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关爱之中,本刊编辑发行第一百辑了。史念海先生主编第一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问世于1981年,于今竟有三十年矣。32开188页、B5开160页、A4开160页的变化,最为体现的还是学者的追求一贯,学界的发展不断,以及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的支持坚定。本刊自2001年实行匿名审稿规则后,刊名又广布于学界内外,所载论文或精雕细琢,或入木三分,兼具此二项神情者又所在多有,均可谓彰明较著之作。因由此故,本刊编者自感责任不轻,编务工作不能稍有懈怠,当努力将"把好稿子发出来"的办刊理念落在实处,为学术求得积铢累寸之功效。当此百辑号编辑之时,恰有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本刊编辑部主任王社教两位教授提出回顾十年研究的设想,一组文章从动议终变为文字作品,正可为一份礼物,奉献于本刊,奉献于学林文坛。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将于2020年第1辑起改版为四色出版,季刊,每辑160页,定价40元。每辑出版时间为每季度首月10日。本刊现使用中国知网投稿系统,请务必在平台投稿,原有投稿邮箱现已作废。请严格按投稿要求投稿,尤其注意图件制作的规范、美观。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3.
更正     
《河南文史资料》2007,(3):126-126
本刊2007年第2辑(总第102辑)第93页第7行之“1956年毕业于……”应改为“1965年毕业于……”。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第2期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正式出版的100期。虽然杂志刊期(季刊)没有变化,但容量却不断增加,由最初的118页增加到了182页,同时被国内几个评价体系列为核心期刊,并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200家期刊之一。自2001年第1期至今的62期是由我主持编辑的,一晃担任主编已有16年,编辑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自然可闲暇时私下细细品味,不过利用"百期笔谈"的机会将自己的办刊思路和感悟提供给学界,于方兴未  相似文献   

5.
一、编辑部设在上海总结会开在上海早在5年前的1990年春,在中央文史研究馆萧乾馆长主持下,中央馆、上海馆、北京馆、天津馆一起研究,发出了编辑出版《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的倡议,并在6月,即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丛书》编辑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出版第一辑丛书的部署,接着1991年3月,在济南举行了第二次《丛书》编辑工作座谈会,1991年7月在南宁举行了又一次座谈会和定稿会。从1990年6月笔记编写工作正式启动开始,第一辑12卷于1992年6月推向社会,第二、三、四辑分别于1993年7月、1994年6月、1994年10月出版。全国32个文史研究馆的馆长,…  相似文献   

6.
拉长的年味     
又一年了,真快!记得一年前,《江苏地方志》杂志编辑给我打电话,邀我在杂志上开个专栏,专门介绍"江南美食",我应允了,写的第一篇文章叫作"姑苏年饭"(见本刊2012年第一期),这事一晃已经一年了。我已于2012年6月离开苏州方志办,本以为这个专栏也将偃旗息鼓了,不料2012年12月,杂志社  相似文献   

7.
目前历史地理学界在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发展的学术史论述中,一般多提及"禹贡学派",这当然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仅论及"禹贡学派"对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影响而不及其他,会有以偏概全之嫌。这其中,学界对与"禹贡学派"同时(甚至产生更早且持续时间更长)、存在于南方(南京、杭州)的另一支一脉相承且影响甚大的学术力量——即1923-1936年间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南高史地学派",以及1936-1949年间的浙江大学的"史地学系"诸学者的业绩多少有些忽视。本文认为,在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历史地理学的"史地学派",该派以张其昀先生为核心,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创建与学术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因该派的学会、刊物和大学的系科建制多以"史地"为名,且强调"史地合一"、"自然与人文并重"和"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的研究宗旨,故可称之为"史地学派"。  相似文献   

8.
<正>近代学者、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第668页)国学大师钱穆也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说法(《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7辑,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4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更是广为人知。正因为此,学界对于宋史尤其宋代政治史的研究可谓用力甚勤且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周长山、林强主编的《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书,于2012年6月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论文集有627页、91.6万字的宏大篇幅,共收录64篇学术论文及1篇会议综述,分别涉及广西历史地理、历史政治地理、生态环境变迁、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地理文献学、历史地图学、考古地理等多个领域,在边疆历史地理及环境史主题方面也有不少新意迭出的研究论文,充分体现出历史地理学界同仁们关注现实、注重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学术理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谭元亨先生《阴铿:“开吾粤风雅之先者”一兼论深化南北朝岭南文化之研究》(本刊2001年第3期)一文提出,六朝时著名诗人阴铿,是“岭南第一大诗人”,“在诗歌上的成就应当在岭南首屈一指”.“在岭南文学史上,更有其独特的建树”。  相似文献   

11.
前记     
<正>《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五辑是"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专辑。近两年来,我们在编辑《古典文献研究》时,尝试采取一种新的策略,即围绕某一个主题,集中刊发一批论文。例如,《古典文献研究》第十四辑就是"《文选》学"专辑,其中又特别集中刊发了一组欧美与日本学者有关《文选》学的研究论文。我们期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相对集中地展示学界同行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探索,更加切实地推动学术  相似文献   

12.
更正并致歉     
<正>本刊第7期(4月上)《秘书高勇回忆耀邦二三事》一文,在编辑中出现了两处不确切之处,作如下更正:1.第24页"他说,青年团要像地球一样,既要围绕党这个太阳转,又要自己转动,既要公转又要自转"。"他说"应为"胡耀邦说"。2.第27页"但中央宣布改组时,又有保护和慎重对待之意,大家能跟谁去辩论,去说理呢?"应改为"因此,8月15日在团中央机关讲话时,又有保护和慎重对待之意,但大家能跟谁去辩论,去说理呢?"特此更正,向来函的读者表示感谢,并向涉及的相关人士和广大读者诚挚致歉  相似文献   

13.
正自陈东原于1932年在《学风》上刊载"教育史话之五"阐述辽朝科举与教育算起,学界对辽朝教育史研究几近90年,但真正将辽朝教育史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则是近30年来的事情,以陈述于1987年发表《辽代教育史论证》(《辽金史论集》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为标志。尔后,国内外学界陆续发表多篇辽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年,中国历史地理学与民俗学从传统文史之学中脱胎而出获得新生,渐次向现代意义之学科迈进。时至今日,由于归属不同学科,两学在肇始与开创之初的关联与扭结在各自的学术史书写中鲜被提及。选取顾颉刚先生早期学术活动作为个案,从其学术宗旨、治学方法、学术交谊等方面探知历史地理学与民俗学在现代学科生发初期之互动情况,并兼及两学在古代学科渊源、现代肇始背景、当代研究交叉等方面的重合与扭结,阐明两者学科关联,希冀引起学界进一步的重视与对话。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从今年起将陆续刊登有关中国边疆史地方面的论著、资料目录索引,以供读者参考。 —编者 一、通论边政通论林恩显国立编译馆主编台北华泰 书局1989.2.660页中国边疆研究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实录台湾政治大 学中国边狠研究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实录编辑小 组编辑台北台湾政治大学出版1989.6· 139页 二、历史辽金史论集(第四辑)陈述主编北京书目文献 出版社1989.通.379页东夷古国史论逢振镐著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 社1989 3.31刁页万里海疆话古今刘永路唐进主编辽宁人民出 版社1989.2.324页朱蒙(元)关系研究胡昭曦邹重华主编四川大 学出版社1989.…  相似文献   

16.
地处广州市海珠区新浯镇的黄埔村是堪称人杰地灵的侨乡,它因清代中叶境内的“黄埔古港”而名闻于世。《羊城今古》1993年第三期的《广东历史地理学界考察黄埔村》、第四期的《广州地理学界黄埔村考察记》、1994年第一期的《“黄埔”地名的由来与订正》、第三期的《黄埔洲、黄埔岛与黄埔港》等文章从历史学、地理学  相似文献   

17.
访问我国清代道咸时期著名舆地学家邹汉勋(1805—1853)的故居(又称"邹氏舆地世家"之祖居),是笔者心仪已久之事。但"舆地学"之博大精深,却又使才疏学浅的我姗姗来迟。据悉,"地理"一语,最早见于我国先秦文献《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关于"地理"之诠释,以  相似文献   

18.
正学界多视东汉为"经学时代"。光、明、章三朝奖崇儒术、重用儒生,然安帝时却出现"博士倚席不讲""学舍颓敝,鞠为园蔬"(范晔:《后汉书》卷七九《儒林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47页)的现象,其转变之大、变化之剧,值得学界深思。此前学界对东汉经学发展之兴衰及其原因有诸多研究,如:皮锡瑞从经学本身出发,认为"汉儒风之衰,由于经术不重",提出东汉衰亡"实自疏章句、尚浮华者启之"(皮锡瑞:《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4页);陈寅恪从社  相似文献   

19.
学界坊下戏言凡举“名士”善长脾气,吴传钧先生在我们心目中犹如智者弥勒。2008年4月2H在学界蜂拥北京纪念吴传钧先生90华诞之际,《人文地理》编辑部特制《学科泰斗》四字的古朴蓝田玉贺品,先生点头称好。牛年春开的3月13日短信传来他已仙逝深感诧异。对于学界他驾鹤西去尤如对创建中的中国人文地理学之学殇。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问题是个跨学科的话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较长、争议颇多,无论是概念或内容,是历史演变或表现形式,或是理论与实践意义,都备受学界关注。本刊借中国社科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召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会议之机,约请几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课题谈些个人认识。各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切入,触及到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相关的很多层面,他们的论点可能各不相同,也许会有思想交锋,但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思想。我们期待大家的研究及思想火花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