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面积实地测绘编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皇舆十排全图》和乾隆《皇舆全图》(即乾隆《十三排地图》),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三部清代全国大地图中的乾隆《皇舆全图》,有御制诗序,一九三二年故宫博物院重印出版时,曾由朱希祖、翁文灏进行专题研究,康熙《皇舆全览图》和雍正《皇舆十排全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朝传世舆图颇多,大致可分舆地图、都城宫苑图、江海图、河道河工图、武功图、巡幸图、名胜图、寺庙图、山陵图以及风土职贡图等几类,一般以中国传统的绘图方法或以山水画、界画的技法绘出。而乾隆朝《皇舆全图》(即乾隆十三排地图)和《乾隆京城全  相似文献   

3.
根据四库系列古籍和明清时期广西地方志收录的“广西全省舆图”,可将其主要归为四个谱系,即《广舆图》初刻本“广西舆图”谱系、《皇舆考》“广西图”谱系、《皇舆考》“广西郡县图”谱系、《皇舆全览图》“广西全图”谱系。明代“广西全省舆图”的绘制以传统形象画法和计里画方为主,清代则更多地受到康雍乾测绘地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图形(轮廓)、内容层面,在绘制技术和方法层面受到的影响较小。康雍乾时期的测绘地图并非完全藏于秘府,曾被收入清朝多部官方典籍及地方志书中得以流传,并影响到其后的清代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世界上是很早有地图的国家.但我国的地图缺乏精确度.现存的中国全图,较为精确的一部是康熙亲自鉴定的《皇舆全览图》,它是康熙四十七年,命供职清廷的耶稣会教士白晋、雷孝思等测量绘制的;它从北京附近长城始测,遍及东北、新疆、西藏等地,历经八年完竣,绘成皇舆全图.此后全图原稿为法国唐维尔收藏(现存巴黎国家图书馆).1736年,唐维尔将原稿按比例缩小,并稍作修改,在杜阿得《中国志》作为附图刊行;后又由巴黎戴绍苏出版社推出;1785年,第三次于格鲁西尔《帝国全貌图》刊行,它就是至今仍蜚声国际的《唐维尔地图集》(《皇舆全览图》的法文刊本).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馆藏一幅彩绘《沿海全图》长卷,为清初陈伦炯《沿海全图》的摹本,是一幅重要的海防舆图。本文通过分析该图的来源、结构、内容等,并与其他摹本进行对比,探讨其共同点及不同点,推测其绘画年代为雍正至乾隆年间,是最早期的摹本之一。  相似文献   

6.
《行都司所属五路总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数种彩绘本边防图之一,全图设色鲜艳、浓笔重彩,具有典型明代官绘本舆图特征,文物收藏价值很高。本文结合图绘内容与文献记载,考订其成图年代当在明清鼎革的17世纪中叶。由于原藏于清内阁大库,再加上鲜明之官绘风格,推估此图极可能是边官按例绘送兵部的,功能在说明边墙之内外防御体系、城堡分布、驿路主干线与支线,以及附载的职官记述皆可能成为第一手资料,对于厘清现存明、清典籍边防的相关记载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康熙《皇舆全图》的测绘,是我国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地图学跨进了一个崭新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8.
康熙年间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的长白山查边活动,是东北边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学界的研究多注重查边定界活动,忽视了穆克登此行的另一项使命--为<皇舆全览图>的编绘进行实地勘测.而完成<皇舆全览图>东北舆图测绘工作,则是康熙帝两次派遣穆克登前往长白山区的重要原因.穆克登的查边过程是定界、绘图同时进行,所以此次划定边界的勘界成果便保留在<皇舆全览图>中.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穆克登查边与编绘<皇舆全览图>的关系,结合舆图资料和中朝双方文献记载,对穆克登"审视碑"初立位置做重新探研.  相似文献   

9.
图片介绍     
《巴蜀史志》2009,(4):F0002-F0002,F0003,F0004
《四川全图》《四川全图》为清乾隆(1736—1795年)董邦达等所绘的彩绘本,总计150幅,系具有军事意义的西南地区图。全部图工笔设色,采用山水形象画法绘制,具有史料参考和艺术欣赏价值。全图收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名录:04131)。该图封面有黄陂黎澍于1933年的题署:“右图一百五十幅,高一尺二寸,阔一尺四寸,清乾隆初年绘制。山川、城邑、坛庙、衙署、营制、仓储、胥备,洵大观也。  相似文献   

10.
屠寄的著述     
屠敬山寄(1856——1921)于1891(光绪二十三年)受清会典馆之命,主持黑龙江舆图测绘工作。这是黑龙江省最早的一次科学测绘,共测绘了《黑龙江舆图》六十一幅,并著《黑龙江舆图说》一卷,对黑龙江境内的山川城池作了详细说明。他说:“境内山河,无论支阜支流有名者十之九,因地广图狭,不能悉注,今择旧会典及乾隆图,武昌所刻《大清一统图》所有山河尽数列入外,其余择新查出尤有名者添入五十里分图,其余具载十里方底稿,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清《毛诗图》册页,内题“乾隆岁次己酉之秋陈尹沐手敬绘”,通过对内容、题跋等各方面考证,该图册非陈尹所绘。考古院藏《毛诗图》册页虽非名家所绘,但是,全帙311图,无遗失残缺,是一套保存完整的《毛诗全图》。此图册也是目前所见清代民间画家所绘唯一流传至今的《毛诗全图》作品,为《毛诗图》的相关认识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江海全图》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一幅中文古地图。本文通过图中隐约可见的海运航路,结合道光朝海运初兴及运道梗阻等史实,推断此图反映了道光六年漕粮海运航路。并且,通过比对发现,《江海全图》与陶澍《海运图》虽然主题相同,但却是各自独立绘制的地图,可相互印证并复原道光朝漕粮海运航路。在《江海全图》中可见三条航路,其中上海至天津的航路应与道光六年海运有关;上海至牛庄、上海至洋河的两条航路,它图未绘且未见前人着墨,经研究发现其绘制背景当与清中期关东地区黄豆、豆饼南运上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新疆图志》作为晚清时期的一部著名的地方志,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对于各个分志的执笔人,在《新疆图志》编纂凡例中称,“是书分类较繁,则分纂诸家甚众,而服官于此者复居多数;有初稿甫定,即行奉檄他出者;有甫成半稿,经后贤接续者;有一志数门,分员编纂者。”有鉴于此,略去了各分志文字撰稿的作者,仅通志论版中的舆图列有绘制者姓名。今流行的东方学会版《新疆图志》,经王国维诸先生与黄册抄本(即呈宪政编查馆本)校勘,对通志馆版订误甚多,又将各舆图抽出刊印,题名为《新疆全省舆图》,致使今见的《新疆图志》有志无图。两…  相似文献   

14.
清一代康乾盛世,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弘历在平定新疆准噶尔贵族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的同时,对新疆的地名研究和全国疆域地图的测绘,也相当重视。 乾隆帝在位期间(1735~1796),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成新疆第一部地名志《西域同文志》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新疆第一部通志《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以下简称《西域图志》)。  相似文献   

15.
邹伯奇(1819—1869),广东南海县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以往学者对其在光学、算学、天文学领域的成就研究甚多,却较少对其在舆图测绘方面的艰苦探索进行专门探讨。因此,本文以邹伯奇主持测绘的同治《南海县志》舆图为中心,结合其论述、往来书信、诗文等材料,探讨邹伯奇主持县志舆图测绘之历史背景,并围绕他与弟子在地图测绘中的实践和思考,一窥其以《南海县志》舆图试法,构筑方志舆图测绘科学准则的不懈努力,以及他在地方志城图测绘领域的卓著成就与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两个版本康熙《皇舆全览图》,以及《雍正十排图》《乾隆十三排图》中东北地区的地理要素,分交通站点、河流水系、村落地名、府州县城名四大类进行对比。发现就东北地区图面内容而言,《雍正十排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与铜版《皇舆全览图》的相关性大于二者与福克司版《皇舆全览图》的相关性;而《乾隆十三排图》中的地理要素信息主要参考自《雍正十排图》。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认为,资料断限于1820年的《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嘉庆志”)及所附“皇舆全图”,既承载着中国历史内在发展所能达到的空间极致,又记述着康熙帝祖孙四代对领土、边界、主权与边民所具有的清晰界定与认知理念,还附丽着沙俄与西欧列强对清朝领土主权的国际承认。因此,本文将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空间坐标判定在“嘉庆志”及所附“皇舆全图”所确定的领域。同时,1820年的清朝疆域,既是中国疆域范围的最终底定极点,也是东西方力量对比最终逆转的临界点,更是中国国势由强转弱的最后时刻。故本文将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间坐标判定在该年。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绘本《黄河图》及相关史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有一幅不具作者与年代的长卷式绢本彩绘《黄河图》。经考证,此图是康熙帝亲自授命、由康熙朝河道总督靳辅延聘幕僚周洽、李含渼等人在清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684—1687)间绘制而成。周洽通过实地考察黄河并参照各地其他舆图,与李含渼等一起绘成两幅《黄河图》。靳辅于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将其中一幅呈奏康熙帝御览,后收贮于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现存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另一幅在民国时期被北平图书馆舆图部收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周洽《黄河图》采用鸟瞰式画法,描绘了靳辅治理黄河、运河时修建的重要水利工程,以及黄河下游两岸重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反映了清代的舆图绘制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图是仅存的几幅鸟瞰式水利图之一,也是最精美、最能代表康熙前中期绘图风格的黄河图之一,在中国地图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广西舆地全图》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普通地图册,测绘历时六年。在完成之时,广西巡抚奏清廷奖励测绘舆图的有功人员,得到皇帝的允准。从光绪二十一年起的13年中,有三位广西巡抚和一位两广总督先后分别审检和主持重印该图册,形成光绪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一年和三十三年四个重印版本。这说明在晚清的不同时期,广西最高行政长官对地图的重视,还反映当时地图在广西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