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朗人不可一日无茶,这大概是到过这个西亚神秘国度的游客们的共同感受。在广场的一隅、公园的凉亭,甚至旅途的驿站里,未必能找到一瓶矿泉水,却一定有一杯香浓的暖茶在等着你。  相似文献   

2.
朱瑾  张琪 《风景名胜》2009,(1):54-55
陆均说,吴山有三怪:一个是周记排档,一个是鼓楼卖烧饼的,另外一个他说过,我忘了。可见我对他说的东西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  相似文献   

3.
“上天人地,古今中外,东长西短,七嘴八舌,麻麻咋咋,无话找话”,这叫“摆龙门阵”;“翻江倒海,春去秋来,碰和吃杠,赢来输往”,这叫“打小麻将”。成都人最常见的乐子,就是喝茶、摆龙门阵、搓牌“三合一”  相似文献   

4.
刘文 《中华遗产》2014,(5):126-145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场春雨过后,今天的杭州、南宋时的临安城被笼罩在澄澈的阳光下,诗人陆游见此情此景,写下了如是脍炙人口的诗句。这两句后头,还有两句,却在数百年后引发了学术界的一桩公案。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喝茶     
早已听说云南茶声名之盛,兴许是彩云之南美丽的大自然所恩赐吧!刚踏上云南的土地,我们便有幸跨进茶韵园,领略那份茶韵了。茶,是普洱茶,撮几粒在手中,与众迥异,圆圆的,如杨梅、李子一般大,色呈灰白。桌上,排开了茶具,黑黑的高柄长嘴壶、紫褐色的茶罐、乳白色小瓷碗,炉火缓缓跳动着,土生土长的农家女——茶道小姐娓娓而道,溢起一种浓浓的风情。约一支烟的功夫,第一碗腾  相似文献   

6.
吴琼  Shirley  张嗣烨 《世界》2008,(8):92-96
在黛安娜的家,我们终于明白:无论价格昂贵或者廉价,一切物品的存在价值只是为了增加生活乐趣。做物欲的主人而并非为物所累,才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7.
刘桂云  木子 《旅游》2012,(11):11
雨中宜喝茶。平时多喝绿茶,知堂老人对绿茶情有独钟,喝茶时很自然地想起他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茶意如斯,喝的是一份淡泊。可最近读潘向黎的书,提到茶禅一味,最应该用白茶。对白茶,生向往之情。喝白茶之前,闻白茶名,以为叶是白色,茶汁如乳。得白茶小包,佳茗似佳人,不由起了珍重之心。雨日不外出,取玻璃杯,打开装有茶叶的小袋,茶香已在鼻际,取出茶叶几枚,托于掌心,叶披白毫,纤细如针。白茶是茶中贵族,宋徽宗应该是它的推崇者,他在《大观茶记》中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茶自山中来,得茶心欣喜,赞其如玉在璞,白茶当之无愧,茶生山林时抱朴守静,叶入杯中茶意  相似文献   

8.
《华夏地理》2006,(10):15-15
无论时空怎样改变,有PAJERO(帕杰罗)相伴,总会时刻让你发现令人兴奋的风景和新的感动。PAJERO(帕杰罗),带给你在闲暇娱乐.运动.户外越野.都市自驾等各方面更高水准的乐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菲戈 《世界》2006,(4):64-65
我们总是被制造出来的概念俘虏,沾沾自喜于以不同寻常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烦恼,却从来不去想一想,也许这些烦恼本来并不存在,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或者有人替我们制造出来,以便我们能够去享受克服它们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杨明 《文史博览》2014,(9):46-47
1978年盛夏的一天,突然从北京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在上海南汇县委机关接待室里找我谈话。来者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同志,谈话的结果,时任南汇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我,被“召”进高高红墙围着的中南海。开始,在中办秘书局,后转人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旭 《中华遗产》2007,(7):158-158
在少林寺传戒期间,我有幸瞻仰了这次难得的佛教盛典。在登封,见到负责接待我的申松涛先生,他问我住哪儿。我说,住庙里的招待所吧。他说:“少林寺没有招待所,只有禅房。”我一愣,“那就客随主便了。”车拐进禅居宾馆,我才知  相似文献   

12.
我三岁丧母,因此小时候,在别的孩子都读书时,我并没有读书。我奶奶唱:小白菜呀,地里黄哟,三岁两岁,没有娘哟……又说:从小没有娘,到老命不强——二丫头,往后有你受的!  相似文献   

13.
李承鹏 《神州》2010,(1):8-9
因为一个活动,他们让我写一下关于手机对中国人生活的改变,所以我趁机首先有请那个号称中学生的广东师哥(美女)不要再每天狂打我手机了,  相似文献   

14.
宋军 《中华遗产》2010,(12):22-51
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但在不同的眼睛里,它们却有不同的意义。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的与众不同的四季。  相似文献   

15.
何方 《文史博览》2006,(6):10-15
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度过的。所以,我一直把抗大生活看成延安生活的缩影,谈延安生活的方声面面,也是主要拿抗大作依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来不该上山下乡的我为什么又下乡当了农民,做了村官?我不是领导动员下乡的,更不是因为犯错误被贬下乡的。说出来今天的读者可能不相信,我是在当时的形势影响下主动要求下乡的。  相似文献   

17.
文革中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到1973年已是第三次了。那时,我在农村接受“再教育”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那些年,作为一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我是多么渴望能够早日跨进大学的校门啊。但是,前两次我虽也曾动过报考的心思。由于政治条件不过硬加上“朝里无人”。最终都不得不颇有自知之明地自动放弃了。  相似文献   

18.
1928年,我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长梁沟镇孤山村。1945年日本投降后,八路军七支队要在贾庄开军人合作社,父亲对我说,你们弟兄多,八路军要兵,我看你去吧,那里也不穿军服,也不打仗,比去当兵好。就这样,我参加了军人服务社的工作。1946年8月,我正式参军。  相似文献   

19.
白小乐 《百年潮》2012,(8):27-31
我的士兵生活过去了半个世纪,许多事情至今让我魂牵梦绕。如今回忆起来依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虽然这在我军的历史画卷中不足挂齿,却也是令人难忘的几朵独特的浪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