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一直是许多人的梦想旅行地。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此地古称佛国,泉州满街皆圣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世界“丝绸之路”地图上,中国有两个标有红星标志的重要城市。一个是陆路的西安,一个是海路的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全球第一个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头顶上有着太多的世界级光环。更让人感慨的是,在现代化浪潮滚滚而来的年代,这座发达的城市竟然近乎固执地  相似文献   

2.
《旅游》2006,(5):71-73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朱熹说:“泉州满街皆圣人”。也有人说:“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现在的泉州民风依然古朴,市民真诚、热情。行走在城市中间,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趁现在泉州的知名度还不高,一些老城区还未改造,大批游客尚未到来,想去泉州,赶早。  相似文献   

3.
泉州博物馆     
《福建旅游》2005,(8):103-103
泉州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馆址设在位于市中心的泉州府文庙,没有“府文庙文物陈列展”、“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馆”等。随着泉州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构建和谐泉州。实现泉州社会的全面发展,200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泉州博物馆新馆舍,新馆于2002年9月开工.2005年元旦建成开放。  相似文献   

4.
刚带着“泉州十八景”的水彩长卷从苏州回泉的画家吴培植,最近表示,“泉州完全有申报‘世遗’的实力,此次落选很值得反思,泉州还有待扩大宣传”。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05,(2)
你知道福建泉州的“百柱殿”吗?——这是泉州“开元寺”的别称。当年,日本的一个国家领导人打听:中国的“百柱殿”在哪里?周总理请博学多才的郭沫若作答。郭答  相似文献   

6.
杨园章 《民俗研究》2023,(1):100-110
14世纪下半叶,伴随元明易代而起的“重建礼制”运动,深刻影响了近世中国文化。欲了解此过程,除关注王朝的顶层设计外,还应从地方社会自身的逻辑出发理解明初礼俗改革。通过张廷芳家族祭礼改革,可以看到彼时泉州儒学的民间实践,它们与官方推崇和推行的理念不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使用本地儒学传统来凝聚乡族联盟成员的认同。从宋元到明清,泉州经历了从“文化多元”向“文化霸权”时代的转变。不过,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在泉州的命运不是一个线性的“儒”进“佛”退的过程,泉州的“文化多元”始终以它特定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7.
黄展岳 《文博》2004,(5):69-69
读贵刊2004年第3期晏新志《张臣合墓唐俑品鉴》,文中据张臣合墓志“龙朔三年(663)授泉州刺史”,断“泉州为今福建泉州”,实误。查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及清代编修的《福建通志》、《福州府志》、《泉州府志》等史料,福建在唐初只有泉州、丰州、建州三州,其后增置漳州、  相似文献   

8.
泉州山水     
颜年安 《福建旅游》2004,(12):15-16
清代著名文人李渔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泉州世称海滨邹鲁,山水钟灵毓秀,奇峰、秀水、茵绿、烟岚,将泉州这块土地妆点得雄奇俊美,灿然生辉,这都要感谢上苍的赐予!宋名宦王十朋曾赞誉泉州“八闽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  相似文献   

9.
最近,福建泉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国际官员、著名专家、普通游客纷至沓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总协调员尤嘎博士也来了。7月13日至7月15日,他深入泉州市各个“海丝”史迹实地参观访问。尤嘎博士的到来,使泉州“海丝”申报”世遗”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嘎博士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之一,占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10.
1991年2月14日至19日(庚午除夕至辛未正月初五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船“和平方舟”,在福建泉州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综合考察活动.这支由30个国家50多位学者和新闻记者(其中中国学者和记者7人)组成的考察队,于1990年10月,从马可·波罗故乡意大利威尼斯,乘阿曼苏丹王室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沿古代商船航道向东行驶,于1991年2月14日上午11时抵达泉州后渚港,受到我国各级政府负责人和有关学者,以及5000多泉州群众的热烈迎接.泉州宋元时代曾是世界最大的海港之一,有着丰富的中外海上交流史的遗迹,经数十年中外学者的广泛深入研究,已形成可与敦煌学媲美的国际性“泉州学”.  相似文献   

11.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这是1960年10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泉州视察时留下的诗句,董老用十个字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作出了形象的描绘。这南北一条街,正是泉州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  相似文献   

12.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也是一座富有神奇色彩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文化广融博纳,在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海外的舶来文化兼容并蓄,因此史学界譬喻它为“宗教博物馆”。在泉州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宗教文化,有些已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有些则融入泉州地方文化之中,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3.
荷兰莱顿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行“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国际学术讨论会李玉昆泉州是12——14世纪著名的世界贸易大港,它曾以“刺桐城”闻名于世。明朝以后,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衰落,刺桐城日渐被人遗忘,19世纪的西方学者,由于对中国原始资料不够熟悉,对刺桐城...  相似文献   

14.
《诸蕃志》“南毗国”条载有时罗巴、智力干父子居于泉州城南的记载。新发现一方南宋时期泉州市舶提举郭晞宗的墓志铭,墓志铭中记载了关于郭晞宗在泉州任职期间积极处理市舶司积累的问题,得到当时外国商人的认可,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后因病在泉州去世。墓志铭中记载了当时的印度商人祭拜郭晞宗,这是以往研究中未被重视的一段史料。  相似文献   

15.
从长时段的视角考察泉州天后宫的历史嬗变,有助于阐释泉州妈祖信仰与中国海洋文化之间相生相长的关系。明清时期天后宫在拓建、重修中刻意维持了元明时代的建筑规制和风格,使得泉州天后宫作为文物具有了真实性的特点。而历代朝廷、地方官方以及基层信众活跃于天后宫的事实,又使得天后宫作为文物具有了人民性的特点。真实性和人民性,是泉州天后宫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中的支撑作用的两大表现。  相似文献   

16.
提起福建,不少旅游爱好者想起的首先是省会福州和副省级城市厦门,而低调的泉州则没那么受人关法。实际上,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马可·波罗游记》称它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这里的瓷器和茶叶曾经载着“中国”这个名字漂洋过海、走遍世界泉州的版图多次变迁,连本地人也未必能尽数这座城市的行政区划,可我却因为铁观音而对当...  相似文献   

17.
葛宁 《福建史志》2023,(5):29-35+60+71-72
唐代武德年间福建地区行政建置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但相关沿革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完全厘清。一为学界对武德年间建州、泉州的沿革关系众说纷纭。今考证武德四年曾改建州为泉州,与武德六年另置之泉州非为一事;武德四年另置一建州于建安县,亦有别于武德元年建安郡所改名之建州。二为武德八年闽地设都督府,部分史料及学术研究均以为是“丰州都督府”,根据出土墓志等相关史料,应更名为“泉州都督府”。  相似文献   

18.
从1939年至今,泉州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其辖区内的安溪县、晋江市、丰泽区、惠安县发现了10余座墓砖上印有“武吕”等铭文的古墓葬。从这些古墓葬纪年铭文来看,它们为唐高宗李治时期(650-683)的古墓葬,且在泉州之外的地域尚未有发现,故学术界一般称其为泉州唐“武吕”墓。由于此类墓葬显示为泉州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然而,由于文献资料有限,时至今日,文史界围绕“武吕”墓的许多谜团仍未解开,是为缺憾。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墓主并非刺史,而是刺史的族人。它是唐初氏族制度改革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中国与西方的交通往来,主要是通过西域与南海两条路线。陆路称“丝路”,始于汉代。当时西方的罗马帝国需要中国特产丝绸,这类产品经南新疆到波斯,再南波斯至叙利亚,抵达地中海腓尼基及巴勒斯坦等国的各大商埠、这条线路被称之为“丝绸来往的大道”,简称为“丝路”。唐代中国瓷器也是经由这条线路运销到西方诸国。除汉、唐陆上“丝路”之外,以后又开辟了一条海上通道。唐代中国的交州(交趾郡)、广州、泉州和扬州等四大港口,就是中国瓷器的出口商港,其中以广州和扬州为主,又称之为“海上瓷器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人文地理》2006,21(1):F0002-F0002,F0003
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全同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主办,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的“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于2005年12月4日至8日在泉州师范学院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