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总是产生于表象之后,并且反作用于表象。世界最早的博物馆原始形态一般认为出现于古希腊时期托勒密王朝创立的亚里山大里亚博物园。中国古代的文物典籍收藏也渊源很早。到了公元前5世纪,在孔子死后,已经出现了纪念孔子的庙宇。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中外博物馆早已不是原先的形态,其性质、职能、作用、类别、意义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思想解放与社会的发展,经过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渐处在文化教育与民众生活前沿的博物馆迫切需要一门学科的规范与指引。中国博物馆学大约产生于20世…  相似文献   

2.
李科  石广阔 《东方收藏》2024,(1):99-101
2019年,孔子博物馆正式成立箫韶乐团。本着对礼乐文化的发掘、整理与推广,孔子博物馆又于2022年设立了礼乐传习所。文章通过对历年来出土与馆藏音乐文物以复原、展演的方式传播中国礼乐文化等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孔府古乐传习所的延续、乐器文物的复制、乐谱与乐师服装的复原及其获得的成果做出详细的介绍与阐述,旨在为传统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初,中国大地上约有1500座孔庙。经过二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和各类自然因素的影响。完整地保留至今者寥寥无几。如若我们这一代人对这些幸存的孔庙保护不力,到下个世纪,孔庙就会面临绝迹的危险。因此,以建立“孔庙博物馆”的方式来实现对孔庙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孔子、孔庙学术研究,是我们应尽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本文试就这个议题作一些探讨。一、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向纵观当今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建筑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是从近代形态博物馆出现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正如任何一种新建筑类型诞生之初,总摆脱不了产生这种新建筑的原型的影响,初创时期的博物馆建筑受神庙、宫殿、府邸、城堡等古典建筑的影响很大。与近代形态博物馆相伴而来的一批博物馆建筑,大多带有浓重的古典主义风格。封闭式的古典风格的博物馆建筑,还一度被奉为博物馆建筑的最佳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以注重实用性为特征的现代建筑思潮的兴起,和博物馆界对博物馆自身功能定位的逐渐明晰化,强调以满足博物馆功能要求而不是纯粹追求建筑形式语言的博物馆建筑类型观,得以初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研究已越来越成为一门学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经过了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微省博物馆,发出了"每个省都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博物馆"号召之后的第一轮中国博物馆建设时期。第一轮的博物馆发展高潮,可以理解为国家与省级较大型博物馆建设的铺垫,是中国历史上博物馆建设的良好开端。改革  相似文献   

6.
于富业 《沧桑》2014,(2):140-142
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旨在打破传统博物馆空间的束缚,将社区内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进行整体、活态的保护,以促进文化认同和社区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生态博物馆在建设目的、资金投入、运营管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与实践背离了其宗旨,失去了其本征价值和意义。本文对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和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进行对比分析,从其共性和差异方面探讨中国生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有数量庞大的可移动文物和众多的博物馆,博物馆活化工作是今后博物馆工作的主要方向,本文将对博物馆活化进行一些探讨。一、博物馆活化是博物馆自身功能的体现从公元前5世纪山东曲阜的孔子庙堂、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缪斯神庙这些世界最早的博物馆到现在,博物馆的发展已经有近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实物,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的含义在不同时代都有发展变化。中国的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起步较晚,经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后,有所发展,初具规模,也面临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考古博物馆是国际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较薄弱。加强考古博物馆相关研究,推进考古博物馆建设,对于丰富国内的博物馆类型,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考古博物馆早期发展的历史考察,讨论了考古博物馆的起源、定义、特点与分类,分析了考古博物馆在不同历史时期功能与形态的变化,并系统地阐述了遗址博物馆概念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容 《东南文化》2021,(6):157-163
为激发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活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博物馆文创联盟应运而生.博物馆文创联盟以博物馆联盟为形式基础,经过以博物馆商店联盟为代表的雏形阶段,通过与其他单位跨省、跨界联合发展,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发展成果和助推剂.未来,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出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可能会出现全国统一的博物馆文创联盟平台;二是可能更注重文化品牌的营造;三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博物馆文创联盟可能虚拟化.博物馆文创联盟抱团、跨界与融合发展的衍生过程,实质是博物馆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抱团、跨界、融合甚至虚拟化,都应始终将博物馆置于主体地位,将博物馆文化传播内容原真性置于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1.
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博物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的博物馆都处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博物馆建设的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前所未有。不难看出国家对博物馆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博物馆强势化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博物馆赶上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但是,有一些不利于博物馆健康发展的因素也随之混入博物馆。就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外先进的化、技术夹杂着各种糟粕一齐涌进国门一样,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机构,许多国家赋予博物馆以教育的职能,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促使现代教育向新的方向发展,作为现代社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其发展如何顺应和把握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趋势,并在现代教育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是我们值得探索和重视的课题。一、社会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的主要职能纵观世界博物馆的历程,博物馆为广大公众服务的教育职能是近代才逐渐发展和扩张出来的,近代公共博物馆能够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普及工业主义密切相连的教育价值”。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尽管派生于收藏与研究两项基本职能,如今已发展成博物馆的主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苏东海  毛颖  龚青 《东南文化》2012,(1):19-26,127,12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高潮,博物馆理论与发展研究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认为:博物馆理论研究需要从博物馆发展实践着手,博物馆发展研究要重视发展战略和时代主题的研究;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行动的新思维,呈现出与传统博物馆两极分化、对立统一的关系,其成功应建基于让文化的主人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体现了当前国际博协的战略思想,是博物馆的时代主题;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并强化自身独特的知识、审美和道德特征及其价值,提升专业功能与社会职能,增强文化竞争力;博物馆理论工作者应直面博物馆领域的复杂形势,加强对国内外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籍中本没有"博物馆"这一名词,有的只是博物"两字,大意就是见多识广,博识多知。博物馆(museum)一词,源自希腊语的"mou-seion",原义是指供奉掌管艺术、科学的9位缪斯(Muse)女神的神庙。而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则出现于17世纪,以英国牛津市中心博蒙特街上的阿什莫林博物馆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孔颜 《文物天地》2020,(5):4-11
《学记》有言:"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有着悠久而光辉的教育发展史。孔子是一位躬身实践的教育家,他的成就为后世所景仰,被誉为"至圣先师",他的教育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而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博物馆(图一至图三)是为纪念孔子、保护儒家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是孔子故里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博物馆工作者热衷于博物馆与观众、与旅游、与教学等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社会某一机体时,反思过来,谈谈博物馆与博物馆,重新正视一下自身的价值、自身的建设、自身的完与缺及博物馆间的诸问题,是博物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的基础,是博物馆向更趋完善的社会细胞发展的必要条件。脱离博物馆本身去谈博物馆与社会各机体的关系,去谈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就象一个空许愿而无条件兑现的人一样。将逐渐失去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众多各异的小机体组成了社会这个大机体。博物馆作为各异小机体中的一部分,自然对社会这个大机体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作用。社会机体缺少哪一部分,都不足以称为健全的社会。因此,博物馆工作者应努力使它成为社会机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博物馆群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于萍 《丝绸之路》2009,(18):92-93
博物馆这座神圣而高雅的文化殿堂,承载着人类发展的记忆,它是一部我们祖先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百科全书,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胎记和文化脉络。目前,全国博物馆面向社会为公众免费开放,大量的观众涌入博物馆,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博物馆。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的产生和博物馆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关昕 《东南文化》2021,(4):129-136
"科学"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与社会变迁的关键观念,不仅具有知识本位的特征,也具有社会属性.科学观念的更迭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的转型发展相伴始终.科学观念的演进特点也折射到同时期博物馆智识范式的形成过程中,博物馆内的"科学"并非一种扁平化的知识体系,而是存在着多线发展的智识传统,科学形态对博物馆的影响也无法绝缘于社会文化政治情境之外.中国博物馆智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科学观念在知识与社会两个维度上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 博物馆典藏的主题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在经济、化和资讯等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地球村的概念愈显突出。在化领域,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则是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各博物馆的特质变得越来越明晰。行业性博物馆队伍的不断强大使这一趋势更加明确。如何既适应世界新的发展现实,又保持博物馆的地域性、民族性化,确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博物馆典藏的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方向,甚至是区别甲博物馆和乙博物馆的分界(图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人民广场,总投资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 8000平方米,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为博物馆题写馆名。该馆自定位、设计、完成基本陈列经过了两年的精心策划建设,于2003年12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一座既反映余杭历史,又以闻名于世的良渚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博物馆,是人们了解良渚文化和余杭历史、解读江南水乡文化现象及其成因的重要窗口。它首次以中国文化地理区为单位设馆和组织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