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社成员成分复杂,多有旧时名士。他们的私生活亦有名士风度,不拘时俗,放浪形骸,寄情声色,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交游伶人。作为南社创社者之一的柳亚子正是南社交游伶人的始作俑者和主将,为了揄扬名伶冯春航和陆子美,他不但撰有大量诗文和剧评之作,而且先后为二人出版了专集:《春航集》和《子美集》。独有吴江柳亚子,上天下地说春航:柳亚子与冯春航冯春航(1888—1941),名旭初,别署小牛、小子  相似文献   

2.
柳亚子1887年5月生于江苏吴江,1903年,17岁的柳亚子从吴江来到上海,在苏州河泥城桥附近的“上海爱国学社”读书。他认识了蔡元培、章太炎和邹容等人,并与他们结为知己。柳亚子还与蔡元培、黄宗仰、陶亚魂等人一起帮助邹容出版《革命军》一书,为传播革命思想起了积极作用。同年5月,上海爱国学社与中国教育会发生矛盾。由于柳亚子以中国教育会会员资格在爱国学社作附课生听课,为此柳亚子也受到影响,便辍学返乡,到吴江自治学校读书。 同年6月30日,清廷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封闭了宣传革命的《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在此…  相似文献   

3.
《江苏地方志》2009,(6):50-50
9月5日.南社研究会在苏州成立。吴江派出专门采访团,寻访近20位南社社员后裔。9月12日起。由吴江市博物馆组织的“百年南社”两岸三地展览赴香港、台湾展出。吴江是南社活动的“大本营”,柳亚子、陈去病是吴江人,吴江籍的南社、新南社社员更是多达130多人。  相似文献   

4.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诗人和史学家。尹瘦石(1919~1998),江苏宜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柳、尹二人并不同行,而且经历迥异,年龄又相差悬殊。但他们却志同道合,在上世纪40年代的流亡生活中结成了忘年交。这一点,在柳亚子的《磨剑室诗词集》中曾有很多描述。其中,单独赠尹的诗词就有50首,同时赠尹和其他人的也有20首。“他日桂林搜掌故,柳吴江与尹宜兴。”“他日渝州传故事,尹宜兴与柳吴江。”柳亚子的这些诗句,就是他们之间深厚的诗画情谊的最好证明。一、握手漓江认酒痕关于柳、尹两…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后,柳亚子客居重庆。某日午后,柳亚子与好友散步路过“嘉陵酒家”,一时兴起,便入堂小酹,吟诗唱和,尽兴之极。不料时至黄昏起身离店时,这二人才发觉谁也未带钱。只好向店主汗颜相告:“我叫柳亚子,就住在前面不远,酒钱待回去取来再补交。”店主闻之却喜出望外,很快拿出文房四宝,再三施礼道:“柳老先生光临小店,已使小店四壁生辉,哪里还敢讨酒钱?如不嫌弃,请先生留下墨宝作个纪念。” 柳亚子当即挥毫写就一首趣味盎然的《换酒诗》: 金貉换酒寻常事, 难得今宵酒如醇。 三十三年大除夕, 愿拼一醉在嘉陵。 店主将这首诗精心装裱后挂在…  相似文献   

6.
《隋书经籍志》所据“旧录”新探张固也《隋书经籍志》总序中说:“今考见存,合条为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其旧录所取,文义浅俗,无益教理者,并删去之;其旧录所遗,辞义可采,有所弘益者,咸附人之。”这里的“旧录”,显然即《隋志》正文著...  相似文献   

7.
“实中”考     
在我国古代城市中,有一类建筑被称为“实中”。但这一词目,现有辞书均未见收,古代文籍中亦不习见。哈佛燕京学社所编《水经注引得》录有“实中”一条,视为“兰丘”之俗称。其实,在《水经注》中,“实中”凡七见,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梅瓶探识     
梅瓶探识刘涛梅瓶是中国陶瓷中一个典型品种,其自身演变有一个从实用器到花瓶和陈设品的过程。一般认为,梅瓶始见于宋代。当时似称“酒经”、“经瓶”,是用来盛酒的。《陶说》转录宋人赵德麟《候鲭录》云:“陶器有酒经。晋安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凡馈人...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一九七《席书传》附弟“篆”。“篆”误 ,应作“彖”。复核殿本底本 ,也作“篆” ,可知根源在《明史》馆臣修史时误记 ,谨辨正之 :一、《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作“席彖”。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79年版《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据《进士题名碑》拓片、《登科录》 ,参以地方志编撰而成。书前《索引》为“席彖” ;书中《历科进士题名录·明朝之部·正德九年甲戌科》“席彖”排在第五十二位。二、《国榷》① 记作“席彖”。该书卷五一武宗正德十四年 :“谪户科给事中席彖夷陵州判官……以长按黔国公沐所劾按察使沈恩等…  相似文献   

10.
据《孔丛子》、《抱朴子》等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 ,我国饮酒始于六七千年前的尧舜时代 ,禁酒之举兴起于周朝。周灭商后 ,周朝统治者鉴于商纣酒色误国 ,颁布了严厉的禁酒令———《酒诰》。主张饮之以礼 ,并专设刑官 ,限制饮酒。但由于生产的发展 ,周人不仅没有把酒禁绝 ,反而渐渐喜好起酒来。汉武帝曾颁布律令严禁群饮 ,规定“三人以上 ,无故群饮 ,罚金四两”。并实行酒的生产和流通全由官方控制的“榷酒” ,酒类政府专卖。而汉武帝却是个好酒之人 ,《三辅皇图》说他曾“行舟于”秦始皇造的酒池中 ,还说“池北起台 ,天子于上观牛饮者三千人”…  相似文献   

11.
1923年,柳亚子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会同江苏吴江黎里区教育会、县立第四高等小学等9个团体,团结了64位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成立了《新黎里》报社。柳亚子自任总编辑,毛啸岑任副总编辑。经过两个多月筹备,于4月1日正式发刊。《新黎里》报四开四版,每月1号、16号发行。初期每刊600份,中期达1000份,最多达1120份。发行范围颇广,国内遍布所有省份,国外发到南洋和美国。创刊伊始,《新黎里》气势凌厉,连续推出旅大问题、婚姻问题、劳动纪念等特刊。在担任繁重的总编工作之余,柳亚子撰写了一篇篇泼辣锐进、…  相似文献   

12.
黄波 《文史天地》2004,(11):57-58
毛泽东写给柳亚子先生的那首著名的诗句“牢骚太盛防肠断”,使亚子先生的“牢骚”差不多要成为中共建国初期文坛政界一个不大不小的公案了,众说纷纭。近期又有一篇有力的文章,即《炎黄春秋》杂志2004年第6期刊载的孙有光所撰的《周恩来批评柳亚子牢骚太盛》。为什么说这是一篇有力的文章呢?因为据作者文中所记,他当年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便衣保卫队工  相似文献   

13.
一、贵州的第一出话剧《维新梦》及其影响话剧艺术登上贵州戏剧舞台,是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07年,旅日的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组织“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夭录》(《黑奴恨》和《热血》(原名《杜司克》)等剧,成为中国人演出话剧之始。同年,春阳社在上海演出《黑奴吁夭录》,上海成为新剧(话剧)在中国的发祥地。贵州的话剧活动,便是在上海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1912年,达德学校校友聂正邦、王慎余、朱练甫朱冠山等人,从上海回到贵阳,他们带来了新消息、新风气。一次,与省内校友周杏村、朱梅麓、包百■、熊梦周等人…  相似文献   

14.
明末抄本甲乙记政录 《甲乙记政录》二卷《续丙记政录》一卷《续丁记政录》一卷,明佚名撰。明末抄本。红格。半页十行十六字。四册。近人邓之诚跋。 邓跋云:“此书盖记天启四、五、六、七年魏阉之祸,据邸根按日编纂,最为得实。夏燮校《两朝剥复录》、《先拨志始》实推勘月日,用力颇勤,惜其未见此书。杨凤苞《秋室集》以《甲乙记政录》为记唐王事、盖只见禁书书目,实未见本书,不免妄相推测。此旧抄本当是原稿,体例殊不划一,恐未必有刻本。已卯之夏,燕京大学图书馆偶从书贾得之,诧为秘笈,因校抄一本,而书数语归之。是岁十月十有二日,五石居士邓之诚”。之诚,字文如,号明斋,江苏江宁人。曾参加反清和反袁护法运动,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其著作中最重要者为《中华二千年史》、《骨董琐记》等。  相似文献   

15.
金文明校证《金石录》卷十一“祖了彝铭”条云“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213页)注中又云《宋史·艺文志一》著录李公麟《古器图》一卷。案:《宋史》444卷,文苑六《李公麟列传》称“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故“字伯时”一语可单独成立,“父”字为下一句之首。即《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而非李公麟之作。《宋史艺文志》成书于元朝,赵明诚《金石录》为南宋时著作,故《艺文志》之《古器图》记载当系误引《金石录》之故,此亦后世诸如《安徽历史述要》  相似文献   

16.
王裕巽 《中国钱币》2000,(2):28-31,51
在汉武帝三铢钱建元、元狩两次铸行说与元狩四年一次铸行说的论争中,争议焦点是有无建元元年至五年初行三铢钱事。拙见以为由于建元年间初行三铢钱,是书证、考古实证确凿的史事,故汉武帝前后两次铸行三铢钱是无可置疑的史实。长期以来,有部分研究者,受如东瀛加藤繁等人的“崇《史》非《汉》”误识之蒙惑,不仅未能对该说之确,妄作必要的核考,反引伸其“《史记·平准书》未录武帝建元年间铸三铢”说作为元狩四年一次铸行说之要据。遂使这一研究有“以人为据”之失误,违反了考证研究言必有确据的科学原则,脱离了严谨、绵密的汉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国清百录》初为智者大师的门徒智寂编集的“先师遣迎信命”。后因智寂在“搜访未周’的情况下圆寂,智者的另一弟子灌顶有感于智寂“笔墨之功,与气俱弃”,乃续更撰次,以成定稿,据灌顶自己说:此书“合得一百条,呼为《国清百录》”,编集此书的目的意在“贻示后昆,知盛德之在兹”。故此书著作权一般皆归于灌顶。 《国清百录》的本子比较复杂,宋《崇文总目》“释氏类中”作一卷,宋释志磐之《佛祖统纪》“九祖纪”及“山家教典志”皆作五卷,而《宋史·艺文志四》“释氏类”既著录一卷本,  相似文献   

18.
新旧《唐志》都把古代的史籍分为十三类,《起居注》是其中之一。“起居注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不言而喻,研究统治集团内部的问题,《起居注》是不可缺少的。最早,“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后汉明德马后撰《明帝起居注》,然则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职。然皆零落,不可复知。今之存者,有汉献帝及晋代已来《起居注》,皆近侍之臣所录。”据《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记载,汉献帝以后到唐朝的各种《起居注》,就有三十七种。可惜,现在这些《起居注》大都已散失了。对现存的温大雅所撰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以下简称《创业注》)进行研究,无疑有助于对这类史书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从明清以来,磁州有三高之说。这三高不是指地方上有名望不做官的人而言,是特指我国东魏、北齐时代高氏家族中的三名成员。据《增补校碑随笔》“侍中黄镇太尉录尚书事高翻”条目中解:“高翻、高盛,与北齐兰陵王高肃碑通称磁州三高”。一、人物简述及其相互关系高翻,《北史》无传。“高岳传”中提到高岳的父亲即高翻,系东魏时人。《金石录》一书,高翻条目中只作“元象二年”几个字。其它史料未见更多的记述。高盛,《北齐书》卷十四载:“广平公盛,神武从叔父也,宽厚有长者之风。神武起兵信都,以盛为中军、大都督,封广平郡公,历任…  相似文献   

20.
阎锡山在台湾存之日记,自1931年(民国20年)春起,至1950年(民国30年)12月止,计18本,40余万字.初名《感想日记》.1996年5月,台北阎伯川纪念会,将阎之《感想日记》全部出版,并更名为《阎伯川先生感想录》.感想录之特点,文字多为记理,而事则记载较少.诚如阎自述:“记事是主观的,记理是客观的.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对人类作贡献.我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所贡献.”据《感想录》出版说明:阎晚年在台北,“对感想录偶有过修改.”该录为日记体裁,按年、月、日记载.除多数为语录体式的格言外,间记有重要函电、对干部讲话、治省方略、会客答问、家事简记、史事忆往,及部分诗作.而其中诗作除1933年8月1日记:“一病缠身万事休,光阴虚度古人忧,此生尚有多少日,岁月何堪若此流”的一首外,绝大部分均为1937年、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北、晋南、晋西战争环境中所作.阎诗多不合韵律平仄,近乎“打油”诗体.1941年夏,在吉县克难坡战区行营驻地,一天数人去阎居室研究修改《洪炉歌词》及《望河亭联句》时,在山西省政府任职之宁君超武、王君葵经,均为三晋诗词硕彦,兼谈及集阎诗作,并提出修正其诗之韵律平仄问题.阎听后颇不以为然.且曰:“自古诗词格律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