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2,(5):106-108
山东沂水纪王崮发现大型春秋墓葬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山东沂水天上王城景区"纪王崮"崮顶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中,清理了一座规模大、规格高、结构特殊、时代明确、出土遗物丰富的春秋大墓,是山东近几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墓葬不仅出土带铭文的青铜礼器,还出土成套的编钟、编磬等乐器及成组的玉器等。  相似文献   

2.
纪王崮春秋墓系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一号墓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玉器和料器。本文利用拉曼光谱、X-荧光光谱、显微镜和测色计等便携式仪器对这批文物进行了无损分析,结果显示92件分析器物中,透闪石玉器76件,玛瑙器7件,绿松石器1件,釉砂器8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它们的材质特点和工艺特征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的铜盂铭文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文章认为从(翔)字三种字形分析,该字当为会意字,整体字形为以手持韭,表示古人以韭祭献之意."(翔)""(悤)"当为同字异构,"(悤)"字是在"(翔)"基础上省略局部形体增加声符而成."滥"即"鉴"字,滥盂为器皿连言用法,是并列关系而非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纪王崮有很多传说,老乡们一直都说古代这个山上曾有一个王的都城,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在纪王崮上头到底有多少秘密被隐藏呢?藏于山顶的春秋大墓能否揭开一段隐没的历史?排列整齐的青铜重器又是和谁在这里沉睡千年?在群峰争奇的山东沂蒙地区,随处可见一些姿态奇特、如仙如幻、充满诗情画意的方形山峰,地貌学上称为"方山",当地则习称为"崮"。从远处看,它们一般顶部比较开阔,周围直壁如削,峭壁下面到山底,坡度由陡到缓,就像戴着帽  相似文献   

5.
繁昌汤家山西周墓是一座高等级的吴国墓葬。通过对长江下游西周至春秋时期吴国墓葬的等级规模和出土青铜器的比较研究,汤家山西周墓与丹徒烟墩山、荞麦山西周墓和北山顶、青龙山春秋墓属同一等级的墓葬,皆为吴王之墓;根据汤家山西周墓主身份和墓地位置推测,《左传》记载的"鸠兹"应为西周晚期的吴国都城。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2014,(5):118-119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近日在京揭晓,按照年代由远及近排序分别是: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江苏扬州曹庄隋唐墓f隋炀帝墓)、四川石渠吐蓄时代石刻和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  相似文献   

7.
再议辉县琉璃阁春秋大墓的国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琉璃阁春秋大墓随葬青铜器形制和纹饰的排比分析,对其年代进行了推断;根据墓葬规模以及随葬礼乐器的规格对墓主身份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论证了墓主应为春秋中晚期晋国的范氏卿族。  相似文献   

8.
晋乎?卫乎?——琉璃阁大墓的国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琉璃阁大墓的时代、国属与墓主身份,学术界存在分歧,本文在详细把握琉璃阁大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吴越式青铜剑、带钩和青铜鎛在中原地区大墓中出现与存在的规律,推断琉璃阁大墓时代主要应属春秋晚期.进而依文献记载,认为在春秋晚期辉县一带属晋之范氏,而不属卫.由墓葬规模与方向,随葬品的丰富程度,以及车马坑的具体状况等,比照其他已知高级贵族墓的相关情况,确定琉璃阁大墓墓主,至少有两位是晋卿范子.  相似文献   

9.
赵剑楠 《神州》2014,(7):90-93
<正>天上王城依托纪国历史遗迹,将地质崮风貌观赏、民俗民风体验与历史文化展示融为一体,是历史的遗存更是生活中的历史。众所周知,"崮"作为第五大地貌类型,则是沂蒙景观的核心代表,说到沂蒙山七十二崮,就不得不提拥有"七十二崮第一崮"之称的纪王崮。之所以称之为"第一崮",并不是它477.2米的海拔,原因是在沂蒙山七十二崮中,唯有纪王崮顶部有人世代居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闫龙  张晨  林留根 《东南文化》2024,(1):53-68+197-198+200
江苏句容潘庄土墩墓D3发现墓葬11座和灰坑1个,为典型的一墩多墓结构,基本呈向心式排列。随葬品主要有硬陶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石器等,时代为春秋中、晚期相交之际。该土墩墓为研究宁镇茅山山脉西麓地区的土墩墓特征及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史学界多将渤海建国伊始称之为“震国”或“振国”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外文献及考古资料 ,作者认为渤海建国之初的国号应为“国” ,而“震国”或“振国”只能是它的俗称。  相似文献   

12.
齐侯壶新研     
齐侯壶记载了齐侯越礼而为陈氏服丧的事情,其礼直比诸侯。这一记载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海阳嘴子前墓葬会使用七鼎殉葬。铭文中的"二天子",与楚简中的"二天子"相同,指舜之二妃,都与陈国祭祀有关。从陈与齐、陈与楚的关系入手,可以理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楚系铜器中,有关楚王(今頁)的讨论曾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楚王(今頁)先前仅见于楚王(今頁)钟。此钟为钮钟,螺形枚,篆间与钮上饰斜角对夔纹,鼓部饰象鼻对夔纹。正面证间、  相似文献   

14.
河北正定县吴兴墓地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祥  蔡强  于俊玉  柏艺萌  尚晓波  万雄飞 《考古》2012,(6):3-13,98,102
吴兴墓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安镇吴兴村,距正定县城15公里。京广铁路在墓地东南2.5公里处南北向穿过,滹沱河在墓地南12公里处自西向东流,地势平坦(图一)。2006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朝阳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研究了明代后期和清代困扰中缅关系的中国部分边境土司给缅甸王朝送“花马礼”的问题 ,认为花马礼起源于 16世纪后期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 ,到清代 ,送花马礼的土司主要是车里和孟连 ;花马礼之废 ,则在缅甸雍籍牙王朝灭亡时。从清王朝和土司的态度来说 ,花马礼主要是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不严和缅甸王朝对中国边疆土司事务的干涉而沿袭下来的 ,但花马礼的存在 ,并不意味着边境部分土司的“两属” ,而是反映了清代国家观念和周边国家传统观念的不一致所产生的主权争端。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旅大地区建立了“关东州”殖民地。为实现其侵略需要,日本在“关东州”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而严密的殖民统治体系,其机构设置先后多次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本文主要从三个时期六个阶段对“关东州”殖民统治机构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了该馆所藏并整理的一批“战国楚竹书”材料,其中包括《礼记·缁衣》篇等重要经学文献。作为差不多同时代、存在文献学上宛密关联的出土材料《郭店楚墓竹简》也保存了今本《礼记·缁衣》篇文字。两种出土文本记载的《礼记·缁衣》,主要有6处援引了《尚书》的有关文字。这几处引文,对于比勘传世文献,研究经学史上诸如版本、异文等一系列有关重要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本文结合古文字、古文献的考释,作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传世文献及后世学者有关晋始封地的记载、论说,观点纷呈,至清际大体上定格于翼城说与晋阳说之争。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为晋始封地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考古材料,天马-曲村遗址、翼城南梁故城遗址、浮山桥北先族墓葬等的发现和发掘,以及甲骨文、《唐子爵》、《文王玉环》、《晋公■》、《叔夨方鼎》、《■公簋》等相关铭文研究的深入,无疑是目前讨论晋始封地的有力素材。  相似文献   

19.
Mr. Shan Jixiang,Director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delivered congratulations in the name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his own at the Celebration of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ASS. He eagerly hopes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to:1. play a model role on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 heritages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2. improve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with other research fields; 3. standardize and system...  相似文献   

20.
西汉六安国的出现,同汉初皖西境内淮南国、衡山国屡出变故直接相关。六安国首位国王刘庆,出身于一个显赫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家族。六安国因刘寄、刘庆家族显要,同武帝关系亲近,以及为着解决刘寄家族的矛盾而建立。研究西汉六安国之政区版籍的变化,必须采用逆推法等考证方法。六安国始封时至少应有七县之地。武帝以后的推恩分封、颁行左官律和附益法等,使得包括六安国在内的西汉诸侯王国逐步走向了衰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