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徐传武 《文献》1998,(3):207-209
汉代人贾谊在<新书·春秋>中说:"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人刘义庆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德行>载有人劝庾亮卖掉被认为是害人的"的卢马",庾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中,有一句对<卷耳>的评论:"<卷耳>不知人."关于这句话的含义,学者们发表过一些见解.李零先生解释为:"是伤所怀之人不可见,故日'<卷耳>不知人'."[1]廖名春先生说:"<卷耳>'怀人',但所怀之人不知在何处,故谓之'不知人'."[2]胡平生先生说:"所谓不知人者,应指'我'因念君子,而登高远望,'酌彼金基,维以不永怀','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相似文献   

3.
柯愈春 《文献》2004,1(2):174-193
我对杨宾的集子发生兴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当时在旧杂志上读到一篇题为《关于杨大瓢》的文章,作者是杨宾的晚辈同乡周作人①.文中介绍杨宾的集子说:"嗣知有《晞发堂文集》四卷,系杨慰农所编而未刊之本,在书肆寄售,问之云是东莞伦氏之物,今南行未返,因不能得,稍觉可惜.但诗集却于无意中得了一部,《力耕堂诗稿》三卷,康熙中叶刊本,每卷首有朱文印曰'摩西',又一印左旋读之曰'黄人过目'.  相似文献   

4.
轩辕台访古     
"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每读伟大诗人李白的《北风行》,都为这一名句所动。历代注家对此也有不少注释。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味。"究竟"景虚"到何种程度?"有"什么"味"? 语焉不详。吴瑞荣在《唐诗笺要续编》中写道:"雪花如席,自属豪句,看下接轩辕台,另绘一种舆图,另成一种义理。严冲甫訾为'无此理致', 是胶柱鼓瑟之见。太白诗'白发三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道新开后,电视台刘军邀请我到老通城采访时,我专门请他绕道去一处位置.因为我母亲当时又再次证实了我父亲生前告诉过我的一件事:"黄石路(当年叫云樵路)路口对面,巷子口(汉安邨)高头两家,是'通成饮食'的分店." 她特别说道:"那年,光未然经常来这里,就在二楼你爸爸的床上睡午觉." 母亲说的,是1938年保卫大武汉、武...  相似文献   

6.
"他惯于意淫,示爱腼腆。"胡因梦在回忆起与李敖的婚姻离合时这么说:"一向自视为'超人'的李敖,在人生观上其实并不超越,他和众人是一样的。他以'智者之爱'作为期许,然而从古至今能全观的智者都觉察到,'二元对立'就是人性中的颠倒和各种病态的根源,对立性愈大,病情愈重。"但曾"以历史批判当政政党,以笔杆左右党外选情"与认为"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的李敖却来得潇洒。他不但友好地与胡因梦分手,而且写下了书面文字祝她"永远美丽,不再哀愁",一度震惊世人。胡因梦的讲述多多少少使我们从侧面更多地了解了李敖。  相似文献   

7.
严怪愚 《百年潮》2006,(6):58-61
初识老乡范长江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我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者告诉我,说:"名记者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我说:"本是名记者嘛!我们欢迎!"他说:"什么名记者?!""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范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我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我认为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为范长江生色,而是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这两篇文章给<大公报>生色."  相似文献   

8.
容庚 《文物》1960,(Z1)
前读文物1960年第2期郭老"弭叔簋及訇簋考释"一文,颇有疑义;近复承段绍嘉同志以拓本寄赠,附函云"并盼示复"盛意可感,勉抒鄙见以答:弭叔簋甲子之甲,金文皆作十,此簋独作田,为他器所无.甲骨文上甲之甲作田,金文?作父甲鼎、甲鼎、兮甲盘之甲皆作田,尽属人名,与甲子之甲不同.故知此器乃属西周晚期,开混合使用之始,甲字是由此转变而来的.莽字吴大澂说文古籀补收入附录( -),说:"窃疑古镐京字必非从金从高之字.许氏说'镐温器也,从金高声.武王所都,在长安西上林苑中,字亦如此'.丰多丰草,镐  相似文献   

9.
我的二舅梁思成是个有趣的小矮个儿,他瘦瘦的身材,满头乌发,嘴巴瘪瘪的,戴副眼镜,弯着腰,背微驼,腿微瘸,可走起路来蛮精神。他别有一番风度,穿上西装戴好领带,有股子帅劲,我妈妈总说"二舅很smart(潇洒)"。每次二舅来我们家,妈妈总会说"Handsome boy(漂亮小伙子)来啦"!他们兄妹在一起总是亲亲热热,高高兴兴。  相似文献   

10.
谢泳在《胡适的一些旧事》一文中,比较了对鲁迅和胡适的一些评价后,提出"总体上看,也可以说胡适的骨头是硬的"的观点。接着,《羊城晚报》发表了丹祖的文章《胡适的骨头是"硬"的么?》,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胡适的"硬"是反映了反动派内部的一些争论或国民党内部高层人物之间的某些分歧罢了。他的性质,同革命派、革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坚决斗争的性质,显然完全不同。从胡适28岁以后的大半生经历来看,正好表现了他敌视革命人民、进步人士的'反骨'之顽固性是多么'死硬'罢了"(转自《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8日21版)。如果说谢泳先生的观点过于"新"的话,我以为,丹祖先生的话则过于"旧"了。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56,(3)
过日本人关野贞说历城四门塔为东魏武定二年建筑(公元544年),梁思成先生写的"祖国的建筑",也说为东魏,现在荆三林先生文中又同样提到塔的年代,因先论之。塔在历城柳埠神通寺东南附近,全为石建,势将倾塌,解放后经文管会修理保护。中加柱石、横  相似文献   

12.
一位海外记者曾经用"四高"来概括对程思远的印象:年龄高而神气朗;身材高而行动敏捷;声音高而言辞准确;职位高而平易近人。儿时的磨难,年轻时多年的军旅生涯,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他结实的身板与独特的人生态度。程思远说:"许多人一遇到挫折总是容易伤感,甚至消沉,我则不然,总是自寻安慰,一笑了之,百折不'恼'。"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出生于安徽,安庆、怀宁两县的县界恰好从他老家的中间穿过,这也许注定了他是一个一出生便要将争议带到世间的人物。他出世几个月,父亲便死了。因此,他在《实庵自传》里"第一件事"就说,"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民国10年,他在广东开会。席间,陈炯明郑重其事地问道:"外间说你组织什么'讨父团',真有此事?"他一听,哈哈大  相似文献   

14.
徐珣 《文史天地》2007,(10):13-17
"人家都以为我这个梅太太,亨尽了人间荣华富贵,殊不知抗战八年期间,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中……"梅兰芳听了夫人的这席话,百感交集地说:"名人总有本难念的经。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周恩来接见福芝芳时,也称赞道:"芳心总是伴忠魂。你是上海滩名符其实的‘抗战夫人'。"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采访阿妈卓玛时,她已退休在家照看孙子。那是2017年6月3日的西藏山南苹果园小区,阳光格外灿烂。一她说:"我是1956年冬天生人,家乡在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基巴乡。这里虽然风景美丽,但对于我这个出生在‘乌拉差役'(即为用人背运送庄园主人和物资的一种差役)人家的孩子来说,童年的印象是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听我母亲讲,哥哥妹妹出生时都在去往错那宗支差的路上。我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就在庄园主的‘草垛房'里分娩的,生下我后母亲自己强忍着  相似文献   

16.
张希贤 《百年潮》2005,(11):51-55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非常重视学习,曾说:"中国人一向说'攻书',要进攻,不能保守."为了指导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毛泽东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四次"攻书",推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十五年中日战争"与"八年抗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年战争"是日本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所谓十五年战争是从1931年"满洲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日本学者把这段历史叫做"日中战争史"、"太平洋战争史"、"大东亚战争史"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学界出版了不少关于十五年战争史的文章和书籍.一位日本学者说:"1956年鹤见俊辅率先将'满洲事变'、'中日战争'及'亚洲太平洋战争'三场战争统称作‘十五年战争'.此后,这一称谓受到大家欢迎并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18.
"东北的原住民?那只能是满族喽。但城市里可没有够得上'原住民'资格的满族,"沈阳的摄影师朋友为了不打击我的积极性,好半天才挤出这么句话。"现在的东北人,绝大多数都是当年'闯关东'从河北、河南、山东闯过来的人。"听了这话,我疑惑了:"沈阳不是有满族人的故宫吗?难道不能说明沈阳是满族的发源地吗?""不--行!可差得远呢!不过,我知道,靠近吉林那边有个满族自治县,而且据说当地还有一族姓肇的人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直系后裔呢。"……于是,我们开始了走近满族的行程。  相似文献   

19.
怎么形容吐尔根的杏花呢?美丽?震撼?浪漫?我觉得,这些远远不够。我只想说,如果你看过吐尔根的杏花之后,再看别处的杏花,难免会生出'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四月的吐尔根,杏花那铺天盖地的气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冲击,还有独特的风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屏住呼吸,静心欣赏。'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可见杏花花色的美妙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百年潮>1997年第5期上看到于光远的<忆彭真二三事>一文,引起我的一些有关回忆. 一是关于梁思成的"北京市人大代表"身份问题.至少在1952年以前,北京市的民意组织还不是"人民代表大会",而是"人民代表会议".我在1951-1952年时是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会议的高校学生代表,当时也是直接选举产生的.农大一个教授代表是林传光先生,一个学生代表就是我.开分组会时高校代表是一个组,记得同组的包括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还有周培源、钱伟长等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