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青铜器矿料来源和产地研究,是青铜时代至关重要的考古问题,也是考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比较青铜器样品和矿床的Pb同位素分析数据,可以进行青铜金属原料来源的产地研究.为此,本工作利用MAT262固态离子源型质谱仪对重庆地区云阳李家坝遗址,涪陵小田溪墓群,万州大坪墓群,开县余家坝遗址东周时期巴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和比值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合金中铅都为普通铅,而非放射性成因铅.实验数据反映出206Pb/204 Pb比值分布在17.4630 ~ 18.6960,207 Pb/204 Pb比值分布在15.5573 ~ 15.8490,208 pb/204 Pb比值分布在36.7828 ~39.3869,除了两个数据外,大部分器物铅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几乎重叠,显示了稳定铅源的存在.此外,这批数据与滇川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底苏和大梁子矿床数据分布范围相近,局部重合,表明其铅料来源与这一地区有着一定的关系.实验结果反映了重庆地区东周青铜器群在铅料来源上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说明了巴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青铜冶铸业,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2.
铅同位素分析方法常用于判断铅矿石含的产地。牛津大学的S.Wolf等使用铅同位素方法分析一批来自埃及Fustat的伊斯兰铅釉陶制品。这批器物时间跨度从公元8世纪至14世纪,牛津大学的R.Mason已作了器型学、年代分类、岩相学和工艺学研究,而研究的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是由埃及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正几十年来,放射性同位素锶(Sr)、铅(Pb)和稳定同位素氢(H)、碳(C)、氮(N),氧(O)、硫(S)是用于人类及动物遗骸研究的同位素体系。随着质谱测试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热电离质谱仪(TIMS)等的出现,使得对于原子质量大于40(一直到铀)的天然稳定同位素体系的分析变得容易,为生物考古学领域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铅都是由非放射性成因的204Pb和放射性成因的206Pb、207Pb及208Pb混合组成。受冶炼技术所限,古代青铜器所使用的铜、锡、铅金属原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  相似文献   

5.
对商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1004号王墓出土的7件青铜胄进行了热电离质谱(TIMS)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成分分析,数据显示铜胄的合金类型可分为两类——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且其二者的铅同位素比值均处于高放射性成因铅范围。此研究结果为探索金属矿料的产地来源及此著名王墓的年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物铅同位素比值研究的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60年代铅同位素作为“指纹”已应用到矿床地质领域中,探讨成矿条件、成矿过程、矿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等问题。美国Brill博士借助了铅同位素可以指示矿源的特征,把它应用到考古研究的领域。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62年的美国考古杂志上。继而,Brill、Yamasaki、Gale和Mabuchi等人广泛地对古代青铜器、钱币、玻璃、金银器、颜料和陶釉等进行研究,探讨铅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相互分群(Grouping)联系,与矿料产地的关系,并结合史料,分析古代矿业开发、冶金铸造、贸易、交通和文化往来等情况,已取得  相似文献   

7.
铅同位素考古:20世纪国际上关于铅同位素分馏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有关铅同位素分馏的讨论,涉及到铅同位素考古的科学理论基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①从冶炼矿石到获得金属这样的过程中,铅同位素组成不发生改变。其主要人物有Russel,Farquhar和Barnes;②类似冶炼过程中的非平衡蒸发将会相当大地改变铅同位素组成。其主要人物有Budd和Pollard/Heron。  相似文献   

8.
从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广西是世界上出土冷水冲型铜鼓最多的地区。据统计,目前广西各级文博单位收藏的冷水冲型铜鼓多达90余件。我们测定了有关铜鼓和矿料、古代冶炼产品的铅同位素组成,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铸造铜鼓的矿料来源。一、铅同位素比值法与样品采集铜鼓的合金成分中,一般都含有铅。这些铅元素来自矿石铅(即铅矿石和铅矿物中所含的铅)。在矿石铅形成之后,它的铅同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本研究项目系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所进行的合作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为依据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法研究“中国河南省巩义市黄治窑出土唐三彩及日本出土唐三彩、日本产铅釉陶器之产地推定”的提纲报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测定委托(日本)学校法人别府大学文化财研究所的平尾良光教授实施....  相似文献   

10.
正同位素比值分析是解决青铜器矿料来源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铅同位素分析已经较为成功地运用在了青铜器铜矿和铅矿的来源分析中。近年来,锡同位素比值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大量的数据进行比较,且冶炼、铸造过程是否会造成锡同位素的明显分馏仍然存在争议,因此仍需要大量研究来验证锡同位素溯源是否可行。不同于欧洲中部和西部地区,巴尔干地区的锡矿记录很少:在塞尔维亚西部有一些小型的冲积砂矿;在  相似文献   

11.
铅同位素比值作为探索青铜器产地和矿料来源的指示剂而被广泛采用,为论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仿古范铸实验。测试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出土古铜锭含铅量大多在1%以下,样品中添加铅的含量远高于铜、锡料所带入的微量铅。结果证明,青铜器铅同位素的指示意义是不确定的,并且在冶铸过程中可能存在铅同位素的分馏。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济南刘家庄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带有铭文族徽的商代青铜器,其形制多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地区居住着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针对该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铜器铅同位素等方面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针对这批青铜器制作工艺、合金技术及矿料特征等科技分析数据偏少,与商都殷墟遗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讨论分析。 本研究选取该遗址三座墓葬中29件青铜器(56个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金相显微镜、VG Elemental型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利曼Prodigy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从青铜器合金组成、金相组织、铅同位素比值及特征微量元素等方面采集数据加以分析,再结合器物形制等考古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结果表明,刘家庄青铜器主要为铸造成型,合金组成为铅锡青铜、锡青铜、铅青铜、纯铜及铅砷青铜。大部分青铜器金相组织以α固溶体为基体,呈树枝状偏析,枝晶间分布(α+δ)共析体,部分共析体完全腐蚀,Pb相呈颗粒状零散分布或者完全腐蚀,局部区域如孔洞、枝干与缝隙间析出不规则形状铜晶粒。少数器物金相组织内部存在滑移线,推测器物可能经过铸后冷加工。铅同位素比值显示,此批青铜器高放射成因铅占比较高,与殷墟二、三期含高放射成因铅器物数据分布范围相对吻合,与殷墟一期、殷墟四期分布范围稍有差异。微量元素总体趋势以高含量Bi、As、Ag元素为特征,结果与殷墟青铜器微量元素分布模式相较接近。综合对比发现,刘家庄青铜器似乎与殷墟青铜器的主体原料相同。从器型上看,刘家庄青铜鼎、簋、觚形制与纹饰风格等,多与安阳殷墟青铜器尤其是与殷墟二期、三期保持较高的相关性。 本研究表明晚商时期海岱地区与殷墟中原地区交流密切,为商晚期青铜器生产来源与流通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该研究深化了对刘家庄商代青铜器本身的认识,补充完善了济南刘家庄青铜器科技分析内容及考古学研究信息,为深入了解商代时期海岱地区与殷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夏家店下层文化铜器的物料信息,探讨其矿料来源,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对4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和1处高台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了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同辽西地区几处金属矿的铅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4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铜器的原料可能是使用辽西当地的大井多金属矿的矿石冶炼而成,而大山前遗址出土铜器的铅料有可能来自辽宁桓仁的多金属矿,二道井子遗址所出红铜器的铜料则可能另有来源。所属高台山文化的湾柳遗址铜器的铅同位素数据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铅特征,表明其与同期其他考古学文化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4.
将微量元素示踪法与铅同位素比值法结合起来对青铜器矿料的溯源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先前对虢国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测定表明,其青铜器铅同位素与山西中条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重合。本次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虢国墓地青铜器与山西中条山古矿冶遗址微量元素特征不同,而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铜锭的微量元素特征相似,推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为虢国墓地青铜器提供了大量的铜料。此外,微量元素与铅同位素都表明虢国墓地不同墓葬的青铜器基本具有一致的矿料来源。  相似文献   

15.
成都金沙遗址铜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沙遗址出土铜器的金属成分和铅同位素组成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合金配比方面金沙铜器基本上继承了三星堆时期的技术传统 ,用铅较多 ,铅锡青铜为主要材质类型 :大约三分之二的金沙铜器含有与三星堆铜器在铅同位素组成上高度一致的高放射成因铅 ,约三分之一的铜器属于多个产地来源的普通铅。由此可见 ,金沙时期一方面继续开采利用三星堆时期的高放射成因铅青铜原料矿区 ,另外也开始利用新的原料矿产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显微共聚焦拉曼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手段,对故宫宁寿宫花园符望阁内檐装修的两件掐丝珐琅构件的珐琅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色珐琅釉为铅-钾体系(Pb O-K2O-Si O2)玻璃,其他颜色珐琅釉基体为含硼的铅-钾-钙体系(Pb O-K2O-Ca O-Si O2)玻璃。珐琅釉的主要碱土元素助熔剂为钾,这暗示出使用的为本土配方。不同颜色珐琅釉的乳浊剂与着色剂种类各异,其使用规律与同时期玻璃、彩瓷制品存在一定的关联。样品表面气孔较多,与原料和烧制工艺有关,且存在使用蜂蜡混合颜料进行气孔填补的修补工艺。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6,(12)
近年来,碳~(14)技术被广泛用来测定考古年代,为现实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服务。自然界的碳元素是由碳~(12)、碳~(13)和碳~(14)三种同位素组成,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98.9%、1.1%和10~(-10)%。其中碳~(14)是放射性同位素,放出β粒子(电子),而蜕变成氮~(14):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证明激光烧蚀MC-ICP-MS铅同位素分析考古艺术品-罗马银币的可应用性,选择14枚取自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银币样品,并已知其制造地来源。其中,7枚为公元196年罗马制造,另7枚为公元197年LAODICEA制造。用激光烧蚀MC-ICP-MS同位素分析,并用传统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两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相关样品的测试分析,指出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古代矿冶遗址分布及冶炼遗物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利用铅、铜等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示踪本区铜矿冶炼产物输出方向的可行性,指出利用亲铜微量元素特征组合(包括富集、贫化元素,元素对及元素组合等)作为判别标志是相对而言较好的方法,同时要定性与定量标志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北窑墓地出土西周铜器的锡料用量与殷墟二期铜器相当,其锡料来源充足,暗示西周早期,周贵族能够控制和使用稳定的锡料矿源;铅同位素比值基本上都属于普通铅的范畴,其与部分殷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重叠在一起,表明北窑墓地铜器与部分殷墟铜器的制作使用了相同矿料,说明商代晚期殷人开发利用的部分矿料到了西周早期开始大规模开采使用。研究还表明,西周时期金属矿料流通是普遍的、常态化的社会行为,是当时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物流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