闻》)、《经传释词》(下或简称《释词》)四书,为王氏父子平生心力、学诣之  相似文献   

2.
释“攒蚖”     
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以下简称《通释》)·释容体》篇有“攒蚖、专颙、巑岏、攒玩”条,解释为: 缩手缩脚、没精打采、倒霉的样子。又《释情貌》篇有“攒沅、囋唸”条,解释为: 奸猾的意思。(同上,216页) 《通释》已经证明了“攒蚖”等四个词是同源词,“攒沅”等两个词是同源词。我以为,上述两组共六个词都是同源词,只是在不同的场合,词义有所转移、枝分而已。这两组词中,除了“专颙”和“囋唸”(“颙”字和“唸”字都属于韵转)之外,其余都是迭韵联绵词或准迭韵联绵词。“颙”字中古音韵尾为,“唸”字的韵尾为[-m],其余各字的韵尾为[-n]。  相似文献   

3.
词义训释要达精确,决不能满足于随文释意的所谓句意可通,须作精细的研究。要从词义的载体,即用字的音、义求得词义的根据或来由。用随文释义得来的词义,即令是常用词,即令是名家所释,也会大错。名家如此首释的误义,后来的名家如果也是仅从粗通句意读文,便会辗转承袭误释。现以“不道”“不辞”义的误释作辨析。“不道”词见于宋词元曲。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首释“不道”,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顾学颌、王学奇《元曲释词》第一册,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等继作申引沿释。《汉语大词典》(后文简作《汉大》)将上述释…  相似文献   

4.
《太平经》中“乙密”一词,学界对其意义看法不一。通过汉文佛经语料,可证“乙密”意思是“细密、仔细”,释为“隐密”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5.
严麟书 《古今谈》2000,(3):15-16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1900-1986),对我国词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词学宗师”。他自幼爱好诗词,少年时即会作五言、七言诗,十四岁时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所作诗词,深得张震轩老师赞赏。十八岁时作闲情诗十首,刊于《瓯括日报》。三十岁前后,有更多的诗词作品问世,后结集出版的有《天风阁诗集》、《天风阁词集》前后编等。他出生于永嘉(今温州),早年的山水诗词多写永嘉灵秀的山水,龙湫雁荡的雄奇。1930年来杭,任教于之江大学。抗战时的1940年,曾一度随校迁沪,后又到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抗战胜利后,先后执教于浙江大学、浙江师院和杭州大学,直至1976年赴京疗养,一生大半时间定居杭城,真是“有缘久作西湖客”(《虞美人》)。他在与西子湖相伴的四十多个春秋里,写下了数以百计赞美西湖的诗词,也透露出这位词学大家的美学见解。  相似文献   

6.
平措在《西藏大学学报》2005年第四期上发表了有关《格萨尔》史诗部本习惯以”宗(rdzong)”一词来命其部名的研究文章。作者通过对藏文“宗(rdzong)”一词所含内容和《格萨尔》部名上“宗 (rdzong)”一词所含内容的比较分析,认为《格萨尔》部名上的“宗”,既不能和过去作为西藏地方政权机构——行政区域治所之名的“宗”等同起来理解;也不能与作为过去有别于普通民宅的特殊建筑物之名  相似文献   

7.
张锳在安龙     
提到清朝时代由进士而学政而内阁学士,最后当上了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商务大臣、军机大臣的张之洞,国人知之者不少,但提及张之洞之父张锳,今人知之者恐。怕就不多了。 张锳自清道光二十一年到咸丰四年在兴义府(今安龙县)任职长达十三年之久。这期间,他勤政廉政,严格要求胥吏,减少官差,不许役吏苛扰乡民,努力清除匪患,因此,社会安定,“最得士民心”。 除此之外,张锳在兴义府还做了一些有益的事。 创修府志。张锳到任之初,见兴义府无志,只有原《南笼府志》一小册,仅载南笼(今安龙县)事,面窄事略,对府属各州县之事未有…  相似文献   

8.
诗词曲语辞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著《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于1986年刊行,近年校览所及,续有补苴。已撰成数文,分别揭载于《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等刊。现又录出数则.以“续考”为题.以就正于同好。薄相拙撰《例释》17页该条云:“等于说提狭、有意开玩笑。”举有宋词数例。今按。以上释文大体不错,但不够全面,因而也不尽妥贴。“薄相”除表以上意义用作动词之外.又常用作形容词,略同“薄劣”(参《例释》16页“薄劣”条).等于说“顽劣、调皮”.一般不含贬义。《苏东坡全集》卷十六(次韵黄鲁直赤目》诗:“诵诗得非子夏学.细史正作丘明书。天公成人…  相似文献   

9.
丘良任 《古籍研究》2000,(3):110-112
吴敬梓《木山房诗说》久已亡佚。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说:“先生有《诗说》七卷,是书载有《溱洧》篇数语;他如“南有乔木”为汉江神女之词;《凯风》为七子之母不能食贫居贱,与淫风无涉;“爰宋唐矣”为戴妫答庄姜“燕燕于非”而作;皆前贤所未发。又说:“先生  相似文献   

10.
《魏书·宗钦传》载宗钦诗:“尹佚谟周,孔明述鲁。抑扬群致,宪章三五。昂昂高生,纂我遐武。勿谓古今,建规易矩。”(页1156)案:“建”,当从《校证》卷一五八《赠高允诗》作“违”(页65)。据《魏书·高允传》记载,高允曾与司徒崔浩“述成国记”。宗钦此诗的意思,是在叙说高生(高允)踪迹尹佚及孔子等人,像他们那样编纂历史,不因为古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元典章》史料丰富,惟传世各本,脱讹颇多,句读为难。本文举二篇官文书为例以见一斑。第一篇历经群贤点校,具讹读作“郝陌、郝忠、郝奈儿召到张乞僧作舍居女”,均未对三人合召一夫之不合情理法置一辞,盖因不知原文实应更正作“郝阿郭告:郝奈儿召到张乞僧作舍居女”云云。第二篇官文书之内容前后矛盾,本文证明惟改“次男刘二”为“次男刘三”即可化解矛盾,疏通全文。再者,文中当事人“阿郭”者,或以为所指有两人,一为“胡阿郭”、一为“刘阿郭”,鄙人则以为文中六见之“阿郭”其人,先为胡家妇,后为刘二妻,更为刘三所收继,一人而再蘸三嫁者也。订正《典章》之错误,煞费周章,盖《典章》编者、钞者、梓者草率其事使然也。  相似文献   

12.
臧振 《文博》2004,(5):15-16
《文博》编辑同志让我谈谈对目前正在发掘的岐山周公庙侧山坡上西周大墓的看法。本想撰一论文,仓猝之间,只好信笔写来,是为“笔谈”。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中经常出现“省恐”一词,其义颇为费解.如第七十七回云(引文均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排印本):(琴童)到各房里,并花园书房,都瞧遍了,没有(西门庆).琴童在大门首扬声道:“省恐杀人,不知爹往那里去了,白寻不着!大白日里把爹来不见了.……”台湾魏子云先生在《<金瓶梅词话>注释》一书中说:“‘省恐杀人’一词,在此上下语中不知何意?似为一般人的口头语,但喻意实难揣测.留此以待知者.”又如第二十八回云:  相似文献   

14.
倪博洋 《文献》2022,(2):68-81
胡文焕《文会堂词韵》中的舒声部分(含“入声作三声”)完全抄自《词林韵释》,保存了明本《词林韵释》的文本面貌。从胡文焕的序中可以看出《词林韵释》是一部在明代中后期江浙地区流传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曲韵,可据此解决今人对该书性质的争议。将《文会堂词韵》与《词林韵释》今存各本比勘,可助梳理诸本源流。从《文会堂词韵》字头无注释的体例来看,现存《词林韵释》的注释可能是受明代韵书著述风气影响而由后人所添。《文会堂词韵》与《词林韵释》名异实同,而在清代词学家眼中却地位迥异,反映出清代词韵“弃曲”“从宋”的编纂观念。《词林韵释》为《词林正韵》取代,又表现出清人词韵“从雅”的进一步转向。  相似文献   

15.
“拨头”考     
北宋欧阳修有一首《减字木花兰》词,词为:“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撚轻拢,玉指纤纤嫩剥葱。拨头憁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词中“拨头”指何物,“拨头憁利”作何解?前人未曾作解,当代台湾省学者黄畲先生《欧阳修词笺注》对此据文献作出了解  相似文献   

16.
I.1.“《汉书》学”对“《史记》学”之挑战——共和释名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史纪·周本纪》暨《世表》、《年表》、诸《世家》、《秦纪》有“共和“,班固《汉书·古今人表》有“共伯和”。共伯[和]”与“共和”之正面对抗,是二千余年来未决的史学大公案,下面呈几条基本材料: I. 1. A. 《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於彘。……[厉王子]宣王在郡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  相似文献   

17.
近世不少学者皆以为东汉张衡所造“地动仪”一器全称为“候风地动仪”。中华书局1965年版标点本《后汉书·张衡列传》亦称:“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振铎先生复制张衡所造“地动仪”,也把它叫作“侯风地动仪”(详参《燕京学报》第二十期;《文物》1965年第二、四、五期)。我们认为,诸学者对“地动仪”的这种统称是不正确的。按,三十余年前,竺可桢先生曾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考察“候风地动仪”,认为它应分指所造“候风仪”与“地动仪”二器(《科学大众》卷九,三四合期),甚确。魏收所撰《魏书》卷九一《术艺·信都芳传》,记载:“(安丰王)延明家有群书,欲抄集《五经》算事为《五经宗》及古今乐事为《乐书》;又聚浑  相似文献   

18.
一、唐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戴斗诸蕃记》一卷,后书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二》点作戴斗《诸蕃记》(第1508页),以“戴斗”为人名,《诸蕃记》为名,张万起先生还将“戴斗”收录到《新旧唐书人名索引》中,于是不少人都以为唐朝有一个叫戴斗的,著有《诸蕃记》一卷,实误。按“戴斗”,典故名,指北方朔漠之地,语出《尔雅.野》:“北戴斗极为空桐。”郑樵注:“戴,当也。斗极,极星也,谓之天枢。”古人常用这一典故,《唐大诏令集》卷六六《停封禅诏》:“亡其砂塞之地,游魂戴斗之乡。”张易之《出塞》:“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皆此…  相似文献   

19.
释鈼     
一九八三年,湖北江陵马山五号战国墓出土铜矛一件,其铭文曰“吴王夫差自乍用(钅乍):”按:“(钅乍)”从“金”、“乍”声,当读若“窄”。《广韵·入声·铎》:“(钅乍),(钅多)也。”《说文·金部》:“(钅多),曲(钅多)也。”或单称“  相似文献   

20.
释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说文·高部》云:“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此释不确,乇音宅、音磔,与亳声相去甚远,亳字不当从乇得声明显可见。今按亳字在三期以前的卜辞中多写作(?),三期以后特别是在五期卜辞中皆写作(?),可知拿就是亳字的初文。初文(?)字当从高省、(?)声,(?)字甲骨、金文或写作(?)(见《甲骨文编》、《金文编》卷十三),实即丰字之本字。五期卜辞云:“在(?)师贞”(《摭续》一七五),于省吾先生释此字为(?),晚周陶文“蒦阳南里人(?)”之(?)又写作(?)是其证。《说文·生部》云:“(?),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