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广山 《文物世界》2010,(5):50-52,49
<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漫长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系统理念,对各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古籍浩如烟海,是用之不竭的文献宝库。而旧方志作为中华文明历史记载的一种载体,是这宗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对旧志的保护,收藏单位一般是将其当作珍贵文物来收藏,束之于高阁。这样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是不利的。随着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全国方志界展开了旧方志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这是抢救和保护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3.
<正> 长城是中华民族共同修筑、现存最宏伟、内涵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古代军事工程史上的奇迹。它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人类历史上修筑时间延续最长的军事建筑工程,是反映和记录中华民族风雨沧桑、发展变迁的历史丰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象征、文化艺术的宝藏和游览胜地。河北历史悠久,境内有战国以来历代王朝修筑的长城15条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文物局 《丝绸之路》2010,(11):F0002-F0002,1
<正>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住开来的文化渊源,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丝绸之路贯穿全境,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文化遗产资源,古文化遗址、石窟寺、长城烽燧、简  相似文献   

5.
何江梅  田原 《旅游纵览》2022,(13):111-11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和传承好。由于受到文化全球化、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粗放式开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以传统的“限制型”保护为中心的文化资源保护理念亟待转变。“活化”是文化遗产的一种新型保护与利用的理念。本文以钓鱼城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钓鱼城文化资源的历史、科学等价值,借鉴前人的研究,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探究“活化”的原因,结合钓鱼城文化遗产资源的实际状况,从遗产本体活化、游客活动活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活化等方面探索文化遗产资源“活化”策略,推动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景区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丽红 《丝绸之路》2012,(8):102-103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传承,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1972年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首先提出,其产牛背景是现代社会基本结构发育成熟,社会历史、长期资源和文化内涵需要整合与概括。文化遗产理念是比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更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历史文化、文化未来规律的表现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味着对人类未来的理性选择,是富有前瞻性和发展性,可保证人类文化正确与合理的发展。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有效结合的产物,其巨大的内在价值在时间坐标系里将与文化、自然、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方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国史、编修地方志有悠久的历史。历代方志文献在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集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外,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达数十万处之多。这其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历史文化街区,有历史文化名镇,有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各级各类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身份的明证,  相似文献   

10.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面。怎样保护文化遗产?比较我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平遥、丽江,我们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发现:一是必须由保护单体文物发展到保护成片街区、保护景观整体、保护整座古城;二是“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原则,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由此产生了本文对东昌坊-小局部,历史文化名城-大整体,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畅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大运河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普遍存在遗产利用程度不高、相关机构沟通合作不足等问题和困难。博物馆作为传承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机构,是保护和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当前运河专题博物馆数量仍较少,运河沿岸城市博物馆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利用程度仍较低,通过推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利用、注重教育活动开发和加大文创产品开发营销力度等途径,能够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对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从而传承和弘扬城市的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浸润我们的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感动我们的是中华民族永不停息的创造,让我们惊叹的是中华先民对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美绝伦、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遗产留给我们延绵亘古的文明脉络,传递着人们一代又一代沉淀下来的感悟与思想精髓,这笔历史赋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是滋养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成长的沃土。现代科枝手段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和研究思路,拓宽了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者们的视野,挖掘并提升了科学内涵价值,使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光彩。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使先辈的革命精神代代传承,还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托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分析达州市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深入挖掘其多元价值,明确该市红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现实问题,之后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期实现红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共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高媛  李翠霞  李韵 《旅游纵览》2023,(23):148-150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本文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的建设为切入点,对长城(秦皇岛段)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挖掘、设计、整合与创新,以期发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的引领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骊明 《人文地理》2002,17(5):25-28
首先将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放置在中国和世界性文化保护的背景下进行评价,提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西安城市发展的战略资源。文章从城市个性保持和古都特色塑造的角度,对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定位、存在的矛盾、重点课题、政策环境等提出了战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近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应突出特色加大力度,切实加强软实力建设。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博物馆文化。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资源,大力加强艺术精品生产。依托丰富的文化活动资源,打造黑河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扶持和推出一批有较大影响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和企业。深入挖掘和利用俄罗斯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对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魏峰群 《旅游科学》2006,20(2):30-34
历史文化名城记载着城市的发展信息、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范,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今天,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成为闻名遐尔的旅游热点城市.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恰当的建设行为,从而导致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珍贵的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城市的旅游功能。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空间模式选择及管理体制建设等内容的阐述,对构建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许筱言 《神州》2011,(2):56-61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也称楹贴,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宝贵的明珠。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地展示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规律,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得到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种,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习俗。一年又一年,本文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重温楹联习俗,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遗存的有效载体。目前,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工作陷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期。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强化对文化遗产的管理规划,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科学和艺术文化价值,是极为重要的旅游基础资源。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趣日益浓厚,各种文化遗产深层次开发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发文化遗产旅游不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缓解遗产保护经费的不足,而且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教育。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开发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推动江苏旅游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