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丽娜 《区域治理》2022,(11):29-32,36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地域广阔,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导致县域社会治理水平不平衡.内蒙古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是内蒙古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也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建立"全领域清单"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综治中心"作用、健全社会治理互动机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等路径提升内蒙古县域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毛春合  梁爽  候丽君 《攀登》2023,(5):107-113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是确保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协同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研究表明,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要基于多元协同共治、城乡共生发展、创新治理驱动、资源均衡配置内在机理,积极应对县域产业经济辐射、城乡共生发展、乡村内生发展、多元协同共治、城乡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为此,应当增强县域产业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提高城乡互促融合发展能力、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能力、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创新驱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治理在新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得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均有所变化.本文旨在通过辨析二者关系,总结与梳理乡村治理的演变趋势与现实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治...  相似文献   

4.
赵俊文 《神州》2014,(9):282-2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社区治理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城乡社区治理也面临着重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之中,对城乡社区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有效贯彻,从而取得了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突破性创新,目前我国的城乡社区治理主要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积极发展趋向。对这些发展趋向加以分析和掌握,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对宁夏县域经济类型进行划分,揭示不同县域经济演变与转型过程中的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与规律。①宁夏县域经济演变与转型呈现出工业主导型与商贸与综合发展型两种类型;②工业主导型的城镇化发展指数和乡村发展指数都比商贸与综合发展型县域高,但差距在缩小;③除2000、2005年外,工业主导型县域均处于城乡发展较不协调状态,而商业与综合发展型县域则处于较协调状况。宁夏县域经济发展应该更关注三次产业的融合、鼓励劳动密集性产业的发展,增强县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人口集聚与就业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广州大都市外围地区二元发展的矛盾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凌云  雷诚 《人文地理》2010,25(1):44-48
结合广州案例选择界定研究范围,从空间形态、产业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多方面分析大都市外围地区二元发展矛盾与特征,认为该地区承担了主城"自上而下"的空间外拓和外围撤市(县)设区后"自下而上"式的城镇蔓延。进而运用区域治理理论分析,指出其根源在于双轨城市化路径依赖下,现有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难以协调当前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下不同团体的利益冲突,认为广州应当从传统集权管理转向治理理念的协作方式,由此提出建立"发展需求管理、土地开发共同决策、发展利益分享"三个机制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理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原则和治理方略的引领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书写社会治理的"青海故事"。本文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实践,梳理了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八个坚持"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改革做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美好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付新 《区域治理》2022,(2):29-32
随着"十九大"精神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工作方向逐渐向着基层延伸.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主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基层社会治理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笔者以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为出发点,阐述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以及有效策略,希望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十四五"规划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下,逐步提高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本文通过对青岛市平度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进行初步调查了解,结合近年来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大量技术革新和工程经验,采取"EPCO"工程项目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根据青岛市平度市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分析现有治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21,(1)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专题研究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研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高质量发展研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新时期公共政策创新发展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教育治理政策变革引领教育发展方式创新,既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979~2013年,中国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经历了不断调适、完善的历史变迁过程,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从统筹主体来看,经历了从中央主导转向中央和地方协同统筹的过程;从统筹取向来看,经历了从粗放的  相似文献   

13.
李华胤 《民俗研究》2020,(1):128-137,159
在已有研究中,协商往往在价值范式下去理解,与民主高度关联,这一界定容易陷入西方话语语境,而忽视了中国本土所不一样的协商事实。在中国乡村社会,协商是一种治理工具,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这种工具范式下的协商与治理高度关联,在中国乡村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以余家桥村"说公"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国法不下乡"的传统时期,矛盾纠纷通过协商自治的方式得以调解。协商表现为一种"授权"的逻辑,具体体现为一种"授权式协商"。欠缺平等协商能力和对话能力的农民主体,授权有能力、有权威的主体代表自己协商,通过公开、公共的讨论,形成一致的共识,有效解决问题,以维系秩序。中国乡村社会具有深厚的协商土壤,并孕育出多种形式的协商机制。这种"协商基因"并没有因历史变迁而消逝,而是扎根于乡村社会土壤。挖掘并激活农村社会的"协商基因",对实现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
奎腊梅 《攀登》2014,(6):55-57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刚察作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远牧区,以强化基层组织为关键,以做实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基本能力为手段,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先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刚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实现高原藏城特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5.
龙德忠 《文史博览》2015,(3):8-11,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是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济南都市圈城市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睿  吕斌 《人文地理》2007,22(5):43-49
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都市圈成为我国大城市功能地域组织的重要形式。本文对济南都市圈城市化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济南都市圈中虽然济南具有较高的集聚规模,但却缺乏相应的辐射带动能力,圈内多数县域尤其是黄河以北地区城市化滞后,加之其它中心城市实力不够强大,严重阻碍了济南及其都市圈竞争优势的发挥。由此提出了"强化核心、多元中心、区域联动、县域支撑"的城市化空间布局策略,并以城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分别就土地分类管制和分区引导等两方面城市化协调引导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本文试图引入以数字治理视角,探索建立县级政府治理现代化评估体系,以概念厘清为逻辑起点,初步构建起以党的领导、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对浙江省A县的实地调研,进一步完善二级细分指标,以期能为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升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重在基层",要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结合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运行模式进行归纳提炼,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实证区域的特征,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剥夺"问题。指出县域经济"空间剥夺"具有空间性、持续性和综合性特征。将其作用机理概括为三个方面: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的"极化"效应,制度因素的作用和核心城市产业的空间侵占。指出空间距离,核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规模对"空间剥夺"的强度和作用机理产生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吉林省中部地区存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区域。其形成与"空间剥夺"有直接关系。本文还探讨了"空间剥夺"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提出培育与区域特征相协调的主导产业,遏制发展要素的"逃逸,"并适时调整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完善与县域经济相适应的金融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县是中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单位,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基层行政组织。具体到明代,州县对上承接朝廷、省、府,对下连接乡里、保甲等基层社会,是中央布政于地方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域治理的好坏甚至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否。深入分析《宝坻政书》这部明代县域治理的重要文献,阐释袁黄在宝坻的治理实践,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明代县域治理的认识,而且能够为现代的县域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