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潘梓年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新华日报》社工作,其胞弟潘美年任《新华日报》社记者。在武汉失守时,潘梓年率《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转移西撤,途中惨遭日军飞机轰炸,潘美年等同志壮烈殉国。潘梓年满腔悲愤,仍然率领《新华日报》的幸存者,在环境  相似文献   

2.
潘梓年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新华日报》社工作,其胞弟潘美年任《新华日报》社记者。在武汉失守时,潘梓年率《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转移西撤,途中惨遭日军飞机轰炸,潘美年等同志壮烈殉国。潘梓年满怀着悲愤和痛苦,还未来得及为弟弟寻尸安葬,便率领《新华日报》的幸存者,在环境极端恶劣和条件极度艰苦的情况下,继续走小路西征。潘梓年为宣传抗日政策,发展民族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沦陷撤退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3.
<正>1938年1月11日,中共长江局在武汉创办机关报《新华日报》,社长为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与吴克坚。《新华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喉舌,在抗战宣传的最前线,宣传全民抗战、揭露日军侵华暴行,特别是浓墨重彩报道新四军东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奋勇杀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据初步统计,《新华日报》对新四军的战斗历程作了200多次报道和记录,成为新四军光辉历史的重要文献和历史佐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桂林的传播魏华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单行本,先是通过《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在桂林发行。后由文化供应社在桂林排版重印并发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先在桂林排印50本供党内干部学习,后由《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发...  相似文献   

5.
鲁兮 《文史月刊》2006,(4):61-61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集聚重兵,并有飞机配合,发动了以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和华北《新华日报》社为目标的大扫荡。敌军从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奔袭,进行铁壁合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亲临前线指挥。华北《新华日报》社长兼总编何云同志率部分编辑、记者、电务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生前十分重视和关心《新华日报》,曾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25日至1947年2月在重庆出版。1949年4月24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把具有光荣历史的党报《新华日报》的报名,用于解放后的南京党报。4月30日,《新华日报》在南京出版。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的最初阶段,报纸仍然沿用了重庆时期《新华日报》的报头。1949年9月间,有几位同志从北平来,带来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  相似文献   

7.
鲁兮 《文史月刊》2006,(4):39-40
太行区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中枢。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何云等46位同志壮烈殉国,是我国新闻发展史上最沉痛、最悲壮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革命遗址光辉永存──兼谈有关旧址的保护宣传工作沈果正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于武汉。同年5月,建立了《新华日报》重庆分馆。《新华日报》在武汉出刊不到一年,因武汉失陷而迁重庆。在重庆出版发行的《新华日报》,自1938年10月2...  相似文献   

9.
在太行山深处的涉县,《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和40多位新闻战士,顽强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斗争,热血洒在了涉县这块光荣的土地上,他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永远被后人称颂。1942年5月,侵华日军3万余众,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带领下,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加残酷野蛮的"大扫荡"。其时《新华日报》社驻扎在辽县(今左权县)东南部。5月23日,报社社长何云接到八路军总部"反扫荡"的命令后,紧急动员,迅速开展转移埋藏物质设备工作。何云社长手提油灯和大家一起紧张荣作。先将笨重的印刷机化整为零,又摸黑把拆开的一块块零部件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战文艺活动纪事[连载④]石雅娟,吴京波7月1日由桂林乐群社文化部编辑、出版的《抗战文化》创刊。7月1日晋绥边区七月剧社成立。7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增刊《新华文艺》、《敌后方木刻》创刊。7月1日新四军服务团与抗演六队在青年场联合演出话剧《...  相似文献   

11.
《炎黄春秋》2014,(7):92-93
编辑部同志: 转来汪大波同志的信,我仔细看过了。内容与我所说的几乎全同,但有两点小异:一是我听来的是潘梓年与这位投稿者谈的,潘当时是新华日报的头号人物,也是著名的社会名流。二是大漠同志不是去参加新四军,而是在参加新四军的筹组工作。因当时新四军尚未成立。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27日,《山西日报》辟出《山西青年》版,到1950年6月,共出24期,平均每周一期.该版的编辑机构山西青年社,随之成立.1950年6月24日,《山西青年》报正式创刊,周刊,四开四版,面向农村.社长兼总编辑的苏平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过太岳区《新华日报》的副总编,1950年由团省委第一任书记李超同志把她从《山西农民报》副总编岗位上要来,担任团省委宣传部第二部长、山西青年社社长和总编.苏平在青年社工作到1952年底,后来担任团省委第四任书记,“文革”中于1969年6月6日被“四人帮”残害致死.副总编为马万程.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直到1947年2月28日在重庆被国民党查封停刊,《新华日报》共出版3231期。《新华日报》全面、忠实地报道了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新华日报》短暂而辉煌的历史上,有一件大事,堪称中国新闻史上的  相似文献   

14.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第二天,周恩来在北平中南海接见准备去南京开拓中国文化事业的人士,宣布中共中央决定在南京出版《新华日报》。为此,中共中央从各地区、各部门集中了一批在宣传、新闻战线上久经锻炼的同志,组成了一支南下队伍。在武汉和重庆时期曾任《新华日报》编辑部和采访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新华通讯社和《解放日报》副总编的石西民,4月24日奉命乘专列火车南下。到了淮北,因淮河大桥被国民党炸毁,火车不通,在第三野战军驻蚌埠后勤机关的协助下,换乘大卡车,日夜兼程赶来南京,筹备出版南京《新华日报》。重庆《新华日报》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0月23日,《新华日报》社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留守人员,乘“新升隆”轮船撤往重庆,途中停靠燕子窝(今属洪湖市)遭日机轰炸,25人殉难。25日,周恩来由武汉抵达燕子窝,处理遇难人员后事;26日凌晨,到江边祭奠殉难烈士。  相似文献   

16.
正"卖报卖报!新华日报!"还记得这熟悉的报童声音吗?这响彻抗战救亡年代的声音,通过众多影视作品,已刻在几代人的脑海中。《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大型日报,曾给予前方将士和后方民众极大鼓舞,吹响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号角。鲜为人知的是,《新华日报》就诞生在武汉的一栋民居内,并在武汉会战的炮火中度过了一段光辉岁月。炮火中的287期报纸《新华日报》现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当历史的镜头定格在55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南京宣告解放。时序更替,政权更迭,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为纪念南京解放55周年,本刊约请历史的亲历者、当事人撰写了《南京〈新华日报〉诞生的前前后后》与《南京解放初期杂忆》两文。前文作者见证了最后一期南京《中央日报》终刊和第一期南京《新华日报》创刊的全过程,详细叙述了《中央日报》员工的起义、《解放新闻》的过渡直至南京《新华日报》的创办等前后经过,高度评价了创刊后的《新华日报》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前,创办的报纸,影响力最大的恐怕要算《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两种了。《解放日报》在延安,自然好办;但《新华日报》办在重庆,其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一份在国民党中央政府眼皮下办的共产党报纸,既要坚持说真话,又要对付国民党新闻检查官们,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华日报的回忆》(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就是当年参与办报的老报人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诞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也是党取得政权前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党报.《新华日报》社址在汉口府西一路大陆里(今民意一路大陆里).这是党的新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同志说:《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20.
我与董谦     
杨栋 《文史月刊》2007,(8):36-39
董谦是山西洪洞县人,笔名江横,1933年在太原进山中学读书时加入共青团,1938年在延安中宣部文化训练班加入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他曾先后在汉口《新华日报》、华北《新华日报》、《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