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建筑的维修应严格遵循修缮原则兼论直隶总督署修缮工程柳淑巧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但绝大多数古建筑破旧不堪,急待维修。然而,古建筑的维修应以什么为原则呢?我国现行的古建筑修缮原则又是什么呢?在古建筑的维修中,我们是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存大量的砖石结构古建筑急需修缮保护,但文物行业目前还没有关于古建筑修缮质量控制的一套完整标准体系和规范。鉴于当前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发展水平,本文针对砖石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就现有相关其它行业规范在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中的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的特性提出问题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紧密结合北京历代帝王庙保护维修工程的实践,谈论了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各项原则及规定的具体做法;阐明了我国古建筑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材料技术、构造做法、损毁规律及维修方法等方面与西方古建筑的诸多区别,揭示了我国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特殊规律。明确提出对西方国家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应当认真学习,但对他们的具体做法绝不可原样照搬。作者主张紧密结合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修缮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并在这个体系的指导下做好我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相似文献   

4.
柏柯  纪娟  于群力 《文博》2011,(4):90-93
崇庆寺地藏殿建筑、泥塑均因年久失修而病害累累,急需进行现状整修。但是在古建修缮过程中,如何在整修墙体、屋面的同时不对殿内泥塑,尤其是附着在拟修缮墙壁上的悬塑造成破坏影响,一直是古建维修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山西崇庆寺地藏殿古建筑的修缮,介绍了一种兼顾泥塑文物本体临时保护和古建墙体修缮的方法:在泥塑及墙体结构稳定性调查的基础上,对泥塑实施预防护性保护及稳固措施,再对泥塑所在墙体进行托换,最终在确保泥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古建墙体的修缮。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木结构主要分为抬梁木构体系和穿斗木构体系,其结构布置与连接节点明显不同于现代木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计算和结构安全评估的工程实用性,对常见木椽的受力性能简化算法、常见拼合檩条的受力性能简化算法、三架梁和五架梁受力性能的简化算法进行研究,并基于动力特性分析,初步提出古建筑木结构典型构架体系在进深方向和面阔方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近似计算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性能计算、结构安全评估以及加固修缮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文章分析研究了数字化记录在大悲殿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探讨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价值,以期为以后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建筑维修与保护自50年代国家层面的修缮与保护开始就遵循着不改变原状的基本原则,在大同小异的实践中,在不断总结的过程里,越来越彰显出不改变原状基本原则对古建筑特点保护的重要.而与之相关的维修要求,以及由此引申的价值关注,都体现出中国古建筑维修保护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古城正定素以古建筑众多而闻名,近50年来在对古建筑进行的维修工程中,相继发现了一些文字题记,对鉴定、研究和修缮这些古建筑提供了可靠而有价值的文字资料。本文综合概述了这些文字题记的发现及其内容,并结合志书及碑文等原有资料的记载就相关问题做了考证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庞俊 《风景名胜》2020,(3):0315-0315
园林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不仅是古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形式,而且通过这些园林古建筑,能够实现对古时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内容的了解。本文针对园林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进行分析,在具体修缮保护措施落实时,必须要遵循适度性以及原真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实现对这些园林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受岁月侵蚀残损,或年代久远资料影像遗失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可复原、能完善、尺寸准、工法恰当等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研究运营的需求。而BIM技术结合三维扫描,则能够将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模、原样再现,具有准确记录、VR交互、原味传承等优势。文章分析当前古建筑维保修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通过三维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高精度正射影像绘图技术,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载体,结合GDL程序设计,建立参数化构件族,精细化古建筑数字模型,以及3D打印模型,为古建筑维保修缮提供沉浸式虚拟交互系统,构件节点细节、工部做法,为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提供直观、三维、准确、可交互的高效数字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梁桐 《文物春秋》2011,(5):42-48
大佛殿是甘肃张掖大佛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因年久失修,2005年国家拨款进行了加固维修。本文记录了维修前对大殿保存状况的勘察测量情况,以及在此次修缮、加固、补配过程中,古建筑维修技术的应用与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2.
长城全长超过21000千米,其中90%以上的段落已经是遗址状态,因此长城在整体上应当认定为"古文化遗址",而不是"古建筑"。将长城视为"古建筑"的观念,与社会普遍存在的以"八达岭"为坐标的长城观念有关。古文化遗址和古建筑的保护方法截然不同。以"古建筑"的分类申报长城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导致长城过度维修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长城资源认定数据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脱节,也导致长城保护维修项目施工范围不明确。长城的保护应以遗址保护为导向,以修缮工程为辅助,同时注意将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与长城的文物分类工作及长城资源认定工作相结合,理顺长城保护维修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主要承重材料是木材。木材是生物体,由有机物组成,容易发生腐朽、虫蛀、火灾和力学性能衰减等劣化,其中腐朽和虫蛀等生物危害的发生最为普遍。本文重点介绍了古建筑修缮和保护中,木材的保存、干燥、木材防腐处理的通用药剂和使用方法,针对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树种选择困难、木材防腐处理质量和木材含水率过高等问题,提出建议,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和维修提供最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任剑 《丝绸之路》2009,(20):58-61
古代建筑是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对珍贵的古建筑要予以合理的保护和保养,修缮工作也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并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6.
赵勇龙 《风景名胜》2021,(1):0294-0294,0297
古建筑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古建筑文物也将面临着材质风化、变形等风险,因此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古建筑文物的特点做好管理以及修缮工作规划,以此更好地提升古建筑文物的还原性。为此,本文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工程的定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其施工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结合 PDCA 循环管理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4 E”目标管理模式,探讨了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传统木构民居是当前分布最广、既存数量最多的民居结构形式,广西灵山县大芦村古建筑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芦村古建筑群位于灵山县城东北方向的佛子镇大芦村,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至清同治二年(1863),系受徽派民居强烈影响的岭南民居建筑群,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芦村古建筑群虽然长期以来保护维修从未间断,文物整体结构保存虽然较为完整,但并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的修缮,各院落均破损严重,尤其是木结构的糟朽劣化更是普遍。古建筑结构糟朽劣化的发生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往往不可终止,会直接造成木材抗力衰减,严重的会对建筑结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木结构的残损点指标是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和加固修缮设计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依据1992年制定的《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中的规定,为了对该规范中的构架整体性残损点指标进行验证和补充,本研究通过对南方地区传统的穿斗木构体系和抬梁木构体系的典型榫卯节点和构架的试验研究,得出两种木构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关键残损点指标,并与GB 50165—92规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规范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局部倾斜残损点比试验结果小,规范值偏于安全。规范中规定的抬梁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略小于试验结果,规范值偏于安全;而规范中规定的穿斗式木构架梁柱榫卯连接残损点对于燕尾榫穿斗木构而言是安全的,但对于透榫穿斗木构而言,则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李方岚先生是河北从事古建筑修缮事业的元老,在河北物界颇为知名,他是河北省从事古代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的第一位工程师。数十年来,他竭心尽力,献身于古建筑保护与修缮事业,在古建筑保护与维修领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河北许许多多的古代建筑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迹。李方岚先生,河南南阳人,1914年出生,1992年12月因病去世。他早年在家乡求学,1932年毕业于河南南阳高级师范学校。同年,由同乡介绍到山东参加了济南古迹研究会,从此开始了他倾注毕生而不悔的物和古代建筑保护事业。1934年他进入中国营造学社——我国名的古代建筑学研究团体学习深浩.中围营浩学料县中  相似文献   

20.
普陀宗乘之庙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是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单项工程,通过对该庙古建筑及基址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修缮,排除了古建筑的安全隐患,使普陀宗乘之庙得到了科学有效保护,保存、延续了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