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荀子伦理-政治思想的-贯之道是"分"的思想."分"的要义是如其分而治理.普遍的"区分"或"分"的方法论,是荀子思想中非常具有启发性的重要方面.分治的理念体现了荀子对伦理-政治融合关系的思考,其关键在于由人而政,关注人的自我完善,强调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荀子学说彰显了正名与尚学等儒家传统的主旨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森森 《沧桑》2009,(4):142-143
荀子养成教育方法作为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荀子养成教育方法是对“重知识、轻行为”教育的改革,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崭新教育理念。面对历史的跨越和时代的变迁,荀子养成教育方法仍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素质教育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是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荀子作为先秦思想的总结者 ,以继承和弘扬孔门儒学为主旨 ,对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诸子百家的理论学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批评和指摘 ,并有所借鉴、吸收和承袭 ,从而充实丰富了儒家学说的理论深度、思想内容及表现方式。诚然 ,他对诸子学说的批评也不免显出思想上的某些局限 ,或失于武断 ,或过于偏激 ,固不失其儒家传人的本色。此思想内容呈现给后世的 ,则是先秦时代思想界诸子百家并鸣的总体印象和历史写照。本文意在继此前已发表的就荀子对兵家、纵横家的批评和总结所做的考察之后 ,再进一步梳理一下荀子对其他诸家学说及儒家各派的批评和吸收的脉络与线索 ,以期加深对荀子思想的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荀子(约公元前319年——前238年)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曾游学于齐国,三次为齐稷下学宫的祭酒,做过楚国的兰陵令,有《荀子》32篇。荀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战国末期,随着各国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长期的兼并战争,全国的统一成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历史任务。荀况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统一的要求,他总结继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学说中的精华,批判了各派学说的唯心主  相似文献   

5.
韩非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极大成者,他总结了先秦法家各派的思想学说,提出以法、术、势三位一体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为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和封建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他也具有历史进化的观点,批判了复古守旧的观点。《韩非子》思想是先秦思想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五十五篇。本文从经典原著出发,探究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法治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荀子和司马迁都是儒学发展的代表人物,两者都融合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史记·孟荀列传》对荀子记载的事迹颇为简略,所以关于《荀子》与《史记》的关系很难说清楚,本文试图从天人关系方面入手,展示司马迁与荀子思想的异同,从分析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这对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礼学思想是荀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反映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荀子提出“礼三本”学说,将礼的内容置于天人、父子、君臣这三对基本关系之上,为每个人在以血缘宗法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政治关系中找到了特定的位置以及相互联系的桥梁;他通过对人性的重新界定,提出人性恶,为人以礼克己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他对社会组成的深入认识,对人“群”、“分”的相互依存关系的论证为礼是有差别的和谐这一内涵奠定了存在基础,完成了儒家“克己复礼”的内在逻辑演化。儒家礼学思想由此成为一个更加系统、完善的体系。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荀子在论述其礼学思想的过程中深入阐述了他关于人类文明形成、历史发展的动力及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五个方面(君的角色、臣的角色、君制臣、臣犯上、君臣和谐)比较管子、商鞅、荀子、韩非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进而阐述韩非的君臣观,管窥其政治思想之一端。  相似文献   

9.
在荀子看来,作为社会多数的民既无德也无知,不具备从政的能力。因此,荀子在构建其君民关系论时,一方面从论证君主制政治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了立君为民观点,这是典型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从君主施政的角度把民众排除在外,确立了君主的政治主宰地位,这是明显的君本思想。民本和君本在荀子思想中并行不悖。这或可解答学界在荀子君民关系思想研究上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思想虽不以孝道而著名,但其从"性恶"的人性基础出发,把孝道思想纳入"礼"的道德范畴和"法"的制度范畴,形成了以礼法论为核心的孝道思想体系,这是对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把儒、墨、道、法和前期法家都作为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是不稳妥的,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确定的应该有儒家和前期法家。他继承了儒家的人道实践原则,继续了荀子的思想转变,完善奠定且推行了其法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后王主义、性恶论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法"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瑞兰 《丝绸之路》2014,(14):44-45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意识形态,其中"仁"的理念处于核心地位。其政治思想体现出强烈的伦理色彩和个体人格色彩,注重人际关系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古代中国的一本奇书,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自古以来,研究《周易》者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学说纷繁芜杂,然而涉及政治思想的不多。本文则通过解读《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在《周易》庞杂的政治思想中,以天人关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最深。特别是"天人感应"思想,曾很长时间在统治思想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其实质,就是愚民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慧 《史学理论研究》2022,(4):86-96+159
重农学派政治思想研究经历了一个从隐晦到鲜明的历史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解释向度从单调到多元的拓展过程。18世纪中后期,关于重农学派政治思想的理解受制于革命语境,重农学派政治思想被认定为绝对主义甚至专制主义学说。至19世纪中期,学界开始探寻重农学派政治思想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承脉关系。随着共和制的确立、政治环境的稳定和理性科学的进步,关于重农学派政治思想的史料编撰和实证研究得到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兴盛的背景下,重农学派政治思想得到新的解释,呈现出推动社会变革的进步色彩。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大革命传统史学遭遇危机,重农学派政治思想在修正史学的研究路径中丰富发展,并在当代多学科交叉的视域下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5.
张小燕 《神州》2011,(18):89-90
中国历代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集中体现在"大同"社会政治思想上。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不断,在这样的岁月里,人们自然更加向往和谐,希望战争停息,邦国和平安宁。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政治失序带来的恶果,他总结历史,反思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他的儒家理论学说。孔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恢复古代圣王之治,他对于社会政治的最终追求,就是他的"大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6.
长老派家庭的宗教背景是构成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哲学来源。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深深根植于他对英美民主政治的信奉。威尔逊对美国独特性的理解(美国例外论)和对边疆学说的接受影响着他对美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的看法。威尔逊国际社会改造的思想是美国国内进步主义改革思潮向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次延伸。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分权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民生史观为哲学基础,包括权能区分和五权宪法两个部分。孙中山的分权学说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缺陷也日益突现。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系统研究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现实情景,使大学生在参与中验证书本知识、理论学说,主动地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系统研究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现实情景,使大学生在参与中验证书本知识、理论学说,主动地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顺厚  王贤卿 《攀登》2002,21(6):19-2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极为丰富。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的学说进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 ,就如何重视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导向价值、提升价值、塑造价值、激励价值和调控价值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