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乾隆朝河南学政林枝春奏准禁毁三教堂。在乾隆帝的首肯下,三教堂案逐渐演化为一场由上至下的全国性清查运动,并留下较为完整的有关档案。近年来,学界在华北各地的田野调查中,相继发现大量有关三教堂的地方文献,内容包括村庙碑碣、教派经卷以及口述史材料。原本不被注意的清初政教与基层社会的互动,也在地方文献与中央档案的比对之下开始呈现,有助于研究者从地方化的视角,重新梳理清初政教关系、思想运动以及民间教派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首农言》是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籍大学士祁寯藻,撰写的一部有关当地农业的书籍,是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反映山西地方农业与农业社会的宝贵文献。然而,这样一部重要的农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在大范围内引起重视。近年来,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发掘。研探《马首农言》,有利于了解祁寯藻编撰背景和复杂情感,对于将《马首农言》的现实意义发扬光大,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地方文献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中国历来就重视对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南北朝时《关东风俗传》中有《坟籍志》,专录一方人士的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地方文献目录。南宋高似孙的《剡录》中著录了地方人士的著作,是地方文献中兼备书目的先例。随着地方志编撰的盛行,专记某一地区人物和著作,专记某地出版物的地方文献目录开始出现,如明曹学佺的《蜀中著作考》、清代邢澍的《关右经籍考》、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等。20世纪以来,随着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开展、地方志的编写和地区,城市文化研究的深入,对于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日益增多,同时对  相似文献   

4.
杨雨蕾 《文献》2006,(2):183-191
康乾时期被认为是清代经济文化的繁盛期,尤其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之际,文化活动达到高潮.然而与此相伴的,却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朝廷在徵集、编纂图书的同时,查缴、销毁了大批被认为有违纲常伦理、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书籍,同时制造了多起触目惊心的文字狱,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谓"违碍"、"悖逆"的书籍却在那时传入朝鲜半岛,并被保存下来.本文考察传入朝鲜的清代禁毁书(不包括禁毁小说)①的情况,利用清代朝鲜使臣的入华行纪--"燕行录"资料探求它们传入朝鲜的背景、途径,并联系清初期中韩关系作一评说.  相似文献   

5.
地方文献分类是方志馆的一项基础业务,做好地方文献分类工作,对有效揭示方志馆特色馆藏,提高用户对方志馆地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分地方文献具有优势,同时也有一定局限性。只要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克服局限,突出地方文献的地域性,就可以作为方志馆地方文献分类的工具。还要完善地方文献的管理系统,让传统分类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要在地方文献分类时,充分考虑用户的地域性、内容方面的需求,做到科学、合理。这必将大大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提升方志馆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余于主编《故宫善本书目》之际,得遍览馆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群书,见其中乾隆年各地督抚学政奏缴,奉旨禁毁之书尚有存者,大抵为四库馆臣查办时所遗,而史馆诸臣以此类书籍皆明末清初人著述,文献足征,纂修史书乃时有所采择。如《皇清开国方略》叙述建州原起及天命年间事,即选引禁毁书《博物典汇》卷二十“四夷”一章。《皇清开国方略》卷一载;“臣等谨按……《开国实录》,臣等幸尝伏诵,其文直事核,务尚体要,异邦之人间以杂录……如明臣黄道周《博物典汇》,记明神宗时甚详”云云。卷一至卷七,每卷皆有引文与《开国实录》互证,以见《实录》之文信而有征。其不予征引之事,例如:《博物典汇》卷二十“四  相似文献   

7.
清修《四库全书》对收录之书多有删改,包括改译民族语名和删削改窜违碍文字两种情况,其具体情形比较复杂。在民族语名改译方面,初修《四库全书》时,除辽、金、元三史等个别书已彻底改译及部分书交对音官酌情改译外,其余诸书皆仍旧文未改。至于违碍文字删改,馆臣起初严于明末清初各书,而宽于明末以前书籍。直至乾隆五十二年覆校《四库全书》,删改尺度转严,明确要求全面改译与三史相关的所有文献,并对所见违碍文字进行彻底删改。在此研究中,上海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四库覆校底本体现出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隋书·经籍志》的史学观吴怀祺《隋书》的《经籍志》在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史部书籍在文献目录中,成为一大门类,固定下来,是始于《隋书》的《经籍志》。《隋志》对唐以前的史部书籍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这中间包含《隋志》作者对史学的看法,反映作者对于隋...  相似文献   

9.
江陵张家山汉简《算数书》释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湖北江陵张家山1983年末发掘的247号汉墓,所出竹筒中有《算数书》,这是考古工作中第一次发现数学书籍。《算数书》写成于汉初,早于《九章算术》的成书,是中国数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此次公布了《算数书》的全部释文。  相似文献   

10.
琚小飞 《文献》2020,(2):45-54
文溯阁《四库全书》自送往入藏时即已有撤改之举,直至嘉庆十二年补函工作结束才最终成帙。整个撤改书籍的过程非常繁复,学界研究关注多集中在文溯阁书的两次复校,而对不同时期的撤改着墨较少,特别是复校开始前和嘉庆八年续缮书籍之前对阁书的抽换,这是文溯阁书得以完帙的关键。同时,阁书的撤改直接导致某些书籍的进呈本与阁本内容相异,甚至各阁本之间亦有不同。因此,追溯各阁书籍异同时,切不可一味认定是底本撤换而致。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综合年鉴有清晰的定义,即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献的解释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由此可见,文献价值是衡量地方综合年鉴质量的重要标尺。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皮书的巨大冲击,提升地方综合年鉴文献价值,对于其稳定拓展读者群,树立综合年鉴  相似文献   

12.
<正>舶载书目是研究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中国典籍流传东瀛的珍贵书目文献,主要包括《宫内听书陵部藏舶载书目》、《齐来书目》、《大意书》、《书籍元账》、《见账》、《直组账》、《落札账》、《商船载来书目》和《内阁文库购来书籍目录》等一系列目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  相似文献   

13.
刘琳 《巴蜀史志》2012,(3):15-17
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中国现存的旧方志将近1万种。这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华阳国志》则是这个宝库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如果我们给这一大批方志(这里主要指地方性或区域性的方志),就其历史价值与地位做一个排行榜,我认为第一名应属于《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可说是中国方志之王。  相似文献   

14.
中国边疆地区史的一部力作———评樊明方著《唐努乌梁海》吕一燃“乌梁海”这一名称,大约在公元10世纪就出现了,当时的中国文献把它译写为“良改”或“斡朗改”。“乌梁海”不是族名,是对分布在西起额尔齐斯河、东至黑龙江上游一带以采捕狩猎为业的森林中居民的泛...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文库·史料编》(以下简称《史料编》)收录有关江苏的地方史料类文献。按照一般的界说,地方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地方文献包括内容涉及本地区的文献、地方人士的著述和地方出版物等;狭义的地方文献仅指内容与本地区有关的文献。《史料编》收录的地方文献,是指狭义的地方文献,即今江苏省所管辖地区的地方史料类文献。具体说是指专门记述江苏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家族、经济、军事、教育、科举、人物、金石、语言、艺术、宗教、文学、藏书及出版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书是记载一定时期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书籍,显著的地域性是其主要特征。由于各地的自然、人文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以地域性为反映对象的方志,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这是其他任何书籍无法代替的。可以说地方特点是方志的生命力和价值之所在。评价一部志书的优劣标准,首先要看其地方特点的突出与否。《裕民县志》在反映区域性情况和突出特点上可称力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北地区货币》(以下简称《东北货币》)一书是根据三省一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沈阳造币厂)编纂金融志和开展货币研究的需要而编辑的,由三省联合组成编委会,组织编辑人员共同完成收集资料和编辑工作,交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本书集中了三省一厂和中国钱币学会以及部分钱币收藏家的藏品,精选出东北地区近现代货币图版千  相似文献   

18.
《苍霞草全集》是晚明叶向高的一部诗文集,天启间刻本,该书由于内容涉及建州史事,在清初修《四库全书》时列为禁毁之书,世之传本极少。谢国核先生在撰述《增订晚明史籍考》一书时,只查阅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善本书目中有“《续纶扉奏草》十四卷,《后纶扉尺犊》十卷”,系全集的零本。谢光生叹息道,“古籍沦亡,考史者无微,可胜浩叹!”①但实际上国内图书馆仍有珍稀藏本,福建师大图书馆即藏有一部。近年来,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为抢救地方珍稀古籍文献,编辑《福建丛书》,《苍霞草全集》被列为《丛书》第一辑第二种,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  相似文献   

19.
简论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省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人们对三省制度的形成及其在唐、五代的变化研究较多,而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虽经常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罕有专门论述。本文试图对三省制度在两宋时期的演变情况,作一简要论述,不当之处,敬俟匡正。研究中国古代史者对三省制度在宋朝的变化情况,共有两种说法:(一)空存说,认为宋朝时“三省之制空存,宰相之权尽收”:(1981年第2期《学术月刊》,王超《三省考略》)(二)废除说,认为三省制度在宋朝时已“正式被废除了”。(1982年第1期《华南师院学报》,魏俊超《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相权的演变》)我们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不足以  相似文献   

20.
清康熙年间山东莱州府掖县人毛霦综合诸多相关史料,写成专载明末孔有德叛乱始末的胶东军事史《平叛记》。山东省莱州市图书馆所藏该书初刻本通篇文字未被挖改,前面所附8篇序言保存完整。将《平叛记》初刻本与清代《莱州府志》《掖县志》等地方志资料比较可知,《四库全书》开始纂修不久,该书就因为专载明末史事被列入禁毁书目,遭到抽毁处理。《平叛记》初刻本以独特方式记录了清代文化专制下胶东半岛地方文献保存与流传的艰难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