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1,(4):18-18
中国妈妈 前段时间,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文章写道.在美国学生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求孩子下次一定超过他。  相似文献   

2.
表扬VS批评     
作为一个上小学孩子的妈妈,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在孩子幼儿园阶段给予孩子的褒贬,深深地意识到妈妈这个角色是孩子心灵成长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孩子、建立自信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在情绪表现方面,一  相似文献   

3.
正沐浴阅读阳光的小禾苗作为妈妈,为了让我的孩子记住阅读在她人生中的价值,我给我孩子写过这样的一封信:亲爱的梧桐:你好:我最亲爱的孩子,妈妈没什么能给你的,我这辈子最想给你的就是让你有好的阅读习惯,让悦读伴你成长。我亲爱的孩子,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每天为给你阅读一些感人的儿  相似文献   

4.
孩子在一起玩,难免磕磕碰碰,看到自家的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办呢?A.赶紧制止,然后大声训斥孩子B.制止,但看到孩子占了便宜,心里还美滋滋C.不去管他们,孩子打架是正常的妮妮上幼儿园了,有时回家跟妈妈讲“幼儿园小朋友打她了”,妈妈觉得小孩子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没有在意。但这次,妮妮又跟妈妈讲“小朋友打她了”,妈妈还看见妮妮的小脸上有几道红印,妈妈很心疼,爸爸说:“这样不行,得教孩子学会自卫。”可妈妈说:“总不能我们也教孩子打别人呀。”妮妮的情况具有代表性,许多孩子都在幼儿园遇到相似的情况。分析幼儿爱打人的原因,可能…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日前有则消息,乌鲁木齐市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动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家长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组成“坏孩子妈妈联盟”。“联盟”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还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通过不同角度地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联盟”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是…  相似文献   

6.
在和一所小学的老师座谈中,我听到一件令人非常伤心和感慨的事情。在小学五年级的一节劳动课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老师教学生缝制椅子垫儿。后来正好赶上“三八”妇女节,老师为了教育孩子们关心父母,就号召同学们回家给妈妈缝一个椅子垫儿。孩子们听了,积极性很高。有个孩子,回家顾不上做作业,翻箱倒柜地找出布啊,针线啊,忙了半天,辛辛苦苦地给妈妈缝了个椅子垫儿。他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就把椅子垫儿先藏起来,不让妈妈看见。妈妈下班回家,劈头问道:“写完作业没有?”孩子回答说:“还没有呢。”妈妈一下来了气:“放学这么半天,你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年人对情感世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完整的家庭,由于种种原因,走向了婚姻的边缘,于是孩子成了“牺牲品”,以下镜头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忧虑。实录一:早上,辉辉牵着妈妈的手来到了校门口,随着妈妈的“再见”声,小手越拉越紧,眼泪无声地掉了下来,眼神中流露出本不该属于6岁孩子的凄凉、绝望……(后来,孩子告诉老师,父母正在吵着离婚,妈妈今天要回婆婆家,孩子担心永远见不到母亲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周围世界会感到越来越新奇有趣。3岁半以后的孩子常常会提出许多为什么:“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小猴子的妈妈为什么不给它穿衣服?”“为什么十字路口一会儿红灯亮、一会儿绿灯亮?”这些幼稚古怪的问题说明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在发展。1.善待宝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妈妈们必须明白,单凭爸爸妈妈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帮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小孩子即使只有三五岁,也要有自己的世界,在自己创造的简单社会关系中成长。孩子与小伙伴们之间的相处也至关重要。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要“靠边站”。要让孩子在和小伙伴们相处时,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让孩子服从父母的想法,遵循父母的标准。有些事情大人永远无法教给孩子。陈明的孩子晨晨今年四岁,是个天生怕羞的小孩,父母以外的生人很难亲近,陈明也很担心晨晨过于依赖父母,不肯认识新朋友。一天在社区公园,他们认识了六岁的孩子明杰和他的妈妈,…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们的交流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我爸爸什么都知道!”“我妈妈是最能干的妈妈!”孩子们的一句童言,却道出了隐藏在幼儿心中的一个秘密:父母正是他们崇拜的偶像! 在孩子的心中,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心中的疑问,父母能够一一作答;弄坏的玩具,爸爸能够奇迹般地修复;生病的时候,妈妈能够端出自已最想吃的饭菜。这一切,还不足以让一个对世界上的一切都还无能为力的孩子崇拜吗?  相似文献   

11.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这种情况,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普通。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不同呢? 一、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备、警告的成分。二、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三、指导的后果是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唠叨则是反复的单调的刺激,使孩子厌倦、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孩子玩滑梯时不小心碰了头,母亲一边摸孩子的头,一边说":这滑梯真坏,使劲打!"吃饭时孩子把碗打碎了,妈妈怪自己没把碗放好;孩子做错了家庭作业,挨老师批评了,妈妈怪自己分身无术,没顾上给孩子检查作业……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一些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爱包办,永远以别人为标杆,华裔家庭的孩子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什么事都是妈妈说了算。"中国妈妈"像只老母鸡,孩子如同小鸡,总要靠母鸡的翅膀来保护。这也和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部分剧情相吻合,同时这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反思。本期"我点你说"就来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九月,又是一年开园时。面对新入园的宝宝,妈妈们可以列出一长串的烦恼:孩子不喜欢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睡不好觉,孩子不合群,孩子被同学欺负,孩子得不到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三年前我买了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立马后背出冷汗,作为一位妈妈,同时又是教语文的一线教师,我真真是有一种挫败感!做妈妈做老师我都是不合格的,误了孩子的教育最佳时期!好在亡羊补牢,未时不晚,这几年看着这本书不断的提升做妈妈的技能。作者前言就把孩子比作玉,应该用正确的刻刀来雕琢,这和我最初的想法是一致的,孩子刚出生时,我给她取名"瑾’,就是取其"美玉"之意,若没读这本书,我还在一意孤行中用手中的刻刀削去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创造,孩子  相似文献   

16.
看过“实话实说”节目的父母一定记得“少年迷恋网吧”话题中的那个男孩:不爱学习,不愿多与妈妈交流,整天泡在网吧里,在网络游戏中体验暂时的乐趣,觉得过瘾而迷惘。这不能不说明孩子精神的空虚。家长不妨扪心自问:你真的尝试着与孩子很好地沟通过吗?你真的会教育你的孩子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有些父母只是简单地说教:你这样做不好,你别这样,你想想妈妈多不容易……诸如此类的话,想想,比较任性的孩子能听得进去吗?说多了他们只会嫌你唠叨,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孔老夫子也早有因材施教之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  相似文献   

17.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告诉孩子:你画的每幅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孩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告诉孩子:你每画好一张画,就扔到这个纸篓里,无论你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照此下去,五年以后这两个孩子的画会是一番什么情景  相似文献   

18.
赵天琦 《神州》2011,(29):112
妈妈的故事伴随我们进入梦乡,在我们成长的旅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深深的感染力让孩子们深受吸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诱发孩子的天性,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让孩子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阶段,故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两月前,《光明日报》“点评”专栏李红军呼吁《别让孩子“嫌贫爱富”》。该文转述了一个痛苦的妈妈的话——“儿子为了在同学面前有面子,竟不认我这个当清洁工的妈妈!参加家长会, 他竟让我换一套体面的衣服……”该文提出了新鲜的问题:这件事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通病——嫌贫爱富。他指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需要反思的却是整个社会。当“嫌贫爱富”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的时候,它对孩子们心理的伤害将是致  相似文献   

20.
赵天琦 《神州》2011,(12):112-112
妈妈的故事伴随我们进入梦乡,在我们成长的旅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深深的感染力让孩子们深受吸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诱发孩子的天性,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让孩子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尤其是在幼儿教育阶段,故事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