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丽嘉 《满族研究》2017,(1):116-124
以歌谣考证民俗的研究方式,起源于五四歌谣运动.本文从民间童谣入手,考察东北民俗文化中的育儿习俗、婚嫁习俗、节日习俗和地方传说等民俗文化在民间童谣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地方民俗文化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童谣文本之中,此存在形式源于儿童对地方风俗文化的有限经验和碎片化的认知.但从文化濡化和社会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视之,则与儿童作为社会文化个体的可变性和未完成性相呼应.  相似文献   

2.
江帆 《民俗研究》2002,(4):168-172
由徐杰舜、周耀明两位学者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是一部全面研究和阐释中国汉族风俗文化史的著作。该书以气势恢宏的胸襟和当代性的学术视角,对流淌了数千年的中国汉民族风俗文化的历史长河,分时、分段进行了全程性的“水文测量”。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去看望好友甘肃省博物馆的祝中熹先生时,他送给了我几本《陇右文博》。在翻阅中有幸读到了于祖培先生《‘京’字初义中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影迹——宁县庙咀坪遗址浅释》一文,很受启发。于先生从文字的初义去研究历史文化不失为一种有创意之方法。我相信依此法再参照文献及考古材料定会解破一些历史文化之谜。不过于氏在该文中所表述的“由是则知庙咀坪古名叫‘京”’。“现在‘京'‘姜’二字音、形的破解。表明我国在神农时期已有了成型的复杂文字”,“京是宗庙”,“《说文解字》‘人所为绝高丘也’依稀反映了‘京’原为宗庙神舍这类人工建筑的历史痕迹”观点等。鄙人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根据《韩诗外传》卷五引《关雎》诗作“鼓钟乐之”.遂旁征博引,不遗余力证成韩《内传》作“鼓钟”,孔子“所见《诗经》必作‘鼓钟’.而今传本《毛诗》作‘钟鼓’乃后出误本”.并进而认定后人说诗一方面“用《毛诗》‘钟鼓’之”,一方面“仍取韩说房中之义,斯为谬矣”。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中期,英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中国文化受到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极力赞誉和追捧。然而,1748年,英国海军上将安逊出版了他的环球行纪——《安逊环球航海记》。该著详细记述了安逊航至中国东南沿海时的所见所闻,对中国社会生活和科技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否定,在英国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致使一些人开始质疑此前英国社会流行的乌托邦式中国观的真实性,并最终成为“中国热”退却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华遗产》2010,(12):8-8
“‘和’字在中国人精神中拥有更深刻的根源。” ——美国《华尔街时报》针对《中华遗产》杂志评选“最中国的汉字”活动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和’字是中国哲学家,包括中国人的偶像孔子,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最推崇的理念。它还意味着“公平”、“平衡”、“温暖”等多个中国人长久以来所怀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汉族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又融合了不同民族的良风美俗,使其风俗更加丰富多采、独特迷人。然而,过去对汉族风俗的介绍零碎分散,缺乏整体感。这与汉民族所处的历史地位很不相称。最近,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汉族民间风俗》称补了这个缺陷。它将汉民族斑斓多姿的民间风俗搜罗备致,巧加编排,娓娓道来,读来获益良多。它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8.
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民间古籍可分书籍、文书、碑刻、讲唱四人类,王要记录百越民族历史、土司制度、民间风俗掌故等方面內容,是研究广西民族历史、风俗等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学术、经济和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郭店简《老子》与今本第13章“惊”字相当之字,当从白於蓝说释为“昔”,从文义看,此字应读为“荣”。“宠辱若荣”与“贵大患若身”的句式相同,“宠”字应从前人之说理解为动词。老子主张像常人宠荣那样宠辱,像贵身那样贵大患;“得之若荣,失之若荣”的意思是“得‘为下’若得荣,失‘为下’若失荣”,这两句是对“宠辱若荣”的解释。大概由於较早流传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荣”,就被後人误读成了音近的“惊”,导致了对此章文义的严重误解,老子的正面主张被很多人解释成了对俗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台湾著名哲学家张起钧教授著有《烹调原理》一书。在此书序言中,他说:“古语说‘饮食男女之大欲存焉’,若以这个标准来说: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美国式的文化)可说是男女文化,而中国则是一种饮食文化,我们中国圣贤设法把人生的倾泄导向于饮食,因此在这方面形成高度的发展。”中国饮食风俗极其耀眼夺目,这固然与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诸多的人文条  相似文献   

11.
毕玲 《神州》2014,(9):229-229
近几年,学界对于《娱乐至死》的解读可谓硕果累累,不乏精品。但细读起来,笔者认为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全面‘娱乐化’的批评这一主流观点有待商榷。就我国是否“娱乐至死”这一命题,本文从国情、受众、传者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引起进一步思考,在本土语境下,我们是否真的“娱乐至死”了?  相似文献   

12.
万伯翱 《古今谈》2006,(3):39-43
以扮演马派海瑞而著名的北京京剧院须生安云武最近在电话里告诉我:“去年是批判吴晗先生《海瑞罢官》40周年,今年又是‘文革’浩劫40年,吴先生遇害38周年;也是我的恩师马连良先生‘文革’中因扮演海瑞,被江青多次点名,而横遭迫害致死40周年,您不写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明代祝枝山所撰正德《兴宁志》记录了明代广东兴宁方言齐韵作灰、庚韵作阳以及‘杨’、‘王’不辨等特点,并和吴方言乃至明代官话作了比较。就现存地方文献来说,这是目前所见对客家方言最早的描写,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唐书》卷一六九《韦澳传》:“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绌次,题为《处分语》。”“十道四方志”究系何书,它与《处分语》又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流行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应该是她能自觉又自由地出入于传统’与“‘‘现代’雅’与俗’和中’与西’之间,并且做到了二者的平衡和沟通”,使得其小说独具魅力。其次,当时的环境,创作‘,‘‘‘主体心态的文本呈现与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旧时,有的人家房屋遇街衙直冲或正门对着巷口、桥梁,往往立一块小石碑,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几个字,以为可以镇压不祥。这种风俗源于山东泰山一带农村,后来广泛流传。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宋庆历中,张伟宰莆田,在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日:‘石敢当,镇百鬼,压灵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可见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在唐代已经流行。  相似文献   

17.
杨巨中 《文博》2002,(3):46-47
现在流行的各类辞书对“黎民”这一历史性辞语均有解释 ,如《辞海》解释为 :“即众民。《诗·大雅·云汉》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 :‘黎 ,众也’ ;一说因黑发得名。《孟子·梁惠王上》 :‘黎民不饥不寒’。朱熹注 :‘黎 ,黑也。黎民 ,黑发之人 ,犹秦言黔首也。’《书·尧典》 :‘黎民于变时雍。’蔡沈集传 :‘黎 ,黑也。民首皆黑 ,故曰黎民。’一说原指九黎之民。杨筠如《尚书·檄诂》 :‘黎民当即九黎之民。《国语·楚语》 :‘其后三苗复九黎之法 ,尧复育重黎之后 ,使复典之’即黎民于变之事 ,嗣后及沿用为齐民之谊。’”《辞源》…  相似文献   

18.
《石窟一徵》是一部完成于成丰年间的私修志书,主要记述清代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历史沿革、民众生计、社会风俗、方言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以社会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居多,因而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受到时人的好评。随着晚清民国以来客家意识在广东嘉应地区的兴起以及客家研究的开展,该著开始被认为是客家文化研究的重要文本,特别是书中所记述的文化事象,常常被研究者视为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但笔者以为这是以后起之观念和价值去解读该著,这一做法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19.
冷悦 《神州》2020,(1):8-8
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向来被看作是处于边缘化的“第二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并发展,女性同胞不断为自己正名。在中国,“女权主义”于五四时期经日本传入,并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在五四时,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旗手,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以妇女问题为反封建文化的切入点,对孔儒学说中“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与道德展开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20.
胥青云  房永彬 《神州》2012,(34):211
《高老头》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它真实再现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揭示和批判了法国社会金钱支配下资产阶级道德缺失和人性的冷漠无情,并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可称得上是"法国社会的风俗史"。我将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