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90年9月4日,于抚宁镇田各庄村西发现一方铜印。现收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印面呈方形,有半圆形钮。边长2.2厘米,通高1.5厘米,印面阴刻篆字“军司马印”,侧面有阴刻篆书“范”字。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阜新市文化局文物组收藏一方金代天赐年款的乣军铜印,现介绍于下,并略为考释,以求指正。该印于1972年在阜新县七家子乡出土。印呈方形,边长5.1、厚1.1厘米。长方梯形钮高2.1厘米。钮顶上阴刻一“上”字。重400克。印面阳文汉字九叠篆字“蒲杨县尉之印”六字。印背阴刻两行錾字,左为:“蒲阳县尉令”,右为“天赐二年六月”(见拓片)。  相似文献   

3.
凤翔县博物馆收藏有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私、官印共十一方,现予以报导,并就其中有关印章略作考证。一、私印七方井相私印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3、边宽1.5×1.5、厚0.6厘米。印面阴刻篆文“井相私印”四字。有边栏(图1)。李邦私印馆藏品。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6、边宽1.8×1.8、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李邦私印”四字(图二)。  相似文献   

4.
迁西县出土“假司马印”1994年11月22日,迁西县尹庄乡大付庄村民付桂民在其麦田挖排水渠时,出土铜印一方,立即送交迁西县文物管理所。此印瓦钮方形,印面阴刻篆书,印文为“假司马印”,边长24厘米,厚08厘米,带钮通高2厘米。按汉代“司马”为主兵的...  相似文献   

5.
<正> 1984年,迁西县瓦房庄乡金龙口村刘长兴在挖地时,出土铜印一方,现简介如下: 此铜印高3.81厘米,略呈正方形,钮上面刻一“上”字。钮高2.5厘米,钮宽0.9厘米;印面长5.4厘米,宽5.3厘米。钮两边阴刻楷书“太平兴国五年七月铸”九字。(图1)印正面篆书“雄勇第十二副指挥使记”共十字。(图2)。 据《宋史兵一禁军上》记载:“雄勇旧号  相似文献   

6.
1994年7月11日,在正定县政府建楼工地出土“提控所印”一枚。2000年8月30日,在县政府办公楼后挖暖气管道时,在距地表10厘米处又发现“都提控印”一枚。二印现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一、“提控所印”为黄铜质,保存完整。楔形钮,钮高3.1、宽4.3厘米。钮上端阴刻一字“上”。印背面钮左刻“恒山府造”,右刻“兴定四年八月”。印上侧面刻“提控印”(图一)。印面近正方形,边长7.2×7、厚1.6、通高4.7厘米,重775.9克。阳文,九叠篆书“提控所印”四字(图二)。 提控,为提辖控制,即总领之意。以…  相似文献   

7.
1976年6月21日,朝阳县大平房公社大平房大队社员王忠生在铲地时发现一方古代铜印,后送交文物部门,现由朝阳地区博物馆收藏。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6.3、边高1.2、通高4.1厘米。长方梯形钮。印面篆刻九叠阳文“都统府弹压印”六字,印背右侧阴刻“天赐二年”年款,左侧阴刻“弹压”二字(见图)。都统府弹压印,过去很少发现。迄今为止,仅金毓黻先生在《东北古印钩沉》里收录一方,印文亦为“都统府弹压印”,背文  相似文献   

8.
杜蔚 《陇右文博》2001,(2):74-77
1984年在定西县巉口镇北一公里处的定西地区巉口林业试验站院内出土了一方元代八思巴“扬威征行义兵万户府”的铜印,印呈正方形,边长8.2厘米,厚1.7厘米;梯形纽高7.6厘米,下宽4.5厘米,厚1.8厘米,上宽3.7厘米,厚1.4厘米。印背右侧阴刻“扬威征行义兵万户府印”10字,左侧阴刻“中书府部造”及“至正廿一年十月日”13字。此印1996年经国家物鉴定小组鉴定为国家一级物,现收藏于定西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1988年冬天,江苏省东海县曲阳乡在曲阳古城内出土一方汉代铜印.此印通高2.2厘米,印面呈正方形,边长为2.3厘米.坛钮,钮成半圆柱形,钮座高1.1、长1.6厘米.主体呈梯形,上部边长2.1厘米.印面阴刻篆书“军假司马”四字.“军假司马”,汉代官制.《续汉志·百官志》载“顺帝即位……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  相似文献   

10.
在编写《襄樊市文物志》的过程中,收集到一部分古印章资料,现介绍几方,以供爱好者研究和鉴赏。一、“王”字画印此为镌刻文字和图画的小型铜质印章,正方形,台座人钮。通高2、边长1.2厘米。宜城县楚皇城内东南角出土。印面的文字和图画皆阴刻,画面正中豊  相似文献   

11.
一 广陵王玺的出土 1981年2月24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出土了一方罕见的汉代诸侯王金印—“广陵王玺”。此印系纯金铸成,制作精工,光灿如新。印台呈方形,上立龟钮。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端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龟钮的背上铸有六角形图案组成的龟背纹。龟甲的周缘、双眼、四肢等部位,均錾有小圆圈形的花纹—俗称鱼子纹。经笔者用精密量具仔细测量,测得“广陵王玺”的印面长为2.372厘米,宽为2.375厘米,台高0.945厘米,通钮高2.121厘米,重122.87克。(见图版八)。  相似文献   

12.
近来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征集到“副统之印”一方。该印是1984年育新小学教师董春辉在临城乡顺合村通往县城小路旁的树林中无意发现的。此处距县城正北5公里左右,离五岳河,即金之限雅河不远。印铜质,正方形,边长6.4、厚1.4厘米,印背边长6厘米,重550克。印文为汉文九叠篆书“副统之印”四字。梯形钮,高2.9、上宽2.5、底宽2.3、厚1.2厘米。钮顶略平,上前方有一“上”字,以示倒正。印背有阴刻楷书二行,印钮右侧一行五字,为“猪儿年八月”。印钮左侧一行  相似文献   

13.
1972年,密县平陌公社供销社杨台门市部,在收购废旧物资中获得金代铜质官印一颗。公社干部冯丙寅同志发现后,即送交密县文化馆珍藏。这颗金代铜质官印,重679克,略呈长方形,横宽7.3、竖宽7、厚1.3厘米,上置长方形梯钮,钮高2.7、中宽29、厚1.4厘米。印面阳文为九叠篆字“义军都统之印”(图一)。印的左侧阴刻正书“义军都统之印”,印背左边三字“行部造”,右边四字“天兴元年”,印钮顶端刻一“上”字(图二)。“义军都统之印”与《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一书127页所刊印的“义军副统之印”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南四里金上京故址中,曾出土多方金代官印,现仅试考二方,以见金末官制之一斑。一、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1964年出土,现藏于阿城县文物管理所。铜质,方形,边长6.3、厚1.6厘米,重670克。梯形纽,高3.2、宽2.8、厚1.5厘米。印面为九叠篆文,九字:“上京路总押荒字号印”(图一)。印身上侧阴刻楷书四字:“总押荒字”。印背亦有阴刻楷书  相似文献   

15.
达川市发现“佛法僧宝”铜印任超俗近日,达川市文物管理所从印司流散文物中征集到一方钢印。该印为方形,四角微翘,带座板状直条钮。印面过长5.5厘米,厚O.5厘米,带钮通高4.5厘米。印面四周一道单边,其内为铸印九叠篆阳文“佛法僧宝”四字。印背钮的两边各铸...  相似文献   

16.
1987年5月,宝鸡县阳平镇村民给县博物馆交献铜印一枚。方形龟钮,边长2.3厘米,通高2.2厘米,重50克。印面篆刻阴文:“天帝使者”四字(见图)。据交献  相似文献   

17.
1984年9月23日,吉林省永吉县黄榆乡小城子村朱红刚等两名学生,在朱家屯后山上拾到一颗契丹文铜印,现由县文管所收藏。印呈正方形,每边长7.8、厚1.7厘米。印钮长3.5、宽2、高3厘米,呈碑状。印通高5厘米,重1公斤。印正面阳刻九叠篆书(见图),钮上阴刻一汉文“上”字,以示印的倒正。  相似文献   

18.
镇江博物馆藏古代铜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丹徒右尉"铜印一方该印于1980年1月在丹徒县丹徒镇金家山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应是墓主人生前的职官印。印体方形,鼻钮,边长2.2、厚0.5、带钮通高1.8厘米。印面阴刻隶书"丹徒右尉"四字(图一)。丹徒,文献资料一般都笼统说"汉置丹徒县",但置于汉代何时?文献记载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文物陈列室现藏有汉印多方,今择三方精品介绍如下: 一、广明左尉印为铜质,方形拱钮。边长2.3×2.3厘米,厚0.8厘米。钮高1厘米,重43.5克。印面阴刻篆文“广明左尉”四字(图一),印在汉长安古城出土。据《汉书·霍光传》卷六十八(中华书局版第一九三页):“明旦,光闻之,止书室不入……,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文广明,都郎属耳。”(师古注曰:之,往也。广明,亭名也。属耳,近耳也。)  相似文献   

20.
宝丰县文化馆最近在商酒务公社收集到一方金代铜质印。这方铜印出土于1969年冬,是社员李洼斗在关帝庙村西地挖渠时发现并交给了公社党委。最近,由公社党委付书记王在囿同志转交给县文化馆收藏。这方铜印为正方形,每边长6.5厘米、通高5.4厘米,边厚1.5厘米,重675克,印背有长方形印钮,钮上部有“上”字标记。印文为阳刻九叠篆书“都统盈字之印”,印背左侧镌刻楷书“林州行部造”,右侧有“兴定二年七月”等字,印边前部镌刻有印文楷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