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关于武周新字分期的几种看法 武则天造字一直是唐史和文字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近代以来,国内外学人反复探究,屡有拓进。其涉及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 1.武周新字究竟包括哪些字。 2.每个新字分别在什么时间开始通行,即新字的分期。 3.分析新字的字形结构及其由来,比较各种异体。  相似文献   

2.
1982年,笔者调查研究了武则天造字问题,其成果大部已陆续发表,认为: (一)武则天曾造新字18个(其中“月”字前后两次改写,算两个字)。 (二)新字多异体,但从奉敕撰,书的武周碑刻上仍可确定它们的规范字形(参见表二“新字”一栏)。  相似文献   

3.
2006年初,河北涿州市出土了一方唐武则天时期的墓志,志主为范阳人王端。墓志刊刻于圣历二年,志文中使用了当时颁行的改体字8个,印证了武则天推行新字的史实,又称涿州为“涿城府”,对研究唐代前期涿州的地方历史及变迁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624—705年)执政期间颁行过一些新字,习惯称“武周新字”。这些新字,当时就已经流传到云南,在大周圣历元年(698年)立于安宁城南的《王仁求碑》中已使用了国、天、日、月、地、初、年、正、圣等  相似文献   

5.
八思巴字由元世祖于1269年正式颁行,初称“蒙古新字”,后称“蒙古字”,因其为藏人八思巴创制,现通称八思巴字。八思巴字在有元一代是官方推行的“国字”,行用到北元,大约存在了一百一十多年,其后废行成了死文字。当它行用之时,不仅用于拼写蒙古语,还用来“译写一切文字”(颁行诏书语),如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等。其中拼写汉语的八思巴字资料,对于研究元代历史、蒙汉民族  相似文献   

6.
马洪 《北方文物》2011,(2):56-59
以南北朝、隋唐的造像记、经卷写本文字遗存为历史依据,考辨文字字形来源印证渤海压印瓦上的"仏"字乃是"佛"的别体,而不是渤海创造的所谓"新字"。  相似文献   

7.
拙文《从院藏拓本探讨武则天造字》(见本刊1983年第4期)提出了如下一些看法: 一、武则天改字自载初元年初(689年)开始,至长安四年末(704年)结束,为期十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中,共清理出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春秋时期新字创制比较活跃,但新造字在字种总量中的比例较西周时有所下降,反映出汉字系统逐步完善与稳定的历史趋势.新造字中表意类结构占3.86%,形声类结构占95.31%,表意类构形功能进一步下降,形声类构形功能继续增强,表明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参...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武则天“新字”做了许多研究,成果斐然。近年来,笔者在研究佛教造像碑过程中,对武则天“新字”偶有某些新看法,不揣冒昧,缀成此文,希有助于深化“新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录一九四三年上海《泉币杂志》第二十三期九页郑家相先生写“燕布之新发现”一文的一段:“此布出土燕地,戴葆庭由北平获一拓墨、同人见之,叹为创见,并嘱余考释。余细审之,仅识右方上下两字为右明,左方上下两字,因拓墨不晰,一时不能识。旋闻此布归老友方药雨君,乃驰书索精拓,承其惠赐两纸,并附书相告曰:“四字小布,文似左明亲(?),亲新也、(?)(亻品)也,但见明刀背文,或为地名,失载”。余再四审视,左方上一字确属亲字,即新字省文,  相似文献   

11.
陈伟 《江汉考古》2003,(2):55-60
《唐虞之道》是郭店竹书中的一篇。本在对众说择善而从的基础上,着重作了两件事:其一,对竹简编连的顺序加以调整,如将第13号简移至第3、第4号简之间,第11号简移至第17号简之后;其二,对数处字重作考定,如13号简第2字改释为“戚”,第7号简最后一字改释为“大”,第11号简第一字改释为“妃”,读为“配”。  相似文献   

12.
兰安乐 《文史月刊》2007,(12):F0003-F0003
傅山(1609-1684),太原阳曲县(今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人。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亦作青渚,一字仁伸。其名、字、号甚负,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文字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当一个形体所记录的词过多而易发生混淆时,常常改变这个形体的一部分而分化出新字,分化出的新字没有所谓“本形本义”,它只是借其所从出的“母字”的形体稍加变化,保持与“母字”相同或相近的读音,用来记录本属于“母字”而后分出的一部分词义.象“巳”字分化出“已”字,“足”字分化出”疋’字,就属于这种情况.下面我们就“”“(臼土)“(毁)二字的来源作些探讨,并试图对楚帛书中有争议的“萬”“兒”二字的释读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况周颐(1861—1926),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初名周仪,以讳宣统溥仪名改周颐。字夔笙,一字葵孙。号秀庵、秀道人、阮庵、玉梅词人、玉梅词隐、蕙风词隐等,习用者为蕙风。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墓区唐代墓葬中,出土过不少绢花。绢花鲜丽的色彩,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往往仍然保持不败,72TAM187墓中出土的绢花就是此中一例(图版壹)。 TAM187墓是一座夫妇合葬墓。墓道中有墓志一方,朱书志文大部已脱落,但是仍然残存"……安西都护府……副……上柱圀……(一生)……"等字。其中"圀"(国)、"(一生)"(人)是武则天时的新字。墓内男尸身下铺苇席,席边以文书残纸包覆,文内有"天宝二年"的年款。由此  相似文献   

16.
段玉裁诗合韵,旨在区别韵脚字之本音与其实际押韵音不同,提示古音系统中异部的一组韵脚字实际上是押韵的.诗合韵的基本特征,一是合韵字与所协字在古音系统中分属不同的韵部,一是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顾炎武不知道某些韵脚字有系统音(本音)与实际押韵音之别,对韵脚字异部者,据异文改字就韵.顾炎武改字就韵者,段玉裁一律视作合韵,并引异文或用读如字说明实际押韵音.段玉裁诗合韵是针对韵字在系统中之本音与实际押韵音异部的情况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北敦14681号《尚书》残卷,王煦华先生考定为唐高宗朝抄本、范宁改字本系统。本则认为其抄写时代当在高宗朝以后、玄宗朝以前;而其版本来源,则应是萧齐妙方兴本,而非东晋范宁改字本。  相似文献   

18.
北敦 14 6 81号《尚书》残卷 ,王煦华先生考定为唐高宗朝抄本、范宁改字本系统。本文则认为其抄写时代当在高宗朝以后、玄宗朝以前 ;而其版本来源 ,则应是萧齐姚方兴本 ,而非东晋范宁改字本。  相似文献   

19.
隋《虞弘墓志》所见史事系年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虞弘墓志》所见史事系年考证@杨晓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79字。如果真如此的话,倒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估计改之前是“虞”字,那么说明墓主人的家属认为应称“鱼国”、而不是“虞国”。大概是为了存旧。 [7]简报公布了拓片,但因制版不慎之故,最上一行只存半行,最下一行略去。张庆捷《〈虞弘墓志〉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完整地刊布了墓志文字,本文据之,仍以□表示缺字、以[]表示补字。并与拓片作了对照,稍作更正,如改“录”为“”、改“愧”为“”,另改正了一个印刷错误,改叶谷浑的“叶”为“吐”字。录文以」表示原志一行…  相似文献   

20.
《太平经合校》校对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经合校》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作,为海内学宗奉。但本书在校对方面有一些不足,包括:形近字取舍的不一致和误用.迳改原而未出校,误排原,异体字的改动和图的阙夺,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益于我们加深对这部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