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已不仅是“守旧”和“拯救”,更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机部分被赋予沟通历史与现代的社会使命。因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价值认知与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协调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重要议题。同一时期实施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和西安大明宫丹凤门的保护利用工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其引发的社会讨论也反映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呈现方式、公众交流机制有调整空间,以更和谐地融入现代化城市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2.
王新文  吕正平 《丝绸之路》2010,(24):112-116
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人类的事业,世界各国在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中,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总体来看,国际遗产保护经验主要表现在遗产观转变使遗产类型不断扩展,扩大了保护范围;合理的资金保障制度保证了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合理利用遗产推动遗产保护;重视文化遗产宣传调动全民积极性。西安遗产保护事业急需构建城市文化遗产体系,建立西安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多样化投入制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入手,结合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所倡导的全球减灾,关注从减灾入手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研究了在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中如何从观念、方法、技术上引入防灾减灾思想的模式。希望本文的发表能带给文保界、建筑界应用防灾减灾理论解决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的文化遗产保护学,具备学科建设的各种要素,但现有学科现状不能满足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需要,而明确学科地位,处理好其他相关学科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的关系,加强建设学科队伍和科研建设是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保护大型古代城市遗址,不仅要保护文化遗产本体,还要保护其周边环境。整体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也符合当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潮流。郑州商城遗址是中国早期文明史和世界早期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市遗址,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结合郑州商城大遗址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对其保护历程、理念创新、模式沿革、工程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日益频繁的灾害风险与衍生危机使得历史城市既要面临愈加复杂的孕灾环境变化,又需承担灾害多样化而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传统遗产保护方法适应性不足的缺点逐渐暴露,转变保护思路迫在眉睫。本文以日本京都为例,分析了京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由传统的结构性保护措施和完善的立法政策,逐步扩展为有形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保护,以及应对环境变化与不确定性的韧性策略发展。韧性理念旨在适应性保护与良性利用中寻求文化遗产的活化机会,以形成保护文化遗产价值、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适应性应对灾害冲击的平衡关系。借鉴京都的韧性发展经验,为我国历史城市在平衡可持续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困境中提供实践新思路,以适应性调整保护政策、促进民众共同参与、良性规划与利用历史街区资源等手段实现历史城市韧性保护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然而这些开发活动带给我们利益的同时,对于文化遗产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城市文化遗产为例通过阐述城市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对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受控制的高速发展给城市遗产保护带来严重威胁。针对此种状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城市历史景观(HUL)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面,澳门历史城区是一个成功案例,为了应对景观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澳门基于其独特的历史层积和景观特征,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景观管理措施和文化遗产监测等层面,对城市历史景观保护采取了众多有效的保护方法和途径,这些经验可对国内其他城市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遗产利用程度不高、相关机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和困难。博物馆作为传承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机构,是保护和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当前运河专题博物馆数量仍较少,运河沿岸城市博物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利用程度仍较低,通过推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教育活动开发和加大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力度等途径,能够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对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从而传承和弘扬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通过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分别就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是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明确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文化遗址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现有常规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实施,而传统的文化遗址保护技术也无法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最大化。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的前沿热门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能够与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发展潜力。本工作首先分析了文化遗址保护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对物联网技术与文化遗址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针对文物保护领域的特殊需求,着重描述了文物本体与环境信息采集、监测数据的远距离传输,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三方面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并对涉及关键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简要介绍了已经部署运行的典型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系统,系统经过连续几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为敦煌莫高窟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这将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朱煜杰 《东南文化》2011,(3):118-122
近年来,西方国家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跨文化的视角看,中国遗产保护在借鉴西方的遗产保护体制时,需要注意保护体制和管理对象的差别,也要注意东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对遗产保护中"原真性"的不同理解。因此,中国遗产保护既要重视传统历史文化和物质遗产中的精神元素,也要考虑在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更要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出发,在遵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可以视为一种风险管理。对文化遗产面临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对风险预防与控制,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体现的是预防性保护的思想和理念。本工作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化遗产地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目前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为改进我国文化遗产地监测工作的开展,构建我国文化遗产地监测体系框架以及提高文化遗产地的预防性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极易附着并不断侵蚀各类文物,但用于高效去除或预防微生物损害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却相对有限,通常很难有效清洁以及阻止微生物在露天环境文物上的重新定殖。在文物保护领域,使用抗菌纳米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环保技术。本工作总结了文物微生物退化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了杀菌剂、天然抗菌剂、精油熏蒸剂和新型纳米抗菌材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杀灭剂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差异,指出了纳米材料的应用潜力及存在的不足。本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中微生物病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文物微生物防控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多起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审批事例中可以看到,在现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审批中,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和缺环,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隐患。为此需要进行改革,把文化遗产保护的审批权交给社会,由一人决断变为众人决策,  相似文献   

16.
Authenticity is a constructive concept and the core principle for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but it is also a controversial issue, along with its practic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Both the herita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authenticity principles are not indigenous, but were developed in western society and exported from western countries. As a result, conflicts arise with its implementation and therefore often lead to counterintuitive behavi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ocess in the case of Hongcun by apply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ism theory. The paper attempts to point out that both the heritage and the authenticity principles are socially constructed concepts a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very much influenced by the power relationships involved. Authenticity in Hongcun is a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static, and superficial style understandings, while less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hich is especially reflected in the neglect and the development restrictions on local craft and folk ar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nature of the constructiveness and power relationships in the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to integrate local voices in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ocess to avoid conflicts and to achieve conservation goals.  相似文献   

17.
观景台是人类经选择从事观察景物活动的最佳场所,其形式多样,既有天然观景台,也有人工观望台,还有的观景台本身即是景观。观景台对所观察到的遗产能发挥促进保护的作用,因此,既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更是一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保护手段,可以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特色文物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体系是在不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历经只见文物法规、而无文物法律的初创阶段;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等级法律规范齐备的发展阶段;各类法律规范迅速出台、调整范围广、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形成阶段.该体系是在中国文物保护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9.
每一批国保单位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文物保护理念等的影响,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时代烙印,都在不断地借鉴和融入新的文物保护理念。本文对第一至六批国保单位公布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与综述,以期探讨国保单位的发展脉络,以及国保单位在社会历史影响下所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ime, environments built within landscap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conserved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sites through natural, but mostly anthropogenic, forces. Today,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product of visu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architectural material and landscapes created through conservation, but also through social and economical needs and interests. In Western Anatolia,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sites with ecologically rich areas, countryside, coastlines and seascapes are the most essential visual, spati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ultural (historical) landscapes. Moreover, western Anatolian landscapes have retained their authentic character reg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diversity, ecology, rural traditional systems an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However, rapid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due to urbanisation and mass tourism have made their impacts on cultural historical landscape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is made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heritage within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s in Western Anatolia and to propose a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options fo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