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汉墓材料透视汉代乐浪郡的居民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乐浪汉墓在形制、棺椁和随葬器物上表现出来的土著文化因素、故燕文化因素、东北地区汉文化因素和东南沿海汉文化因素.从乐浪汉墓文化因素的构成情况看,汉代乐浪郡居民渊源和成分不一.结合文献记载分析,汉代乐浪郡居民主要是由战国汉初东夷后裔、战国燕民后裔、东北地区汉民和东南沿海汉民组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2.
1992年11月14日,笔在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看到一盏造型奇特的石灯,并进行了绘图和研究。这件器物的出土地点和编号为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北侧露天煤矿:90,器物上还写着(1520)63、7、398,应是1963年7月出土的。与石灯共出的许多陶片具有东汉拓跋鲜卑陶器的特征,因此可断定这件石灯是东汉时期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鲜卑的遗物。石灯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鲜卑族是我国古老的部族,是鸟夷的一支,在古代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和东北一带,先后曾建立过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吐谷浑以及北魏、东魏、西魏、北周等政权。象这样一个著名而古老的民族,对它的民族来源和分布,虽然中外学者都曾作过探讨,但仍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所以,继续研究鲜卑族的族源、发展、迁徙和分布,亦是解决中华民族形成史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土族先民鲜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建立多个国家和地方政权,对中华各民族的大融合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今年9月,西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土族研究会副会长包福元同志远赴东北,对鲜卑族的历史足迹进行了深入考察,并撰成此文,又鲜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现本刊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6.
7.
匈奴和鲜卑族金银器的动物纹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被人们称为“马背民族”的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党项和蒙古等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在草原金银器艺术上,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8.
楼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相对单层屋而言,楼阁建筑技术最为复杂,研究意义重大。我国楼阁起源甚早。石璋如先生的《殷代地上建筑复原的第二例》认为,"乙二十一基址  相似文献   

9.
<正>十六国和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过前燕、后燕、南燕、西燕、西秦、南凉、吐谷浑、代及北魏等政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科技考古"让我们去了解这个业已消失了的伟大民族的生计方式……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有机食物遗存,能够为我们提供古代人类食物结构最直接的证据,但是由于掩埋环境和时间的影响,一般很难保存下来。相对而言,人和动物骨骼等硬组织更容易保存下来,它们可以提供更多潜在的考古学信息。食物来源不同会导致骨胶原中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今黑龙江省所辖地区自古被认为是蛮荒之地,但几千年来黑龙江地区先民们创造了鲜卑、渤海国、金源、女真等辉煌灿烂的文明,这其中以鲜卑文明最早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建立北魏政权,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鲜卑为东胡后裔。东胡为我国东北部古老游牧民族,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服虔语说:"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  相似文献   

11.
(一) 前言近年来,有关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类型划分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学术界的瞩目,不少人类学者运用各种方法对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居民在体质特征上相互关系和类型的划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表了各自的见解。韩康信、潘其风在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人骨材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后指出,“至少在陕西境内仰韶文化各组体质上的联系应属同一类型,它们和大汶口文化组群之间虽在某些性状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基本上还是同种系的”,并且推测,上述两个组群的居民可能分别与传说中的华夏、东夷两个集团有关,而“时代稍晚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居民在体质上与这两  相似文献   

12.
岳庆平 《史学月刊》2000,(4):139-142
汉代岭南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体现在时问、农作物、农业技术以及特定地域范围等众多方面。汉代岭南地区按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依次分为东部、中部和西南部三大地域。东部地域主要指南海郡,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域,其中尤以番禺一带更为突出;中部地域主要包括苍梧郡、郁林郡和合浦郡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西南部地域主要包括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和今海南岛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多元分析研究了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到现代人颅骨主要测量性状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除新疆地区外,其它地区均为蒙古人种,但存在不同的类型,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其类型也随地理分布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4.
宁夏地区的古人骨材料较为丰富,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均有发现,为探讨该地区古代居民体质类型的时空分布和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从宁夏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材料出发,在梳理人骨材料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各时期古代居民的体质类型的分类,进而对不同时期人群的构成问题进行了讨论,为解决宁夏地区历史时期各部族或民族的渊源和流向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西、北、东三面临黄河.南接长城,处于黄河与万里长城的环抱之中.  相似文献   

16.
从汉画看汉代的射箭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箭,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图一射士画像砖拓本(东汉,1955年四川德阳出土)传统体育项目。弓箭的发明,源于远古人类进行狩猎和保卫自身安全的需要。根据有关考古发现,至迟在距今约二万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弓箭的使用就已经开始了①。在石器时代,射箭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汉代出土文物看宜宾的酒文化郑永乐,丁天锡中国人的酿酒、饮酒之风,远古就十分盛行。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酒器,是四、五千年前巴蜀酒史发展的实物见证。《后汉书·南蛮南夷列传》记战国时秦昭襄王与巴夷刻石为盟,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古代丧葬史上,厚葬之风长期处于主流地位(陈华文:《丧葬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两汉时期,厚葬之风更是盛行。在探讨汉代厚葬的各种具体原因时,一般都会把汉代的厚葬之风与当时的孝观念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汉代重视孝道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说汉代"孝道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表现在丧葬上就是  相似文献   

19.
在象征北魏平城时代的云冈石窟中,有七座高13-17米的大佛。这些大佛以北魏皇帝为原型雕凿,是体现北魏佛教特性的重要作品。作者认为,在初期昙曜五窟四座如来像中,第20、19、18窟大佛为"鲜卑皇帝大佛",第16窟大佛则为"中国皇帝大佛"。三座"鲜卑皇帝大佛",以《魏书》所载初代道武帝的奇特容貌为基础,用魁梧的身躯、巨大的耳朵和眼睛强调了鲜卑王的彪悍。"中国皇帝大佛"则身着汉式衣装,表情睿智,俨然是知书达礼的中国皇帝。从"鲜卑皇帝大佛"到"中国皇帝大佛",反映了北魏英雄形象的转变。对于第13窟并排站立的七身中国式如来像,作者认为与天子七庙制有关,很可能是"七帝七佛造像"。  相似文献   

20.
##正##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皇帝吟诵《黍离》时的惆怅感伤,甚至感动得自己也涕泪交流,没有人记录下他周围侍臣见到此情此景时的感受,但面对眼前场景,诚然让人不禁有古今之悲。洛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