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国史》评介张富祥初读新近问世的《鲁国史》一书(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首先想到的是有关史料问题。言古史者皆知,中国早期史记书事简略,譬之后世正史,所谓“断烂朝报”之讥洵不为过。然“百二十国宝书”丧失殆尽,唯鲁史《春秋》仅存涯略,复得《左传...  相似文献   

2.
《鲁国先贤传》为史志著录杂传一种,作者为西晋人白褒。是书亡佚较早,今人有三种辑本,皆不算精善,兹重新辑校佚文十三则,并对其文字和内容进行考辨。《鲁国先贤传》作为地方人物传记,可与正史互证互补;而且白褒对传主的记述,颇有魏晋品评人物的风格。故其虽存吉光片羽,对于我们研究汉魏六朝杂传、小说以及历史文化等,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志刚 《文献》2000,(1):4-17
本世纪以来,随着学术界思想理论方面的解放和西方理论的引进,<诗经>作为经学的研究格局,已经被彻底打破了.人们抛弃了所谓的圣人制作、圣人删削的神话,蒙在<诗经>之上的层层尘垢被全面廓清.  相似文献   

4.
《诗经》与渔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与渔猎文化王廷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体反映了从周初到春秋中叶的五百多年间中原及附近地区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情况,其中有一百二十余首诗歌间接或直接地涉及到这一时期的渔猎文化,约占全诗集的1/3强。所谓间接,是指诗歌中或用作比兴,或用作祭...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各门类艺术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而相互沟通原理,以文化中的遗存性与继承性为立足点,分别从把握外部世界的艺术观照方式和造型——意象的文化内涵两个不同层面,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与原始造型艺术进行了跨艺术门类的比较研究,为更深入地理解原始艺术和阐释《诗经》的文化意蕴显示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周代服饰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思玲 《史学月刊》2001,(5):139-140
《诗经》作为周代的诗歌总集,其中不少篇章涉及到周代服饰方面的内容,遗憾的是这方面的内容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足够的重视。从《诗经》中的有关材料可以看出,周代服饰既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又是与那一时代的政治观念及审美意识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当被视为周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了解周代的服饰化,《诗经》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鲁国的历史地位与鲁国史研究杨朝明鲁国是周王朝分封的一个邦国,然而,它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邦国。鲁自周初始封,历西周、春秋、战国,到公元前249年为楚国所灭,历时七、八百年。在当时的政治、文化舞台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鲁国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不仅反映了上古时期的宗教、政治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在表现上述方面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从《诗经》相关诗篇来看,当时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主要有田猎、踏青游观、游泳、垂钓、聚会歌舞、射箭、投壶等方式。总体而言,《诗经》中反映出来的上古时期人们的休闲活动既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能量的合理合度的释放,也是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欲望的克制。  相似文献   

9.
张儒 《文献》1999,(1):45-51
《诗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历朝历代研究者不乏后人,也出现过不少研究《诗经》的名家.汉代的毛亨、郑玄,唐代的孔颖达,宋代的朱熹,人皆尽晓.  相似文献   

10.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孔子是否编诗、删诗,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但《诗经》三百零五篇都系周诗,业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因此,考证《诗经》的逸诗仅限于周诗。《诗经》逸诗大体可分四类:一、篇名诗辞俱逸;二、篇名存而诗辞逸;三、篇名诗辞俱存;四、篇名逸而残辞存。现分叙如下。一、篇名诗辞俱逸谗《商颂》七篇以上——《国语·鲁语》说:“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  相似文献   

11.
阜阳汉简《诗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84,(8)
阜阳汉简《诗经》出自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随葬的遗物。墓莽及简册的有关情况,已经在《文物》1978年第8期和1983年第2期作过  相似文献   

12.
高斯文 《神州》2013,(24):11-1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郑风》的爱情诗独具特色,本文介绍了郑风的成因,以及其独特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诗经》音乐,因记谱法出现的较晚而迟至唐代始有记载。继宋代文学家、音乐家赵彦肃所传《唐开元风雅十二诗谱》之后,出现了元代文学家、音乐家熊朋耒《瑟谱》中的《关雎》等《诗经》乐谱;再后,又出现了清代出版的《诗经乐谱》与《诗经古谱》等。上述乐谱,也与歌词相一致地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诗经》音乐中的“风”,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所以也可称为“民间音乐”或“地方音乐”。由于我国古代各路诸侯自成一家,各据一方,所以,又可把这种“地方音乐” 叫做“国风”。由于“风”,多来自民间,又可说它是“土风”或“土乐”。郭沫若讲:“民歌民谣在古代称为‘风’。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前人训释《诗经》时出现的5条具有典型意义的不当训释做出补正,并从方法论方面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诗》的表达风格本简约明快,解释当忌繁冗迂迴,宜求其简约之旨。应注意阐发文章中的特殊辞例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对于受句法限制而产生临时意义的词语,应注重词义的引申理据,避免任意突破其词义系统而说之;在分析先秦词义时要特别注意研究它的词义系统和同源词系统,全面了解其义,再根据具体语境选择相宜的义项,不能简单地选择后来的常用意义;同源系统中的词义在同一时代往往表现在相同句型当中,寻找这些相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系统地把握它们的词义;宜通观语境,从整个语境中去把握词句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诗经》乐器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明代刘濂称为“乐经”的《诗经》,涉及的乐器实为二十八种。杨荫浏先生“有二十九种”之说,不完全符合《诗经》的实际。仔细审视二十八种乐器在《诗经》中的分布,可以发现:(一)琴瑟已由宫廷庙堂走向华夏各地,融入社会各阶层,制造也讲究选用桐、梓等木料,迎来了弹弦乐器发展的新阶段。(二)打击乐器主要还是用于殿堂宴乐、宗庙祭祀、朝聘礼仪等。这些承袭的乐器,较之其前:第一,大小、形制等发生了多种变异,种类明显增多;第二,制作精细,工艺水平相当高。(三)当时器乐合奏相当发展,如琴和瑟的组合、“钟鼓之乐”等。(四)《雅》之所以涉及的乐器最多,一是周王畿的诗,二是来源复杂,三是反映社会现实既深且广。  相似文献   

16.
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的《诗经全泽》(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郎有益于读者的好书,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部书在注释和译文方面还有不少可商之处。不揣浅陋,略陈拙见,聊供译注者参考,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7.
《诗经》恋歌与布依族情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狭义上讲,情爱是人类一种生物性的本能意识。从广义上说,情爱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恋,相互追求、相互结合,以及共同生活,包含着丰富多样的社会内容。如爱情的表达、追求的方式、结合的过程、社会发展对情爱的影响等,无不是人类文化的体现。社会越向前发展,情爱受社会的影响越大,情爱的内容越丰富多彩,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诗经》恋歌与情爱文化发生情爱被认为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表明情爱和文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当然,情爱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是和文学并蒂共生。文学最初没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诗经》中俳谐诗的内涵、内容、艺术技巧及特点等方面来探讨诗中的谐;从隐的内涵、原因、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诗中的隐。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探讨,笔者想使《诗经》更全面地展示给世人。  相似文献   

19.
朱一杰 《神州》2013,(24):36-36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一百零五篇。《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集中在《国风》,以《郑风》最为突出。《郑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最有特色的国风之一,也是历史上争论最大、评价最不统一的诗歌。本文从《诗经·郑风》的特点和成因入手,分析解剖《郑风》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左洪涛 《文献》2003,(2):4-17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儒学对于巩固其统治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广开献书之路,准许私人传授先秦儒学典籍.这些典籍后来被立于官学传授并被整理出写本,《诗经》是最早立于官学的.为了讲述的方便,这些写本都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故称为今文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